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三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三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改革高职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做好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知识的衔接

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而高等数学的学习要以初等数学为基础,因此,许多刚刚跨入高职校门的学生反映,在学习高等数学这门基础课时,他们往往感到不适应。这个原因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衔接,注意查漏补缺,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必要时可实施分层教学,对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要从基础补起,并给予具体的辅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使新旧知识自然融合。

近年来,中学数学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在不断变化,增加或降低了许多知识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并没有随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使得高职高数与中学数学某些知识点产生了脱节。因此要了解中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情况,就要充分了解中学数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了解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方法。事实上,随着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已经开始。在《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已经编入许多原属于高等数学的内容,如:极限与导数、概率与统计、简单的线性规划等,这些都是试图从教材的角度逐步解决中学数学教育与大学数学教育相衔接的问题。但只有教材的改革对真正解决中学数学教育与大学数学教育相衔接问题是不够的,因为一本好的教材还要靠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来展现其中的内涵与精髓。因此,充分挖掘中学数学教材中与高等数学教材中相关的内容,建立起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联系,是高等数学教师必须做的。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初等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对比,找出差异点和相通处,找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合理衔接点。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处理,对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整合,加大数学知识在不同专业中的应用力度。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建立以职业或技术岗位群所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拉近数学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距离,改变过去那种仅仅以数学自身的需要阐述概念、定理的教学体系。只要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讲清转变学习观念和方法的必要性,就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到大学的学习中去。

二、结合专业讲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对一切事物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础。概念一般从实际事物中经过抽象而得到,但它又较原实际问题包含更丰富的内涵。数学概念是数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前提。然而,数学历来就有“抽象”的名声,对于高职的学生而言,如何在淡化理论的同时,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从理论的角度来讲十分困难。为此可以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引出。例如,在讲导数概念时,除举出教材变化率问题中介绍的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就是路程对时间的导数,曲线切线的斜率就是函数对自变量的导数外,还可多介绍一些变化率的实际问题,对导数的内涵、外延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对于机电专业学生可介绍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是转角对时间的导数;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是电量对于时间的导数等变化率问题;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可介绍产品总收入对产量的导数就是总收入的变化率(边际收入);产品总成本对产量的导数就是产品总成本的变化率(边际成本)。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联系实例讲概念,可使学生迅速地接受专业概念的数学描述,不仅加深学生对概念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引入概念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数学能力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高职数学教学要求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但这一原则却被部分教师因认识上的不足而简单化了。课堂教学重运算轻概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生学到的“必需和够用”的数学内容仅仅是一些零碎、无系统的知识,没有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高职教师必须树立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把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起来,要结合专业讲清概念,并坚持概念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原则,做到概念的形成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还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变为“导”。由于角色的转换,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对自主学习的设计者。

(一)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学生往往把预习理解为阅读一遍教材中的内容,忽视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听课缺乏针对性。事实上,对预习内容进行粗加工,做到部分或完全理解、掌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每节课前进行预习,做预习笔记,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上课时带着问题听课。学生这样不仅能提高听课的积极性,增强听课的选择性和目的性,而且能全面把握课程内容中的知识点。对预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对下堂课内容设置问题、布置预习作业的方法进行加强。

(二)指导学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

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听课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分析,而且要听同学的发言,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首先,学生带着预习问题听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其次,学生听课最要紧的是听老师对问题分析和思考的方法,听清楚结论是如何得来的;通过听课培养温故而知新的能力。听课时做课堂笔记,是筛选信息、提炼重点的过程。教师要教学生如何把知识点归纳整理,分清主次,使学生明白学习笔记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对教材中和老师讲授内容的消化理解,能理清脉络,善于从纷繁的知识点中抓住核心,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系统性,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

(三)指导学生复习、小结。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要靠点滴积累,没有哪个人能过目不忘。因此,复习是防止与克服遗忘的有效方法。许多研究证明,按心理规律组织复习,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采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要好,在分散复习时,每次间隔时间不宜过短,否则会近似集中复习;也不宜过长,否则难免遗忘。此外,要注意复习的多样化,要把平时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总结性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一章或一节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小结,促使知识点前后联系起来,融会贯通。教师要通过亲身观察和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指导学生复习,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全面认识自已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自学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思霖.高等数学概念教学阶段分析与对策思考[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3]刘洪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类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