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学具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智障学生的伙知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而在培智数学教学中,抽象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把认识的起点大大提高了,增强了学生认知的难度。而学具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和可操作性,能帮助智障学生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想一想和说一说未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帮助智障学生直观的理解抽象的概念,从而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
【关键词】学具 兴趣 操作 实践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1-23-0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十多年的特殊教育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要充分利用学具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挖掘他们的智力潜能。通过长期实践我对数学教学有了一定的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我觉得学具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智障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在培智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很多时候并不一定能让智障学生仅仅通过听和看而真正理解,往往需要通过他们自己的实际操作来完成。这时,直观形象的数学学具的运用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帮助他们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智障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在“lO以内数的概念”教学中,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必须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认识过程。刚开始,学生知道了4个皮球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把4个皮球换成了4件衣服,有些学生就不知道数字“4”同样也能表示4件衣服。原因在于,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较难理解,用抽象数字表示不同的实物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有一个较大的思维跨度。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利用一种“半具体的抽象物”(如不同颜色的彩色板)来引导智障学生进行学习,即先将数量相等的具体实物(皮球、衣服)半具体化为同一颜色的“彩色板”,然后再将“半具体的抽象物”(彩色板)抽象成数字。例如,教师先告诉学生4个皮球可以用4块红色的彩色板来表示,再将4个皮球换成学生的4件不同衣服,然后再告诉学生虽然衣服与皮球不同,但是4件不同的衣服也可以用4块红色的彩色板来表示,不仅如此,4块红色的彩色板还可以表示4个鸭梨、4辆小汽车、4本书等等。最后,教师告诉学生4块红色的彩色板其实就代表数字“4”,这样,学生就能较快理解任何4个物体都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上述过程实际就是利用学具在“具体”和“抽象”之间架了座桥,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有利于智障学生完成思维的飞跃。
2 培养智障学生的数学智能
数学学具是根据培养智障学生的数学智能目标而设计和制做的。因此,学生通过数学具的直接操作,然后又摆脱直接操作,在形象水平和概念水平上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使用学具,不仅只是为了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的学具操作起到引路示范作用。如在教学生掌握加法应用题时,教师借助直观的教具演示,先讲明加法的含义再实施教学。例如。教师请一位学生拿2个苹果站在前面,再请另一位学生拿1个苹果并排站好,教师问:“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1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一共有3个苹果后,教师及时鼓励学生算得对,同时再提出问题:“你们用什么方法算的?”这时,教师再进一步通过活动演示加法的含义,教师边将两位学生的苹果合并在一起,边说明:“要算出一共有几个苹果,就要把两个学生的苹果合在一起,就是2个苹果加上1个苹果,一共有3个苹果,用的是加法,用算式来表示就是“2+1=3”,加法得出的数是变多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学具(苹果)作为演示,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起相应的加法算式与组合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既看到了两个数合并的过程,又看到了合并的结果,这种来源于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更能让他们牢固地掌握。学具的操作,不仅可以学到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会使学生的数学智能得到开发和培养。
3 培养智障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由于智障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表现在学习数学时特点是,感性认识不完全,思维直观、具体、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集中的时间短。如果让学生单纯地从教师的语言或图片中去接受知识,时间稍长,他们便感到单调乏味。因此,让学生操作学具,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而学具具有可操作性和变化性的特点,学生操作学具就如同摆弄玩具,他们会摆摆拆拆、拆拆摆摆,不断变换各种形式,在游戏中得到数和数量关系的认识,在游戏中操作和运算,其乐无穷。在操作性的学习中,学生坐在那里操作不会感到厌倦。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都会感到轻松而愉快,他们坐不住、不愿意听课的现象发生的极少了。由此可见,数学学具在培养智障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4 培养智障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是培智数学教学十分强调的一个方面。国外一些专家在进行特殊教育教学的研究时,都把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三种能力。我国的教育方针也强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培智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帮助智障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生活的现实环境是学生获得数学启蒙的源泉,因而学生数学教育应扎根于他们的生活与经验,从他们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活动赖以展开的教学资源,让他们通过亲身的经历、感受、体验来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在培智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有开阔的眼光,善于发现课堂以外,生活中的学具来实施和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发现的眼光,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学具来帮助自己的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如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物品、学校里花草树木、马路上的建筑物等,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场合、物品都可以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好教材、好学具。例如,上下楼时,可引导学生一边走一边计数梯级的数量;搬桌椅时、分发操作学具时,都可以比较数量的多少?玩玩具时可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分类等,使学生既轻松又自然地获取简单的数学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启发,让学生在自己的观察中初步体验生活中的数字无处不在,数字为生活带来方便。生活中的数学可以是车站牌、价目表、商品价格、门牌号码、还可以是电话号码等等。在这一个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让学生带着“寻找物品中的数字,并与同伴说说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这一个探索目标进行探索和交流。在师生共同的发现、探索、交流中,学生发现了数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到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也体验到了发现探索的乐趣,解决了数学教学活动的重点,达到了从学数学到用数学的转变。
6 培养智障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培智学校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我觉得学具在培智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安排学具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
通过操作数学学具进行数学教学,不仅使教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使智障学生的一些非认知因素,如:学习兴趣、自信心、坚持性、自制力等也同时得到了培养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