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文化角度“网络自拍”现象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文化角度“网络自拍”现象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近些年来,网络自拍行为日渐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成为了一种非主流文化,而促使这种现象生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此,文章从分析网络自拍现象起源与表现入手,对其流行原因与文化解构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网络自拍;文化;身份构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1-0182-02

0 引言

新时期,伴随新媒体的繁荣发发展,网络自拍行为俨然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与时尚,成为了现代人纾解压力、表现自我的一个方式,成为了现代人追逐名利的一个渠道,并由此而引发了对网络自拍行为的思考。下面,笔者从文化角度对这一现象展开具体的分析。

1 网络自拍现象的起源与表现

“自拍”一词,早在1984年就已存在,英文名为Self-timer,当时仅仅只是代表照相机本身的一个功能――自行设定拍照时间,且这个功能多是针对那些单独使用照相机,却又想拍摄自我影像的用户而定的[1]。然而,伴随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自拍遇上了网络,于是“网络自拍”应运而生。

在早期,网络自拍多指的是网友通过借助照相机所具有的自拍功能拍下自己照片,并将其上传至网络的一种行为,即“网络+自拍功能”。而这时,因技术的限制与新事物发展受阻,使得网络自拍并没有全面流行,人们在本质上对其还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加之受到传统文化影响,也使得人们不愿把自己照片上在网络上公开。而紧随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自拍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所有的网站都以网络自拍作为主打栏目来吸引看客的眼球。就如天涯社区为例,自其在2003年开设网络自拍栏目――天涯真我以来,仅仅两年的时间,就使得其帖子数量达到了50余万,又比如猫扑上的“贴吧”、QQ上的“网络相册”等等栏目中,其点击率一直都居高不下,特别是“芙蓉姐姐”的自拍画,更是使得网络自拍行为变得家喻户晓。

如今,网络自拍已经被逐渐泛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网络+自拍功能”,而更多的是“网络+拍自己”,不管拍摄者为何人,只要所拍摄的对象是自己,而照片又被上传至网络,就称得上是“网络自拍”。而从形式上而言,网络自拍的照片,大致可分成三类:一,摄像头照片,即通过电脑摄像头与手机摄像头拍摄的照片,这部分照片不仅容易拍摄与传输,而且只需对灯光做一定处理,就可拍出较好的效果,故深受大众欢迎;二,生活照片,这类照片被看成是网络自拍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最易被网民接受,有着较高真实性,较大的视觉符号性与较强的情境性,大多数的网民还喜欢在自拍后留上自己的想法,将其制作成心情故事,或是将其放入自己的blog,变成生活日记;三,专业照片,即聘请专业摄影师,应用高档设备与完善的后期制作来拍摄出唯美的网络自拍照,因其成本较高,故在大众中普及程度不及前两者高。

2 网络自拍现象流行的原因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任何一个新事物的生成,都是有着某种诱因的,而网络自拍亦是如此。而网络自拍现象的从无到有,从初期的萌芽到后期的繁荣发展,是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条件的,是在现代人思想文化观念转变与社会文化发展推动下逐渐形成的。

首先,技术的革新是其基础所在。新时期,伴随各种科学技术的成熟发展,各种各样数码摄影产品的出现与普及,为现代人的自拍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同时,宽带的日渐普及与网络存储空间的逐渐拓展,更是为现代人网络自拍照的上传提供了很好的便利。加之一些诸如美图秀秀,相机360、光影魔术手等的Photoshop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人们可以随意修改、美化自拍照片,更是为现代人大量分享自拍照建立了信心与安全感,最终使得网络自拍现象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非主流

文化。

其次,人同网络文化间的良好互动是其外在动因。一方面,人在互动中有着一定的主体性,即一个人将网络文化看成一个对象,并不是消极、孤立的表现,也不仅仅只是为了自我的欣赏与满足,同样也是为了通过网络文化这样一个平台来为自己提供相应服务,实质上代表的是现代人基于网络文化对自身本质的一种肯定,代表着现代人个人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在网络自拍行为中,网民不仅充当着生产者的身份,同样也充当着接受者的身份,从而使得其传播过程远比传统大众媒介灵活的对。另一方面,人在互动中有着一定的社会性。即现代人利用网络文化交流系统来横跨时空限制,所想要指涉的不仅仅只是有网络文化所带来的那种虽看不见却感受得到的虚拟空间,同样还包括了那种所谓人为制造的“虚拟实在”情境,从而使得人们在这样一个无限延伸、拓展的网络文化空间中,构建起一种广泛的社会联结,形成一个共同文化世界与可随意选择的身份[2]。

最后,网络对现代人心理诉求的迎合与对身份性别的视觉化是其内在动力。一方面,交流和放松的实现。心理学家认为,“人作为一种群体性的社会动物,每个人都有着倾诉、分享与交流的欲望,为此,在现实生活中不断需求可以宣泄的方式,进而将内心想法宣泄出来。”而网络自拍行为,就是一种压力的释放,人们通过将自己工作照与生活照放在论坛上,收集生活中有趣的事件与新闻同网友分享,来获得心理上的放松。另一方面,“看”和“被看”其实是相互促进的。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那些拥有出众外表,或是能力的人被人们广泛关注与肯定,而对于那些平庸的大众却无人问津,为此,这些大众在这样一种期待和失落的心理作用下,开始将目光转向于网络,企图在这里摆脱现实身份的束缚,尽情的展现自己,并得到虚拟网友的关注。加之,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有着一定的窥视欲,在自己自拍照得到了网友的关注和与评价之后,就会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并想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度,进而一发不可收;而作为自拍照浏览者,在看到他人的照片得到认同与评价之后,也会在心理产生一种向往感,进而主动尝试自拍。于是,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网络自拍变得更加流行。同时,网络自拍行为的出现,还给女性人群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可看成是女性解放的一个结果,但根本还是在于企图得到男性人群的价值肯定。如今,苗条、清纯与性感等等词汇,俨然已经成为了男性人群对网络自拍照的一个既定标准,而大眼睛、45°仰角与后期PS等自拍技术的流行与出现,更是打造了一大批“千人一面”的美女。而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网络自拍行为的普及与流行。

3 网络自拍文化结构与身份建构

如今,打开电脑,随便找个搜索软件,只要输入“自拍”两个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网络自拍照,使得网络自拍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网络自拍文化。然而,网络自拍,不仅仅只是简简单单的图像的“看”与“被看”,在其背后,所隐藏的更多的是后现代主义背景下人们文化观念的转变,即从传统精英文化朝着大众文化的走向与发展。以前,网络多是精英文化这个主体的,且在这个主体中,知识分子是其主流人群,这些人普遍拥有着较高的学历与素质,且其在网络世界中所想要追求的和展示的多是自身高雅的一面,如自身审美趣味与对文化价值的自身判断等。但是,紧随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普遍开始以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作为行为目的,从而使得网络文化逐渐走向了产业化道路,这样一来,因大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更加迎合了当今浮躁气息背后的社会发展风格,日渐成为了网路的主体,开始将传统精英文化拉入边缘。为此,网络自拍,可以说是一种解构主义下的后现代文化,彻底将以往精英垄断文化彻底打破,使得网路不再是政客、明星们的天下,使得精英与草根成为了互为平等的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德里达为主导的解构主义,之所以能够在西方社会流行,最大原因就是受益于后现代主义文化氛围的渲染,而解构主义其实就是从语言角度入手,引导后现代主义对当前大众文化进行全面的反思和重构[3]。而大众文化“并非属于一种单一的文化,可因为受到人的性别、年龄与文化背景等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网络自拍文化,其实就是大众文化中的一种,属于大众文化。”而且,网络自拍文化不仅仅被划分在大众文化中,而且它还是一种经后现代主义解构的文化,体现的是后现代大众文化对传统主流精英文化的结构。但是,网络自拍文化,又不仅仅只是大众文化对传统精英文化的解构,还是自拍主体对自我身份一种建构与寻求,即寻求一种青年亚文化。而何为“青年亚文化”,即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一种青年文化,在这些人群中,他们拥有共同的文化观念、生活行为方式与思想价值观念。而反观如今的网络自拍现象,其主流人群其实就是青年人,因为,青年人在思想方面,有着一种敢拼敢闯的精神,他们敢于反抗传统文化,敢于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不愿意受到传统文化的道德束缚,迫切希望摆脱社会与家庭的牵制,而这时,网络就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而存在,为他们尽情地展示自我、宣泄“欲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里,那些有着共同理想追求、志同道合的人们欢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网络自拍群体”,而这也正是网络自拍文化得以形成的前提所在[4]。在这里,以青年人为主的网络人群,一方面,他们自主上传自拍照,自主发表自我言论,将自我内心深处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出来,另一方面,他们也将自我个性、追求与理想充分的表达出来,并积极寻求对自我身份的一种建构,进而形成了主流文化价值观念之上的非主流文化。而这种非主流网络自拍文化在促进文化多元格局形成的同时,也对主流文化造成一定解构威胁,这样一来,大众主流文化势必会对其进行一定的遏制与收编。

如今,网络媒体早已认识到网络自拍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与潜在的商业价值,并试图将其纳入到主流文化中。但是,网络自拍文化,一开始就是凭借着独特的风格来向主流文化发起挑战,进而逐步构建集体认同感的,故在其同主流文化的对抗中,网络媒体发挥着一个比较微妙的作用,即一方面,网络媒体使得网络自拍亚文化变得更加奇特与受人欢迎,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的过度关注与追捧也推动了商业收编行为的开展[5]。面对如此形势,网络自拍文化不得不改变自我风格来迎合社会大众的审美趣味需求,以有效抵制主流文化与商业主义对其的收编,然而,网络自拍文化一旦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分支,其原有创意与灵性被将逐渐被同化,最终消失。为此,对于这样一种非主流文化,我们在给予其一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需指引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利用主流文化对其进行收编,因为只有这样,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网络自拍文化才能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前进。

4结论

总而言之,网络自拍行为,作为当今新媒体上时代下的一个客观产物,从本质上而言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就在于人们怎么看待。为此,在新时期,对于网络自拍行为,更应该注重的积极引导网民进行自我的约束,使之成为一个现代人交流沟通、真正展现自我的平台,使之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传芬.网络自拍的传播心理探究[J].编辑之友,2013(8):77-78,84.

[2]马千里.解读网络自拍文化[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2(12):69-70.

[3]曾胜.网络自拍:元影像中的自我双重指涉[J].兰州学刊,2012(8):90-93.

[4]王晓.浅谈网络自拍文化[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7):287-287.

[5]黄配配,陈洁.网络自拍及其审美阐释[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9):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