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木乃伊3:龙帝之墓》中汉语使用的质疑及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木乃伊3:龙帝之墓》中汉语使用的质疑及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于对好莱坞《木乃伊》系列之一、之二中惊险刺激的场面、富有新意的情节以及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的喜爱,《木乃伊》系列之三一《木乃伊3:龙帝之墓》终于在观众的热切期待中粉墨登场了。虽然该片在中国票房的进账颇为丰厚,但观众的口碑并不尽如人意。笔者在这里不想去评论其情节构思、场面设计、特技制作、人物表演等问题,只是就影片中汉语的运用产生了诸多质疑并对此进行思考探究。

《木乃伊3:龙帝之墓》的导演罗伯・科恩认为,相比于《木乃伊》系列之一、之二,《木乃伊3:龙帝之墓》在埃及已经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新鲜元素了,因此,他们将目光从埃及投向了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国。《木乃伊3:龙帝之墓》以中国历史文化题材为背景,穿插了很多的中国历史人物和事件,从背景选取、造型设计和特技制作可以看出导演的确煞费苦心,但是影片在运用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汉语时却着实让人费解,突出表现在以下情节中。

情节1:残暴的龙帝为了永久统治天下,让李将军去寻找长生不老之术。李将军找到了紫苑仙姑,紫苑为龙帝带来了记载长生不老之术的中国古老的甲骨文经书,紫苑在唱诵时没有用汉语,用的竟是所谓的古梵语。

情节2:为了战胜龙帝的军队,紫苑用咒语来唤醒被龙帝折磨致死的中国沉睡的冤魂时,同样没有使用汉语,而是念了一大串的英语咒语。

情节3:紫苑在临死时,告诉她的女儿要将龙帝杀死必须将刀刺入他的心脏,这时她使用的仍是英语而非汉语。

针对影片情节1中的语言使用,我们不禁要问:对于用地道的中国文字来记载的地道的中国之术,地道的中国人为什么要用别的语言来解读?答案可能有两种:其一,美国导演不懂古代汉语语音,凑合用古梵语来代替,反正都是古音。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只能说导演勉为其难,却也无可厚非,因为即便是中国人,对于上古汉语的读音也不是了然于心,更何况外国人呢?其二,导演故意用古梵语,目的就是让龙帝听不懂。如果这种推断成立,我们就要说导演为达目的(让龙帝听不懂)而不择手段(废弃汉语而改用别的语言)。

在影片情节2、3中,紫苑完全是中国本土化的代表,她面对的是中国人,而她的交际语言却非她的母语―汉语而是英语,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另外,紫苑的女儿“林”在影片中不管面对的是外国人还是自己的中国母亲,交际语言基本都是英语,偶尔使用汉语,给人的感觉就是她的英语要比汉语说得好。

对于影片《木乃伊3:龙帝之墓》中多处应使用汉语而影片实际却使用英语的质疑,我们尝试作出三种解答。

其一:虽然影片以中国历史文化题材为背景,穿插了很多的中国历史人物和事件,但影片导演是美国人,英语是他的母语,影片的整个构思与编导过程都是用英语来思维,至于在某些情节中出现中国人之间互相交际,应该用汉语而用英文,这可能是导演的一大疏漏。

其二:导演虽然也考虑到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人物身份,但因为电影的主要观众大多是欧美人,而欧美人对汉语很陌生,于是为了迎合欧美观众这一特定的消费群体,为减少其在观看影片时的听觉障碍,提高其听觉接收的流畅程度,所以从欧美观众的观感出发,影片有意淡化汉语。

其三:巧妙利用汉语与所谓的中国元素,以此为媒介,来宣扬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念。

美国导演罗伯・科恩曾谈到影片《木乃伊3:龙帝之墓》更注重文化方面的诉求(这里显然是针对中国文化而言),他认为影片中,无论是战车、城墙,还是一张床、一副盔甲或一个坟墓,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着真实的依据,马虎不得。当然战车、城墙、床、盔甲、坟墓这些道具和背景,确是中国文化的―部分,但它们只是中国文化外在的一部分。语言是―个人身份、地位的标签,更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只要有高超的技艺,那些所谓中国特色的性妙惟肖的造型和场景其实谁都可以模仿,但是语言则不行,影片中,作为中国文化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的汉语在影片中却被英语的强势所淡化,其原因何在?

“好莱坞是美国的梦工厂,在银幕上制造着美国梦”,尽情展现着美国的文化和思想。在世界文化圈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始终以文化霸主地位自居,从来没有放弃利用各种手段将西方的思想价值观念推销到世界各地的机会。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化语境下,他们的手段更加多样。其中,影视文化越来越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外输出其思想价值观念的有力武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和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中国题材的影片日益受到西方电影人的青睐。2008年是中国年,汶川大地震的爆发,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中国。通过中国题材来传播其思想价值观念成为西方电影人所采用的新的重要手段。

影片《木乃伊3:龙帝之墓》选用中国历史题材,大量利用中国的地点和人物作为背景,一方面利用中国人具有强烈的“恋家”情结而且对具有中国元素的影片很容易引感共鸣的心理特点,从而在中国获得影片广大的观众群体,同时利用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吸引他们的眼球,获得不菲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影片以中国元素作为卖点,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以英语为载体宣扬西方的思想价值观,对观众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浸染。汉语作为东方文明的典型代表暗含着东方的思想行为方式和阶值观念,其显然与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的思想价值观念会产生冲突,因此,影片对汉语的使用采取低调处理,加以淡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影片《木乃伊3:龙帝之墓》表面看起来似乎在打造中国文化形象上很下了一番工夫,但其真正的目的并不在于宣传介绍中国文化,所谓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元素统统都是两方电影人潜心、使用的―个手段,一种媒介,他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巧妙地利用影片中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既使自己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又使其所代表的西方思想观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有效传播。

[作者简介]宋颖桃(1975―),女,陕西户县人,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 当代语言理论、语言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