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普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患者在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不采用抗菌药物,观察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在术前及术后采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其术后感染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心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及医疗费用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普外科; 围手术期; 预防作用; 抗菌药物;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8-0141-02

doi:10.14033/ki.cfmr.2016.18.080

常见的颈部疾病、周围血管疾病、乳腺疾病、胃肠疾病等都属于普外科范畴,普外科患者在治疗中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普外科根据患者疾病的类型,在术后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但是大多数普外科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患者在感染后轻则影响到正常生活,重则危及到生命安全[1]。所以做好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环节,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50例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患者在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5岁,平均(45.3±10.6)岁;乳腺手术15例,胃肠手术18例,腹部急诊手术8例,肛管直肠手术患者9例;手术切口分类:Ⅰ类19例,Ⅱ类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4岁,平均(45.1±10.8)岁;乳腺手术13例,胃肠手术19例,腹部急诊手术9例,肛管直肠手术患者9例;手术切口分类:Ⅰ类21例,Ⅱ类2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不是抗菌药物过敏的体质,同时也不包括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2 手术切口类型的分类标准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2]。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24 h,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合理的采用抗菌药物,在术后静脉滴注2 g的头孢他啶,连续使用4 d左右,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均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患者在术前1 h静脉滴注2 g头孢他啶,然后在术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延长用药时间,患者在术后停止抗菌药物的使用[3]。

1.4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心率、动脉压、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及医疗费用等各项指标,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心率、动脉压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心率以及动脉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6±1.1)d,治疗平均费用为(8123.3±480.8)元,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8±1.5)d,治疗平均费用为(9645.9±614.6)元,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术后有1例乳腺手术患者发生感染,同时有1例肛管直肠手术患者发生感染,总感染率为4.0%,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乳腺手术、2例胃肠手术、2例腹部急诊手术及3例肛管直肠手术患者发生感染,总感染发生率为22.0%,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普通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指的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这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具体在护理过程中主要是术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术中严格控制无菌操作、术后对并发症的及时处理等,但是在长期的护理中,对于普外科患者的感染护理主要是在术后完成的,患者在术后出现的感染,医院会及时的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抗菌药物的使用一方面帮助患者治疗术后感染,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控制术后的感染率[4]。而在普外科围手术期实施抗菌药物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比如患者的年龄较大、自身免疫力低下、手术时间较长、手术中创伤较大等,对于这些患者在围手术期就需要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做好感染的预防工作,尽可能的降低患者术后的感染率或者缩小患者术后感染范围,术后感染范围较大的可能会累及重要的组织器官,轻则引起患者身体不适,重则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

笔者所在医院在对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抗感染治疗中,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做法,仅在患者术后24 h结合患者的病情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观察组患者则在术前1 h及术中结合手术类型给予适当的抗菌药物,在术后则停止使用抗菌药物,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心率以及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围手术期采用抗菌药物不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理指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方面,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方面,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的是头孢他啶,头孢他啶是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医院内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具有抗菌谱光、抗菌活力强的特点,该药品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引起细菌溶菌的死亡[6],在使用中主要是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给药结束后,药品可以快速的在患者的组织及体液中广泛分布,在内脏组织、骨、关节、腹水、胆汁、皮肤、肌肉等均有药物的存在,而且该药物在患者体内不会发生代谢,大部分的药物会通过尿液将原形药物排出,只有极少部分会通过胆汁排出,在人体内不会累积,相应的也不会给患者身体造成较大影响[7]。

综上所述,对于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采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的感染率,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在普外科患者感染的预防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飞,俞建,严伟.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2,29(1):77-79.

[2]史天陆,姜玲,孙言才,等.临床药师在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7):814-818.

[3]隋忠国,赵晖,毕晓林,等.临床药师对甲状腺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337-3340.

[4]高洋,黎云燕.普外科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20(5):402-403.

[5]何春玲,陆翠林.临床药师干预对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4):564-566.

[6]唐叶秋,归莱,殷卫清.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对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6089-6090.

[7]杨晓明,黄博.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疗效[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8):1110-1112.

(收稿日期:2016-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