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该病好发于老年病人,短期内具有很高的复发率,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再住院率及病死率。

一、临床表现

1.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不少患者对此已习惯,能耐受短时间的缺氧,所以在轻度发作坐起后呼吸困难渐缓解,就不愿麻烦他人,此时护士应重视预见性护理,要耐心、细心的询问,给予高枕卧位,吸氧或按医嘱给利尿剂、解痉剂或镇静剂。

2.咳嗽多在活动时或夜间平卧时为重,休息或坐起后减轻,可能为肺循环淤血,肺毛细血管血量和压力增高引起。咳血痰可能为肺动脉高压引起支气管内膜微血管破裂所致。因此,咳嗽是心力衰竭早期症状之一,常出现于心力衰竭其他征象之前。

3.心率增快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的先兆,如心率加快超过平时20次/min以上并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作早期心力衰竭的处理。如有房室传导阻滞或用洋地黄制剂的患者不能以以上标准,应作全面观察。

4.头晕、疲乏或无力,常是老年人心力衰竭首发症状,甚至出现神志恍惚,反应迟钝等,应引起重视。

5.上腹胀痛、肝区隐痛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出现时,常是右心衰早期表现。有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使心血管症状不明显。

6.心脏病患者如有颈静脉搏动增强或下肢轻度浮肿,或夜尿增多及体重增加,常是右心衰的早期表现。

二、用药指导

1.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用量的个体差异大,且治疗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故用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洋地黄的毒性反应。老年患者用洋地黄制剂时要慎重,剂量要小,如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眩晕、视觉改变等临床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2.利尿剂;应用利尿剂后要密切观察尿量,每日测体重,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大量利尿者应测血压、脉搏和抽血查电解质,观察有无利尿过度引起的脱水、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尤其是应用排钾利尿剂后有无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低钾表现。

3.血管扩张剂;使用血管扩张剂时,要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尿量等,慎防血管扩张过度,心脏充盈不足,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

三、护理

由于心力衰竭、呼吸困难,患者常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也可使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从而改善呼吸困难。患者床上取坐位或半坐卧位时,由于斜坡的关系,容易下滑。因此要尽量为患者创造舒适卧位,减轻因久坐产生的疲劳,防止褥疮发生。

四、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包括压抑、焦虑和孤独等,在心力衰竭恶化的临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预后因子[5]。情绪激动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全身小动脉痉挛,加重心脏前负荷,导致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6]。心力衰竭发作时,患者常因严重缺氧而有濒死感,护士应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增加安全感,保持患者情绪稳定,以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五、健康教育

1.心理教育

由于本病为慢性疾病,活动受限,反复发作,病程长,需多次住院,治疗费用问题及担心疾病转归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精神抑郁、焦虑。医护人员应多与病人沟通,指导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劝其避免焦虑、抑郁、紧张及过度兴奋,以免诱发心力衰竭[2],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心理治疗,如听音乐、看书。语言调节法让病人将内心想法向亲人诉说,鼓励病人采取积极思考方式,配合治疗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

2.饮食教育

以低盐、低脂、少食多餐为原则,心功能Ⅱ级病人食盐量应小于5.0 g/d,心功能Ⅲ级应小于2.5 g/d,心功能Ⅳ级应小于1.0 g/d,或忌盐,同时必须告诉病人低盐饮食,不仅是限制盐、酱油的摄入,需限制含盐成分多的副食,如腌制小菜、罐头、味精、苏打水等的摄入,可用糖、醋、蒜调味,以增加食欲。液体摄入量应以每天1.5 L~2.0 L为宜。对于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应严格限制水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800 mL。需特别注意进食不宜过饱,尤其是晚餐,避免夜间发生心功能不全。要适当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增强机体免疫力。

3.休息和活动指导

心功能Ⅰ级可不限制日常活动,但应避免过重体力劳动;心功能Ⅱ级的病人应限制体力活动;心功能Ⅲ级的病人应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但仍可自己洗漱、进餐;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均由他人协助[3]。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下肢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肺淤血[4]。目前,临床上提倡早期康复活动,运动训练是心力衰竭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运动储量,降低再入院率[5]。因此,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可在床上轻微活动,逐步过渡到床边轻微活动,再到走廊内步行等。若病人活动中出现头晕、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不适,则在适当减少活动量或延缓开始运动时间。

4.排便指导

告知病人排便时用力屏气是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的原因之一,指导并协助病人床上排便方法,预防便秘,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合理饮食,多食含有植物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每日按摩腹部数次,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灌肠等。

5.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出院后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在寒冷季节或有传染病流行时,避免到公共场所。如有感染先兆时应早期就诊。告知病人坚持继续服药治疗的重要性,教育病人了解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教会病人自测脉搏、心率的方法,积极防治可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注意休息,避免过劳,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保持情绪稳定、心理平衡,教会家属掌握相关急救技术。

六、小结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全身各系统器官在形态与功能上发生一系列变化,即生理性老化,在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心脏贮备功能下降,这些退行性变使老年人易患心力衰竭。掌握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做好观察与护理,以获得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