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理解中运用 在运用中提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理解中运用 在运用中提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的长辈、老师常用这样的话鼓励我们多读书,读好书。的确,读书确实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好处。但笔者教书20余年,也发现一些奇怪现象:我们这一代人,很多男生常夜以继日地啃读金庸、古龙的书,但至今一个武侠故事也说不清楚,一个武侠故事也编不出来;很多女生饱读了琼瑶、岑凯伦的言情小说,读的时候动情投入,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角,可如今叫她编写一个短篇爱情故事,比登天还难。当前,我们的很多学生,书看了不少,几年下来,按理说写作文应是小菜一碟的事,可老师一叫写作文,还是在那抓耳挠腮,甚至想抄袭一篇了事。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经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有以下三个重要原因:一是读书只是一种消遣行为;二是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没有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三是以前的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只注重课文内容的掌握,不注重语言形式的习得。就在这种现象日益恶化的时候,国家及时颁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基于此,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不再只是中高年级的事情,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也必须开始学习。那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该如何展开阅读教学,才能为日后的中高年级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呢?笔者认为:正确理解是运用的前提,会正确运用反过来又能更好地促进理解。理解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都是教学的重要内容,缺一不可。语文学科到底要理解什么呢?特级教师刘仁增在《理解与应用核心阐释》一文中提出:语言意义的理解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理解文本、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别的什么。“理解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又包含理解、分析、鉴赏语言材料、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三个方面。故此,想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好祖国语言文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理解”“运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尤其在低年级学生啥都不会的时候。具体可以怎样操作呢?

一、从词语方面入手

【课例】

笔者执教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第二自然段。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当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确了摇篮的用途之后,我追问:小水珠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没睡着,我从“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知道的。

师:嗯,老师现在发现你的眼睛也是亮晶晶的,好有精神,好有自信。同学们,我们都来看看XX亮晶晶的眼睛。

(受这影响,所有学生的眼睛也都放射出光芒。)

师:(指着大屏幕上的图片追问)假如你就是那小水珠,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生2:我看到了绿绿的荷叶。

生3:我听到了几只黄莺动听的歌声。

生4:我看到了河边的柳树在随风舞蹈。

生5:我看到了远处的小朋友在追着跑着,好开心啊!

师:是呀,多美的画面啊!小水珠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它陶醉了,它享受着荷叶带给自己的舒服,欣赏着周围的美景,它怎能睡得着呢!它躺在——(引读)

(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师:我们还可以说亮晶晶的什么?

生1:亮晶晶的宝石。

生2:亮晶晶的水珠。

补白,作为一种阅读教学中的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上一教学片断中的补白,不仅让学生初步懂得观察图的方法,练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而且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亮晶晶”一词在这里的妙用,初步了解了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情感。

【课例】

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中的“挂牵”一词。

生:(读)老师——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师:刚才有个小朋友说不懂“挂牵”的意思,现在读了课文有没有人知道?

生:就是挂念、牵挂的意思。

师:是的,有个成语叫“牵肠挂肚”,说的就是挂牵的意思。你们有被老师挂牵过吗?或许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

生:那一次我得肺炎请假,老师好几次打电话到我家;回到学校,老师还把我落下的功课补上。

师: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能把“挂牵”这个词用进去说吗?

生1:那一次我得肺炎请假,老师好几次打电话到我家;回到学校,老师还把我落下的功课补上。老师,感谢您时时把我挂牵。

生2:老师——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秋天来了,您总是让我们及时增减衣服,叮咛我们记得带水杯多喝水。

生3:上课时,如果我做小动作,老师的目光“唰”地看向我。这就是您对我的挂牵吧?

师:看到你们一个个活泼的孩子、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怎么能不把小朋友每时每刻挂牵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第一学段的一个教学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启发学生再现生活场景,不仅加深了对“挂牵”一词的理解,积累了这个词语,而且给足学生学习正确运用这个词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平时可以有心地去收集、积累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生活素材,为说话写话提供真实的、富有真情的材料。

二、从句子方面入手

【课例】

笔者执教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的一个教学片段:学习描写雷雨前景象的一个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我请学生看完相关视频后用“( )越( )越( )”的句式表达。在课件图片的帮助下,刚开始学生说:“风筝越飞越高。”“小兔越跳越远。”随后,他们的思维逐渐打开:“课文越来越长,作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一个平时上课很少发言的学生,这会儿一下说出了这么多真话:“读书越来越累,我越来越不喜欢学习。”对他的真话,我该如何评价呢?从句式来讲,他运用得完全正确;从思想方面来说,这可真不好,况且,他的这种思想不是个别的,而是现在很多学生共有的弱点。怎样才能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呢?《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想到这儿,我灵机一动,这可是训练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拓展课外阅读的好时机,正是扭转学生错误思想行为的好机会。“嗯,你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很好。此时此刻,老师很想讲几个故事给小朋友们听。”一说听故事,学生们可来劲了。我声情并茂地讲了“凿壁偷光”这一成语故事、生物学家童第周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虽没“一石激起千层浪”,但也激起了学生们读这些故事书的兴趣。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完成作业更专心了,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更多了,单元考试成绩一下提高了一个档次,尤其是那个学习态度很消极的学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约一个月过后,他激动地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又会用‘( )越( )越( )’说话了:读书给我带来越来越多的快乐,我越来越不怕学习了,我越来越喜欢学习了……”看着他说话时那纯真的眼睛,听着他发自内心的话,我的心想:这不正是我想要的教学效果吗?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课堂的生成是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抓住时机正确利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的成长。在这一教学片段,教师巧用生成,适当引导,荡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这对于孩子一生将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呀。

教师肩负着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规范语言文字的重担。只要教师好好利用课堂生成,定会给孩子创造许多学习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机会,让孩子有话可说,敢说真话。

【课例】

一位名师在执教《荷叶圆圆》中的一个片段。

师:小动物们说了哪些话?

生: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

师:(相机出示这些话)这些句子有什么相同的?

生1:都有“荷叶是我的”这几个字。

生2:都有“说、冒号、引号”。

生3:都有“小”字。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善于发现藏在文字背后的秘密。现在你们能用“ 说:‘荷叶是我的 。’”来说话吗?

生1:小蚂蚁说:“荷叶是我的运动场。”

生2: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休息台。”

生3:小雨点说:“荷叶是我的赛场。”

这样的教学,学生理解了语言结构,能正确地运用这个句式说话,并懂得“说”字后面冒号、前引号、后引号的用法,为今后写话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是学生学习正确规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主要场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正如一位专家所说:“首先要让学生规范,然后才是创新,而不是天女散花似的乱说,这才更像是语文课。”

三、从段落入手

【课例】

下面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雨后景象这一自然段的教学片段。

师:描写雨后景象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们用横线把它们画出来。

生:太阳、彩虹、蝉、青蛙、蜘蛛、池塘。

师:这些景物怎样了?

生1:太阳出来了。

生2: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教师板书,一句一行,归纳出这些简短句式的特点:什么怎么样,并让学生明确:这些句子虽然都很简短,但作者围绕着“雷雨后的美丽景象”这一中心,去观察、去发现雷雨后周围的景物,并抓住特点用简短的语言描写出来。当学生正确理解了这一自然段所包含的内容以及表达方法后,教师请学生继续观察雷雨后其他景物的特点并用“什么怎么样”这一句式表达。学生发言踊跃。继而,教师在拓展语言实践这一教学环节,借助图片,指导孩子们观察发现相关景物特点,请他们围绕着“夏天真热啊”这一中心,用上“什么怎么样”这句式表达。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明白了可以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为中年级写好片段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是的,只要我们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从实际出发,充分地利用、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抓住契机,给予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机会,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定能提高低年级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效率,定能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