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以载舟,舟将畅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以载舟,舟将畅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音乐课堂发生了极大变化。许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把精力都投放到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小组合作、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将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放下,在出现知识点时常一带而过或只字不提,生怕一讲知识技能又回到传统教学中去了。我们不禁疑问:在新课程背景下'音乐知识技能真的不重要了吗?在教学中为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要削弱“知识与技能”吗?音乐知识与技能到底要淡化什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呢?

我们都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笔者认为“水”与“舟’的关系不妨可以比作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如果把音乐教育比作大海行船的话,那么音乐知识技能就是“水”,它是良好的音乐教育的载体。只有把知识技能教学落到实处,水深了,水活了,船才能航行且扬帆远航。如果没有知识与技能,音乐也就失去了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支撑点。

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内涵

音乐艺术包含物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从物理层面上看,音乐是由节奏、音高、曲式结构、速度、力度、音色、乐音连接方式七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从心理层面上看,乐音运动形式作用于大脑,形成了人对音乐的心理反应,包括情绪、情感、风格、个性、意义、内涵、价值等因素。从社会层面来看,乐音的运动形式也包含着^的全部社会性活动的概念:社会、文化、哲学、历史、教育、审美等。从以上三个层面可以看出,音乐的物理层面是基础。而音乐的物理层面,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知识技能。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中所归纳,音乐基础知识包括以下一些教学内容: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常见的音乐结构形式,音乐的体裁形式,认读乐谱的基础知识,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联系,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的社会功能等。而音乐技能则包括:学生感知、体验、理解、表现、创造、鉴赏音乐艺术的基本能力、音乐情感能力、音乐联想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这种音乐知识技能观将学生从掌握基础乐理知识或读谱知识中解放出来,不再限于唱歌、识谱、视唱练耳这些技能,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有助于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的音乐文化素养。

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淡化与强化的内容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注重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系统传授、基本概念的记忆和背诵,强调音乐技能的机械训练和反复操作,以掌握知识技能为最高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受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影响比较深,教材编排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训练,轻对音乐的表现与鉴赏;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这种具有专业化倾向的教学模式,就是我们要淡化的。

《音乐课程标准》已对音乐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做了明确规定,并在总体上降低了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难度,以适应学生学习兴趣与教育实际。同时,《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体验之中。”这一理念的确立,为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在教学方式上,既要改变以讲授代替体验的方式,又要改变以枯燥练习代替探究的倾向。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在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智慧等因素紧密结合,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综合等方式和过程来得以完成,这就是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展开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时所要强化的。

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策略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新理念展开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呢?根据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于趣味情境中自然、自主地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知识技能的教学如果安排不当,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以情境来串起每一个知识技能教学点,用情境把知识技能的教学意图隐藏起来。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我们需要的情境不是在课一开始,或者课的哪一部分而应该把整节课都设计成大教学情境。

如我在教学《小音乐家》时,设计了举行全球音乐家交流盛典这个情境,教师模仿每一位音乐家的出场并以“XO XO XO XO”的节奏用声音模仿各种乐器的音响,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并利用声势模拟进行八分休止符的训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不仅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还初步了解了各种乐器及演奏方法。最后,还让学生通过创编歌词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乐器,渗透更多有关乐器的知识。所有这些并不是教师通过“讲述”让学生习得的,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所得。

情境是教学的外在形式,隐藏在其中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目标才是教学的实质。用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会把音乐玩味得兴趣盎然。

(二)于实践参与中认知与体验

音乐艺术的特点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艺术实践的过程。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识读乐谱,哪一项都离不开实践活动,离不开具体的操作。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主动去探索、领悟、体验时,才可能真正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技能。

1 在生活经验中学习

音乐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生活实际经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探寻音乐在生活中的原型。学生认同了这种创作中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又有_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才会更好地运用相关知识与技能来表达音乐。

比如《小螺号》一课中,为了诠释波音记号的唱法、作用,我从教材内容出发,利用“茫茫的海滩”一句,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比较聆听、演唱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波音记号使乐句更形象、生动地表现海浪翻腾、跳跃的情景。再如《大海的歌》,从“海”这个题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听轮船的汽笛声“呜――”,海浪的声音“哗啦啦”,海鸥的叫声“(口欧)”,再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学一学这些声音,不仅进行了节奏训练和发声练习,同时又形成了_一个立体的三声部训练。而这些训练都是从教材的内容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的。这就比单纯地让学生拍击节奏和声音训练容易让学生接受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在游戏参与中学习

孩子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各种游戏。在教学中,把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融入各种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通过游戏反复熟练技巧,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愉悦地学习。

比如《小袋鼠》一课,有一位教师以袋鼠为情境创设主线,通过认识袋鼠、欢迎袋鼠、学袋鼠摘果子和袋鼠传果子等环节来串起整堂课的教学。在欢迎袋鼠中安排了节奏训练,在学袋鼠摘果子环节中进行歌曲旋律的熟悉。更妙的是由于这首乐曲用速度、力度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袋鼠蹦跳的特点,于是这位教师就设计了“传果子”这个游戏,音乐速度快时就传得快,反之就传得慢。这样通过游戏的方式很好地让学生体验了音乐速度的变化,在内心感悟到了速度在音乐当中的作用。

(三)通过创作活动常用、活用

在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了技能技巧后,要在创造活动中经常应用,并且活用,这才会使音乐学习成为一汪清泉而非死水一潭。其实,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刨造的机会。如在教学一年级《跳绳》一课时,我请学生表演跳绳的动作。第一个上来的学生表演时特别有节奏:X X X X。于是我马上问学生还能用不同的节奏来跳吗?学生随即设计出了: 到第二个班上这―课时,我又灵机一动,让学生有节奏地甩长绳跳,这样一来,甩的学生必须和跳的学生节奏一致,又多了一种训练节奏的方式。我又让学生分成跳长绳组和花样个人跳组在教室里有节奏地进行表演,其他的学生用“跳”字念节奏,这样就使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训练中去。在学完新歌后,我就让学生边唱歌曲边用自己创编的节奏跳着来表演,学生学得兴趣十足,在热闹的表象后又不时彰显着音乐知识技能独具的魅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音乐知识与技能更应该坚定地站在音乐教学的舞台上,不能被割裂、丢弃,也不要简单地将其“淡化”。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学;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把“双基”教学融入学生的音乐实践中,渗透着“教”,顺带着“学”。努力提高“双基”教学的质量,向着学生乐于接受,有利于学生素质培养的方向发展。让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为音乐课不断注入活水,音乐教学这艘大船将一路畅行。“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