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监护人培训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管理的效果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监护人培训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管理的效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病程多迁延,复发率、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其中85%以上的患者生活在社区,虽然监护率目前已经达到100.00%,但监护人大多只是履行简单的生活照护,出院后服药情况也不能很好监督,更谈不上给予其他方面的康复指导。目前我们的社区卫生资源有限,街道、居委看护网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家庭看护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减少复发,修复或重建社会功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我们于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在天山、虹桥2个街道开展了加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监护人培训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虹桥2个街道登记在册精神病患者为915人,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563人,占精神患者数61.53%,其中天山街道312人,虹桥街道251人。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经市区精神卫生中心明确诊断,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各街道中随机抽取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排除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目前病情稳定的患者及其监护人作为研究对象。监护人入选条件: 精神分裂症患者法定监护人,年龄70岁以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无精神疾病史,具有较好的依从性,能够坚持参加培训课程。将天山街道作为干预组,虹桥街道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

1.2 方法

课题组成员由精防专职医师与健康教育医师等组成,区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基线调查及相关理论知识培训,使每位成员掌握精神分裂症社区管理相关知识。

开展基线调查。自拟基线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一般情况、既往病史、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

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满分为43分。SDSS共包括10个项目。每项的评分为0~2分,分值越高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共 30个条目,包含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3个分量表。回答记分方式为5点评定 ,最后标准分为 0~100分。其中分数越低 ,表明主观生活质量越好。。

对干预组对象(精神分裂症患者监护人)进行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定义、性质、具体表现、危害性、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家庭护理、监护知识、如何早期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包括药物调整与住院)。建立课题组成员与监护人的联系制度,设立咨询电话,增加课题组及患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互动,课题组成员每月督导1次,每半年进行1次访谈。对照组按区精神卫生中心工作要求进行常规管理。1年后再次进行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复发率调查。

质量控制。由专人对每份问卷进行书面质控,抽取5.00%的问卷进行电话回访,核实信息。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监护人一般情况

干预组50人,其中男25人(50.00%),女25人(50.00%),平均年龄(49.55±12.12)岁。监护人与患者关系:父母29人(58.00%),夫妻12人(24.00%),兄弟姐妹6人(12.00%),子女2人(4.00%),其他1人(2.00%)。监护人文化程度:初中26人(52.00%),高中(中专)17人(34.00%),大专及以上7人(14.00%)。

对照组50人,其中男15人(30.00%),女35人(70.00%),平均年龄(50.26±12.45)岁。监护人与患者关系:父母19人(38.00%),夫妻18人(36.00%),兄弟姐妹9人(18.00%),子女4人(8.00%)。监护人文化程度:初中22人(44.00%),高中(中专)22人(44.00%),大专及以上6人(12.00%)。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监护人培训出勤率为92.88%。

2.2 监护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两组知晓情况得分:干预组(21.52±7.66)分,对照组(20.38±7.68)分,干预前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知晓情况得分:干预组(34.32±5.37)分,对照组(21.70±7.06)分。干预后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好于对照组。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干预前后患者SQLS评分比较

患者生活质量基线评分比较,基线调查时干预组为(95.14±22.92)分,对照组为(95.42±23.93)分;干预1年后干预组为(84.08±19.22)分,对照组为(94.86±20.75)分。干预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05)。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生活质量有一定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则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1)(表2)。

2.4 干预前后患者SDSS评分比较

基线时,干预组评分为(7.10±3.98)分,对照组为(7.16±3.1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评分为(4.54±1.99)分,对照组评分为(6.84±2.13)分,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

2.5 两组复发次数比较

干预组复发8人(8/50),对照组复发24人(24/5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较好的依从性是做好监护工作的保障。本研究提示,监护人培训出勤率达92.88%,监护人具有较好的依从性,说明培训内容较符合监护人的需求。监护人以父母最多,其次为夫妻,再次为兄弟姐妹及子女,符合中国的传统观念。由自己的亲人作为监护人对患者进行各方面的指导效果应该要比普通人好,对监护人加强培训更能提高监护效果。

抗精神病药物虽然能缓解大部分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但药物并不能重塑患者的工作、家庭和社会生活。这些方面的恢复需要主动的康复措施,并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方法。而康复措施的有效落实,监护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干预,监护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说明对监护人培训很有效果。对患者家属实施干预,可发挥家属在疾病康复中的良好作用,对患者的照顾更积极、更有效,增加病情的稳定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2]。

干预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疾病的复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取得社会和家属的支持,改变家属的认知态度,对控制复发有积极作用[3]。

精神分裂症使监护人及其整个家庭均承受心理和经济双重负担,减少疾病的复发、降低致残概率,使得患者及其家属都能获益。可见,对精神疾病患者监护人的培训,可消除患者的精神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修复或重建社会功能,最终使其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 陈汝兰,苏保育,容倩华,等. 社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6,1(22):42-43.

[2] 李幼灵.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8(35):849-850.

[3] 孙荣英,章艳红. 导致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9(23):17.

(收稿日期:201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