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调查围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和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需求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开展
为系统了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及择业意向,同时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需求,促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由两个问卷组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及《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需求调查问卷》。
毕业生调查问卷选取了山东省内5家职业院校进行了发放,并通过这5家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在济南、青岛、日照、济宁和东营五个地市进行了用人单位问卷的发放。问卷的发放采取随机抽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方式进行。共发放毕业生问卷561份,获得有效问卷522份,回收率为93%。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高职毕业生面对就业做出的选择
在本次调查中,对“即将毕业,你如何看待目前的就业形势”的问题,分别有44.8%、46%的学生选择“非常严峻”和“严峻”,认为就业形势“较好”的只占4.6%。
而对“在择业前有充分的准备吗”的问题,只有20.7%的学生有“充分准备”, 有14.9%的学生“有些准备”,而“准备很不充分”的学生却占了58.6%。
在“你的择业观念”的问题中,有71.3%的学生持“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的择业观念,另有21.8%的学生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的择业观念,只有4.6%的学生选择“不就业,继续深造” 的择业观念,持“无所谓”观念的同学仅占2.3%。
从以上调查可看出,高职毕业生面对择业趋向理性化,但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且持传统的落后就业观。这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
在本次调查中,对“你认为比较理想的是在哪个地区就业”的问题,分别有有46%、16.1%和16.1%的学生选择到“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省会城市”和“自己家乡”就业另有13.8%的学生选择到“中小城市”就业,而仅有5.7%的学生选择到“贫困地区”就业。
而对 “你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是哪类单位”的问题,分别有32.2%、44.8%、4.6%和5.1%的学生选择到“国家机关”、“国有企业”, “三资、私营企业” 、“乡镇企业”就业
以上调查可看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理想化色彩偏重,普遍存在攀高心理和怕苦心理,缺少奉献精神。
(三)高职毕业生确定工作单位的重视因素
在本次调查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工作单位首先考虑的是“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华”(57.5%)和有利于发挥创造力(54.0%),其次考虑“行业发展前景比较好”(47.1%)和“单位的经济效益”(44.8%)。这说明当前高职毕业生具有比较高的职业追求,工具性的工作观(工作是获得报酬的手段)已转化为精神层面的工作观(寻求工作本身的内在价值)。当然,工作单位的规模、经济效益、劳动强度、岗位的稳定性也是确定工作单位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四)毕业生对所就读院校在软、硬件建设及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评价
在本次调查设计的几个选项中,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还不能完全贴近市场(58.6%),人才培养目标仍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教学条件、实验设备陈旧落后,不能够满足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65.5%);单一型的师资配备,缺少实验实践型的任课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尚待建立(72.4%);课程设置上未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注重理论说教,缺乏实践教学环节(70.1%);建有较为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但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教育还很薄弱(59.8%)。
(五)单位录用毕业生的重视因素
在本次调查中,,用人单位在选聘高职院校毕业生时,首先重视的是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70.8%),其次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66.3%);这与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当然,学历层次、所学专业以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也是考虑的因素。这说明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更看重的是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及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当前毕业生择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毕业生问卷前三项的回答依次是:高职院校的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薄弱(54%)、高职院校在教学软硬件建设、培养目标、师资配置等方面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50.6%)、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就业信息不充分(47.1%)。用人单位问卷前三项依次是: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75.3%),高职院校的毕业就业教育和指导薄弱(46.1%),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43.7%)。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毕业生就业教育过于薄弱,没有帮助学生形成符合当前实际的就业观念,没有建立起功能健全的就业指导组织机构和就业信息网络。可见,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化建设是当务工作之急。
(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本次调查表明,毕业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中的主要问题”依次是:就业指导形式单一、乏力(51.7%),就业指导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44.8%),就业指导工作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43.7%);而用人单位问卷回答前三项依次是同用人单位的沟通不够(58.4%),就业指导工作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50.6%)和对就业市场的走向和变化的分析和研究不够(48.3%)。可见,无论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都认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就业指导工作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就业指导效能低下甚至流于形式。
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应大力加强那些内容”的调查显示,毕业生问卷的回答前三项依次是: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选择搭建平台(56.3%);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宣传和解释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择业的技巧(54%);收集、整理和社会上有关人才需求的信息,并向社会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和信息(48.3%);而用人单位问卷的回答前三项依次是: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项选择搭建平台(53.9%),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宣传和解释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择业的技巧(49.4%),加强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48.3%)。可见,无论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都认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应加大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项选择搭建平台,以及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指导讲座等工作的力度。这充分说明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姚霞.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J].职业,2007,(11)
[2]张富洪,曾红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2)
作者简介:王 伟,1974年9月,女,山东省东营市人,东营职业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