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经济环境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经济环境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提要]中国音乐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各种类型的音乐文化在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奔流不息,但在当代飞速发展的经济的强烈冲击下,感到软弱无力,岌岌可危,我们必须采取可行的措施改变这一现象,使传统音乐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传统音乐;传承

[作者简介]聂芳(1975―),女,江西南昌人,在读硕士,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江西南昌330013)李世军(1966―),男,安徽淮南人,安徽淮南师范学院音乐系教师。(安徽淮南232000)

中国音乐源远流长,在上古至当代的漫长岁月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光辉的音乐文化,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18支骨笛(七音孔和八音孔),可以说明我国在八千年前就出现了乐器。各种类型的音乐文化在每个历史阶段存在和延续流淌着,但也有些乐种和音乐形式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而逐渐消亡。特别是在当代,日益高度发达繁荣的经济荡涤着各个领域,极大地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在同样背景下,中国的音乐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局面。但由于我们对传统音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致使传统音乐文化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所认同,导致一些不该成为我们时代主流的音乐文化冲斥着文化阵地,而应该成为主流的传统音乐文化不被接受,感到不知所措,不知该走向何方。“不管你是情愿还是不情愿,你都不能不承认,随着铺天盖地的商潮的到来,随着商业标准――能不能赚钱――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衡量事物有用无用的价值尺度,我们的社会已步入了一个‘反文化过程’:不能赚钱的‘文化’正受到并且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空前轻蔑。”[1]象西部大开发这样的发展战略和各种旅游文化的发展,人为的大迁移,也使得一些传统音乐失去了家园,失去了生存空间,因此而失去了原汁原味。与此同时,经济的高度繁荣带来了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和生活节奏的巨大改变,一些传统音乐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与现代生活节奏不合拍。以上现象是摆在我们音乐工作者和同仁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怎样认识和理解这浩如烟海的音乐文化传统,是说其已经不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不置可否,让其继续以自在自为的方式存在,还是加大研究的力度,充分挖掘整理,认识到其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将其中心特征深透并使其融入主流。我们绝非固守‘国粹主义’,也不排斥和反对求新发展,正如我国的历史上多种音乐文化融入一样,但这是没有割断传统的主动选择,而非置传统的精华于不顾者。”[2]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有必要大力去发展它,对于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笔者想就目前的状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应该下大力气去挖掘、整理和研究我国传统音乐,使其理论化、系统化,以便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的认识和加深对传统音乐的了解。有着八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音乐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这块大而壮的沃土中,它枝繁叶茂,应该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主流,应该作为人民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让人民大众的每一分子懂得,作为中国的一分子,不但要为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骄傲和自豪,而且要让大家知道,保护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自己的职责。作为人的精神食粮的一个品种和文化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音乐文化对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何况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至今还保留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它是我们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传统音乐文化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始终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它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对待传统音乐,不应该是保守,更应该是发扬广大。“传”就是流传和传递的意思,是一个流动的过程,“统”是正统和统一的意思。所以传统音乐应该是在保留原有的风格的基础上,注入新的血液,抛弃与当代不相适应的东西。一个世纪以来,我国传统音乐经过不断的变革和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一个不同于古代音乐文化传统的具有新质的传统,现代具有新质的音乐文化传统就是古老音乐文化传统不断进行现代转换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传统音乐文化不断超越古典走向现代的过程。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劳动人民创造民间音乐,直接歌唱劳动者的生存空间、生产劳动、生活甘与苦和生命体验,它感动着亿万人们,传承了千秋万代。然而这种感动,这种传承,在每一个时代又都是不同的。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包涵性、兼容性、消化性的优势,善于吸收改造外来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并使之形成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中华民族一向就有善于吸收外来音乐文化的博怀,比如“隋唐三百余年间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高度开放的时期,中外音乐文化的双向流达到空前的程度。陆上‘丝绸之路’通过西域诸国向西延伸到欧洲大陆,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使我国与东邻日本、朝鲜也有更加频繁的往来。隋唐音乐文化吸收了国内各民族和中亚各国的音乐成分,独特新颖的盛唐音乐又对世界各国,尤其对亚洲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3]由此产生了繁花似锦的盛唐音乐文化。根据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原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我们要大力发展并着重研究的是中国历代音乐中流传至今,具有中国音乐之“根蒂”的那部分音乐,以及在这样的根蒂上生长出来的、适当的借鉴一切外来因素,结出优秀成果的那部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它既能代表中国音乐文化的最根本的特质,又是这种“根蒂”继续传承和发展之路。我们的理论研究应该向现代的音乐工作者和大众展示中国传统音乐所蕴涵的无穷魅力。”[4]依此期望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

第二,“对于中国来说,廿世纪是一个文化转型的世纪,当人们开始全面对中国与西方社会的文化形态进行比较之时,渐渐对中国音乐文化中某些‘落后’的东西进行反思,诸如对记普法认为其不具有直观性,时值、节奏等等都要受口传心授之影响。随着观念之改变,专业音乐工作者开始将西方的乐器、乐理、作曲技术理论等全盘接受过来,一方面是对西方音乐文化原样引入,一方面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加工改造,这在中国的城市中尤为突出,受西方音乐文化影响的‘新音乐’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主流。”[5]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专业音乐工作者应“必须一方面采集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到进步两个字。”[6]现今,有许多中国音乐学家对中国的传统音乐理论作了研究和整理,并且取得很大的成果。如杜亚雄先生编著《中国民族基本乐理》“是要根本摆脱我国专业音乐教育长期以欧洲基本乐理的理论框架、概念体系和认知模式为通行教材,忽视我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的系统总结与归纳并将之付诸于教学实践中,从而产生一系列消极后果的事实,企图建立一个能够反映我国传统音乐特殊规律的基本乐理体系,以实施母语教学,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7]

第三,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政府在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保护与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命题,也是一项国家级的宏大的系统工程。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应当拿出切实有力的举措,高高举起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这面大旗,共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新纪元。”[8]为此,国家和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行之有效的保护法,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收藏和整理这些“国宝”。同时,可以通过社会筹措资金,或者成立大型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基金会,用来弥补资金的不足和奖励那些对保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作出贡献的人们。最为重要的是各级各类中小学、大学的教科书应该注入更多的传统音乐文化。另外,各种媒体要大力宣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要给传统音乐文化大量的展现和表演机会,加大传统音乐的上镜率。可喜的是,近年来许多民间歌手与乐手经常作客中央电视台。总之,只要全社会一起关心和爱护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切实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与研究放在一定的高度,积极努力、开拓进取,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就会走出低谷,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学典.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A].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3.

[2][5]项阳.中国音乐民间传承变与不变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3,(4).

[3]孙继南,周柱.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5.

[4]刘柳.传统音乐创新的生长点[J].许昌学院学报,2005,(9).

[6]刘天华.国乐改进社缘起[J].新乐潮,第一卷第一期,1926.6.

[7]居其宏.学术批评:在麻木与过敏中奋起――由周勤如批评杜亚雄事件所想到的[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4).

[8]卞小艺.试论传统音乐在经济发展中的传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9,第14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