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节水活水,富甲一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节水活水,富甲一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优越的光热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吐鲁番甘甜的葡萄名扬天下,旅游业强势发展,但它也足一个极度“饥渴”缺水的地斤。作为一个70%为农业人口的地区,如何破解缺水及水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吐鲁番地区60万人而前的难题。

如果说,工业、旅游业曾给吐鲁番带来了生的希望,那么,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则让吐鲁番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保障。

菜农三笔账

提到这几年种植大棚蔬菜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吐鲁番鄯善县吐峪沟乡泽日甫村民吾买尔・吾拉音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以前过十几种行业,都没有发家致富,是种植大棚菜让我们这个缺水村的农民有了盼头。”

谁能想到,这个吐鲁番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典型村、富裕村曾因缺水干旱被人预言,将成为无人村、撂荒村

几年前,泽日甫村人赖以生存的坎儿井全部干涸;村里的机电井越打越深,水越来越少,有时打150米~170米,都出不了水……

那时,吾买尔・吾拉音算过一笔账:种埴棉花,每亩地浇一次水要80元,一年最少浇8次,每年光水费就得640元,再加上化肥、种子、农药、农膜等,每亩棉花的成本至少在1000元以上,而每亩棉花全部收入只有1300元左右。也就是说,村民们辛辛苦苦忙碌一年,毛收入还不足300元。

这笔账算起来让吾买尔・吾拉音着实揪心。

2004年,鄯善县提倡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出于好奇,吾买尔・吾拉音多次前往正在兴建的军彩设施农业基地取经。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让他心动的是一笔节水账和收益账;一座温室大棚,一次浇水花费不到10元。一茬大棚蔬菜,全部水费不到50元,却能收入3万多元。这上吾买尔・吾拉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此节水的设施种植,泽日甫村能不能效仿?

2005年,泽日甫村开始投资建棚发展设施农业,政府还给每棚无偿补助1.5万元。2005年,吾买尔・吾拉音建起了一座联栋温室大棚,当年收入达到6万元,不但当年就还清贷款收回投资,还略有盈利。

此后,吾买尔,吾拉吝和村民们一起走出缺水困境,再也不用为大田种植用水量多、成本大而发愁了。

2006年,吾买尔・吾拉音的联栋大棚种植面积由5亩发展到16亩,泽日甫村温室大棚亩数也达到了26亩。这年,泽目甫村温室大棚喜获丰收,3月份头茬叶菜每棚亩均收入达2300多元,4月份套种西瓜上市,每棚亩均收入达1万多元……

2009年,吾买尔・吾拉音的大棚发展到了8个。见到记者时,他抑制不住兴奋又算了一笔账:原来一亩地要用1000方水,种一亩葡萄总收入2500元,由于水费高,纯收入最多1000元:而种植温室蔬菜使用滴灌仅用水250方,比原来省了四分之三。一亩地总收入达到2.5万元,现在每周他要出售250公斤~300公斤大棚菜,按每公斤2元计算,一周至少有五六百元的收入。一年下来,吾买尔・吾拉音的年收入达到近20万元,是往年种植葡萄收入的十几倍。

如今,吾买尔・吾拉音所在的泽日甫村一队,大棚种植蔚然成风,从2007年的5个棚,发展到2008年的39个棚,再到2009年的158个棚,目前已达到203个棚。该队实现了人均一户两个棚,村民收入呈跨越式增长。

“是发展设施农业使一个缺水的摞荒村起死回生,成了如今的富裕村。”鄯善县吐峪沟乡副乡长童振荣笑着说。

“死水”变“活水

“2006年,吐鲁番市投产后每年上缴利税将达4.6亿元的拟上马项目‘煤化工’,因为缺水而被搁浅;2007年,预计投产后可年创利税7亿多元的鄯善县拟上马项目‘石化佳米’,因缺水而被自治区发改委‘否定’。”说到因缺水对地区工业造成的影响,吐鲁番地区农业局党组书记陈建华不住地摇头,“2008年,沙尔湖储煤探明后,我们又一次感到‘水’的问题太大了。”

新疆煤炭资源预测储量为2.1万亿吨,而吐鲁番就达5600吨,煤炭开采需有必要的水资源作保证。据初步测算,一个3亿吨的煤田大概要用1亿多方的水供生产、生活和消防使用。

作为全国最缺水的地区,吐鲁番地区的水资源只有11.73亿方。目前,一些井灌区水位较10年前垂直下降了20多米,再也抽不出水。缺水不仅使农业发展受到制约,工业发展也因此面临严峻考验。

一个让吐鲁番人尴尬的现实是,除了缺水,地区水资源配置也极不均衡:农业用水占地区总用水量的94%,但只创造了不到20亿元的产值,不到总产值的6%,还是以每年超采2亿方的地下水为代价;而90%以上的产值仅靠剩下6%的水资源……

显而易见,如果把农业节约出来的水用于工商业,创造出来的价值就远远不止20亿元。那么,如何才能既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又能把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让“死水”变成“活水”,让宝贵的水资源既能够惠泽农业、又能够滋润工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呢?近年来,吐鲁番地委、行署的一系列工作都围绕于此。

基于这样一个思路,2009年,吐鲁番地委、行署开始实施“富农、活水”战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将水作为核心战略资源,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降低农业用水比例,提高工业、城市和生态用水比例,构筑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循环经济体系,使吐鲁番农业、工业、旅游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促进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据测算,以往大田种植每亩地平均用水1000方,而标准温室亩均用水不到500方,比大田种植节水500方。每座标准温室占地3亩多。因此,1座温室就可节水2500多方。2009年,吐鲁番地区发展1.3万座高标准温室,节水3400万方。因为温室种植大部分实行膜下滴灌,每亩地又可节水70%以上。

照此推算,如果10万个大棚能把农民的基本收入保证好,就会节约15万亩大田地的用水,按照亩均灌溉定额1000方计算,15万亩地至少可节水1.5亿方。如果把这1.5亿方水用于煤田的开采,就能够开采出3亿吨煤,创造60亿的财政收入……

地委书记刘新胜坦承,发展设施农业是着眼于吐鲁番未来的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活水、富农”战略将为吐鲁番地区农业、工业、农村、城市、生态和谐的可持续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

农民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每年向市场提供60万吨反季节蔬菜瓜果;丰收的菜农笑开颜,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再没人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了……所有的改变和惊喜,均来自于设施农业的蓬勃兴起,来自于那一片片白色的海洋。

记者从当地政府了解到,目前设施农业已成为拉动吐鲁番人均收入增长的主动力。2009年,全地区新建日光温室1.36万座,比之前30年温室建设总数还要多,如此大规模的设施农业建设,在吐鲁番历史上还是首次。而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推进,这座旅游名城也在悄然改变。

如今,吐鲁番的设施农产品远销疆内外:设施蔬菜主要销到乌鲁木齐,设施哈密瓜远销到内地。温室和联栋大棚早熟西瓜早已实现订单销售。目前,外地客商云集,几大设施园区已经自然形成产品供销市场,设施农产品供不应求。将吐鲁番建成全疆最大的绿色瓜果蔬菜食品基地、乌鲁木齐及周边城市的菜篮子基地,建成中亚、西亚等国际市场的最大外向型基地的雏形也已日渐清晰。

由于设施农业的蓬勃兴起,吐鲁番加快了优势资源转换步伐,大步走在了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大道上。沙尔湖、库姆塔格、艾丁湖、伊拉湖区域煤炭的勘察正不断加速。与此同时,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也在稳步推进。

吐鲁番人还给自己定了一个宏大目标:利用5年时间,每年发展2万座温室,共计10万座温室,实现节水2亿方。这将为工业大发展提供稳定水源。当地官员称,这2亿方水用于工业发展所创造的财政收入无法估算,同时也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好吐鲁番的发展前景。家住吐鲁番市三堡乡的刘成去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认领了3座温室大棚。他说,自己之所以选择留在家乡工作,正是因为有了温室大棚这块“金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