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业示范园建设下农业科技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业示范园建设下农业科技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相关做法

1.1产学结合,招引农业项目集聚

2012年5月在海门市首届科技节上与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园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2012~2014年,示范园先后成功引进了江苏省三新工程项目“特色果蔬立体种养模式集成与示范”、江苏省农技推广项目“万年香沙芋艿高效栽培模式集成与示范”、江苏省“三新”工程项目“海门山羊集约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江苏省园艺“挂县强农”工程、江苏省园艺“科技入户”工程项目、江苏省蔬菜生物农药补助项目、江苏省高标准村庄绿化示范村建设项目、农业部万亩油菜、棉花高产创建项目、海门市科技项目“裴蕾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园集成与示范”等10多个部、省、市级农业科技项目,吸引了各类项目资金或补助近250多万元,不仅为示范园建设注入了启动资金,也为建设“一村多品”专业村夯实了基础。

1.2科技创新,建设“六区两带一中心”

按照“统一规划、突出特色、一园多区、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思路,围绕万年香沙芋艿、海果黄桃、三兴河蟹、海门山羊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设形成了“六区两带一中心”。

1.2.1桃园立体种养区。通过集成桃园养鸡(鸭)、桃园套种经济作物等2种适新模式,示范桃套袋、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疏花疏果、全程质量监控等5项适新技术,将原有的桃园改(扩)建成“地上鸡鸭成群、枝上硕果累累”的百亩立体种养园,建成了占地20hm2的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农业新景点,桃园和海果黄桃分别被认定为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

1.2.2香沙芋艿示范区。由专业合作社牵头,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成了20.24hm2江苏省规模最大的“香沙”芋艿连片示范区。示范区主要集成地膜芋艿、间套作芋艿、脱毒芋艿、滴灌芋艿、病虫综防、机械化生产、仓储保鲜等多项适新技术,芋艿生产实现统一育苗供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绿色防控、统一供水灌溉、统一机械起垄、统一机械壅土、统一机械收获,吸收了149户农户入股经营、200多人入园打工。

1.2.3设施果蔬生产区。结合园艺“挂县强农”、园艺“科技入户”、蔬菜生物农药等项目的实施,建成了25hm2设施蔬菜生产区。园区为菜农定期提供果蔬生产技术培训,同时引进脱毒香沙芋艿、“湘研8号”辣椒、“苏椒16”、“旭日”南瓜、“苏玉糯14”、“霞晖8号”、“通蚕鲜7号”等果蔬新品种20多个,且为90多户科技示范户提供配方肥料、生物农药等,提升了设施果蔬生产的档次和效益。

1.2.4油棉高产创建区。园区采取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栽培模式、统一防病治虫、集中连片种植、各户分散管理的模式,在15个村民小组建成了20hm2油菜、棉花高产创建区,示范推广“沣油737”、“铜杂411”、“中棉所63”等高产抗病品种和慈溪式栽培、基质育苗等新技术,并由植保专业队全程统防统治,受益群众272户,创建区油菜和棉花(皮棉)产量分别达325kg/667m2和55kg/667m2。

1.2.5海门山羊养殖区。海门山羊是海门市独特的地方优良品种,近年来海门市委市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对该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园区结合实施江苏省三新工程,通过推广高床舍饲、规模集约化、生态健康化、秸秆循环利用、精料补饲等新技术,建成了占地面积2hm2的省级海门山羊集约化标准千头羊场,规模养羊从1000头扩大到2000多头。

1.2.6农业“三新”展示区。以产业分布为基础,先后建成了10个农业“三新”集中展示区。示范果园立体种养、芋艿高效栽培、大棚设施蚕豆、棉花基质育苗、肥水一体化、专业化防治、全程机械化等适新技术、创新模式10多项,涉及果树、蔬菜、四青作物等适新品种20多个,为农民提供了看得见的示范样板田,为农业科技人员提供了试验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断提升。

1.2.7沟河高效养殖带。在对园内136条泯沟进行第2轮疏浚的基础上,完善了沟河承包制度,围绕“三兴”河蟹这一品牌,推广以河蟹种养为主的鱼虾蟹混养模式,将40hm2的沟河改造成高效养殖带,效益达8000~10000元/667m2,带动了沟河长效管理和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长。

1.2.8生态绿化林果带。为提高园区绿化覆盖率和档次,专门邀请了南京林业大学对园区进行绿化设计,通过四旁绿化、庭园绿化、租地造林、林间套种等,园区内绿化面积达66.7hm2,绿化覆盖率达35.2%,改善了园区生态环境。

1.2.9特色农副产品配送中心。为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先后成立了海果果品专业合作社、蓓蕾山羊合作社和康洁蔬菜专业合作社,对园区内的特色农产品进行集中配送。通过批发、零售、礼品、净菜、专卖、订单配送等多种方式,使园区农副产品销售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2013年合作社销售收入突破百万元。

1.3注重品牌,提升农业附加效应

园区建设坚持品牌为上的理念,充分挖掘资源优势,通过多条途径宣传推介,不仅提高了裴蕾农副产品的知名度,还提升了农业附加值。

1.3.1以品牌换效益。结合园区农产品特性和海门市人文历史,总结提炼出“千年人参万年芋艿”、“延年益寿海果黄桃”、“中华贡品三兴河蟹”、“养生佳品乐薯山芋”、“美丽裴蕾悦来越好”等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宣传口号,同时设计了专用包装盒(袋)和二维码,不断放大万年芋艿、海果黄桃、桃园草鸡等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使裴蕾村的农副产品供不应求。

1.3.2以参展搭平台。以参加展销会为契机,不断展示裴蕾新形象。在盐城、无锡、上海、南京等地举办的江苏省农产品展销会上,裴蕾村的优质农产品吸引了国内外客商品尝下单,也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此外,还在苏合鲜食直销店、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旅游接待中心设立了裴蕾农产品专销区,实现了农超对接,裴蕾特色农产品香飘万家。1.4.3以宣传做推手。与各级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定期、不定期地邀请记者实地采风,围绕万年芋艿、海果黄桃,2年来在市级以上媒体上刊登报道30多次(篇)。同时,通过微博、微信、QQ等平台加强宣传,“裴蕾”的粉丝达10多万人次,这不仅提升了裴蕾知名度,而且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

1.4借园发力,推动富民强村工程

通过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园建设,推动富民强村工程。裴蕾村先后被评为南通市现代农业示范村、江苏省二星级康居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农作物统防统治“五有五好”服务组织。

1.4.1调优了产业结构。示范园的建立,调优了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万年芋艿、海果黄桃为主的特色产业,2013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7762元,增长34.4%,村集体收入达60.2万元(全市排名第44位),从海门市经济薄弱村变成了海门市先进村。

1.4.2改善了基础设施。通过农业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加上在外能人和上级部门的支持,2年累计新建村级主干道8.7km、农桥3座,改造饮用水管网20km,实现了硬质化道路和安全饮用长江水全覆盖,为下阶段的经济腾飞夯实了基础。

1.4.3推动了民生工程。示范园的建设,推动了民生工程,2年内新增绿化面积28hm2,新建功能较为齐全的便民服务中心400m2、公共停车场50m2、健身广场100m2、农产品速测室30m2、电子阅览室30m2等,推进了二星级康居村、生态村、卫生村建设,民生事业更上一层楼。

2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因素的制约,农村生产力水平一般较低,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物质条件较为匮乏。就裴蕾村而言,由于原有的农业基础较为薄弱,造成了目前农田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土地分散经营、科技含量偏低、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这也是制约裴蕾村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园进一步提档升级和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的难点所在。

3发展对策与建议

实践经验证明,农业科技创新是富民强村的最大动力,在村集体资源缺失的情况下,只有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才能不断壮大村级经济、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3.1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只有制订一个可操作的发展规划,才能为示范园建设提供具有宏观性、方向性、指导性的理论依据,避免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编制规划,要依据当地农业发展现状,挖掘农业产业特色和自然资源,凸现科技创新;要重点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并使之形成地方品牌,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

3.2加快农业科技应用

要充分利用农民培训、科技入户、挂县强农、高产创建等项目,加大实用技术和专项技能的培训力度,建成一支懂技术、能战斗的村级农技队伍,彻底解决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引导合作社与科研院校、农技推广部门进行技术合作,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及小型农业机械机具,提高机械化程度。要加快培育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创新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模式,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3加强管理机制创新

为让园区内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必须在管理机制上有所突破。具体做法:

(1)统一管理服务。采取“科研单位(或推广部门)+合作社+基地+农户”形式,对示范园实行统一管理服务,多形式地推进示范园建设。

(2)专家领衔制度。由农技专家领衔,建立科研开发、推广应用和带动农户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把示范园建成科研人员和农技人员施展才华的基地。

(3)搭建服务平台。吸引科研院校和农技推广部门进园创业,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维护示范园内投入方、村集体和农民的权益。

3.4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以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市场拉动和典型带动等方式,着力在“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规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使特色农业实现生产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并逐步形成项目支撑、合作社带动、专业市场拉动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从而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5加大农业扶持力度

农业是基础产业和弱势产业,靠村级自身难以解决,所以要加大对农村基层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一线,相关部门应围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从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通过项目申报、财政奖补等方式,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的投入。要积极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农业科技创业,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农民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从而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

作者:顾黄辉 王永康 陈建美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省海门市悦来镇裴蕾村经济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