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花脸的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花脸的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时候,村子里唱大戏,即秦腔,我常常跑到后台,看演员们一个个打花脸的场景。打花脸,是甘肃天水一带的叫法。在戏台的后面,躲在出口的台阶上,就能看见一个个演员对着一面或圆或方的小镜子,在自己的脸上左涂涂,右抹抹,有的还有专门的人给他打花脸。现在想起来,他们个个像代父出征的花木兰“对镜贴花黄”呢,一副认真的样子,像是要钻进镜子里。等“花脸”画好了,才穿上颜色不一款式不同的服装,根据剧情的需要和场次的不同先后出演。这也是我最初所了解到的戏剧知识。

那时候,打花脸对我们是一件很新鲜的事,远比一场秦腔来得刺激和好玩。后来才知道,这也是一门艺术,是脸谱艺术,和其它民间艺术形式一样,博大精深,深不可测。脸谱,往小里说,是一门手艺活,以红白黑三种原色,描描眉,画画脸;往大里说,一张脸不但是一种角色、一种性格,更是一种命运。一出戏跌宕起伏的情感走向和复杂诡秘的人物性格,都要从这张脸上体现出来。这也正是脸谱艺术的至高境界,这也就需要把它拿捏得准确、到位,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

天水有一个著名的戏班子,叫天水鸿盛社,它的脸谱历经几代薪火相传,独具一格,既古朴大方粗犷豪放,颇具西北风情,又精雕细琢,深入人心,有着手艺人的细腻。这些脸谱主要集中在《封神演义》《三国演义》以及《列国》等戏曲人物上。曾有人将几幅鸿盛社脸谱寄给京剧大师梅兰芳,梅老先生看后评价很高,并荐其刊印在《人民画报》上;著名京剧脸谱专家双起祥也对天水鸿盛社的脸谱大加赞扬,称之为“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曾经在西北一带名盛一时的天水鸿盛社如今不知如何,但还是留下来了一些脸谱的标本,像一条河流留下了一块块温润的石头一样。而且,鸿盛社的脸谱以独特的文化地域性、图案装饰性和技巧独特性,而成为坊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考证,脸谱艺术,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器刻雕纹彩饰花样。但脸谱不同的是,要在一个活生生的人的脸上,一笔一画地画,一种颜色一种颜色地描。因其难,一些能够准确传情达意的脸谱被保存下来,并发扬光大之。仅天水鸿盛社创造的脸谱艺术就达200多种,流传下来有100余种。

我至今没有见过鸿盛社的一帧脸谱,但我见过一位天水脸谱艺术界响当当的老人――米新洪。

记得我小时候,他还在天水县秦剧团当团长的时候,他的名字就在家乡一带名震百里。唱一台戏,只要请来的是天水县秦剧团,只要米新洪老人也来了,几乎家家空屋,村村空巷,都会赶来看他的演出。记得他最有名的选段是《下河东》。2008年的深秋,我在作家辛轩的引荐下,拜访了老人。在他缓慢的讲述里,他似乎很少谈及脸谱。偶尔说起了,只是重复这一句:“把人物拿捏准了,就能动笔。”其它的,他谈得并不多。他仿佛一个沉浸在往事里的人,只要说起曾经在什么地方唱过戏,就会开怀大笑,像个小孩子。而实际上,他是天水脸谱艺术上真正的创新派。《五台会兄》里杨延昭的脸谱,就是他的杰作之一。他既参照川剧的色彩,又融入佛禅的诸多理念,从而开创了《五台会兄》里杨延昭新的脸谱,且被国内秦腔界认可。

听他讲,以前,戏班子外出演出时,不少地方有“拓脸谱”的风俗。等演出结束时,村民们就会拿出早早预备的上好麻纸,将扮演王灵官、关羽、钟馗等角色的脸谱拓下来,晾干,叠起来,藏于小小的红布包里,系在小孩身上,用以辟邪。有的干脆把拓来的脸谱挂在堂屋里,算是镇宅之宝吧。

这样的风俗,现在似乎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