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潜江市中稻不同密度栽插试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潜江市中稻不同密度栽插试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开展中稻在不同密度情况下的栽插试验,分析了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潜江市中稻栽插密度以22.5万穴/hm2为宜,以21.0万~24.0万穴/hm2为最佳,既减轻劳动强度,又可保证水稻产量增加。

关键词 中稻;栽插密度;湖北潜江

中图分类号 S51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018-02

随着旱育抛秧、机械移栽、水稻直播等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应用和农村劳动力工价的不断提高,农村水稻栽培方式不断转变。潜江市每年中稻种植面积3.3万hm2,但水稻的栽培方式仍然以农民手工移栽为主,手工移栽面积占60%以上。人工移栽由于劳动强度大,为加快移栽进度,减轻劳动强度,农民移栽时不断加大株行距,使水稻的栽插密度不断下降,严重制约了水稻有效穗数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近年来,一方面农民在实际生产中反映,水稻密度大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增加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农技部门不断强调要合理密植,加大种植密度,保证有效穗数,保证合理密度,以提高产量。2010―2011年进行了中稻不同密度栽插试验,比较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探索适宜当地杂交水稻栽培的最佳密度,以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在潜江市农科所,试验田肥力水平中等偏上,前茬为油菜,土质为砂壤土,试验田通风向阳,排灌方便[3]。试验田面积433 m2。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香66”。

1.3 试验设计

采取旱育秧方式进行人工手插,设计4个密度处理,分别为16.5万穴/hm2(A)(株行距20 cm×30 cm)、22.5万穴/hm2(B)(株行距16.7 cm×26.6 cm)、27.0万穴/hm2(C)(株行距16.7 cm×22.0 cm)、33.0万穴/hm2(D)(株行距13.3 cm×22.6 cm)。3次重复,小区面积36.3 m2(长6.6 m,宽5.5 m,包括每小区沟宽30 cm)。处理A、B、C、D分别栽21行×25株、24行×30株、28行×30株、28行×38株(图1)。

1.4 栽培管理及调查方法

5月1日采取旱育秧播种,6月13日进行人工移栽,每穴双本插,大田底肥施用45%复合肥600 kg/hm2、禾丰颗粒锌3 kg/hm2,6月22日追施尿素,用量为112.5 kg/hm2。其他所有栽培管理与周边田块一致。试验指标调查为定点定株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对株高的影响

从表1可见,密度为16.5万穴/hm2的平均株高最高,为131.8 cm,密度为33.0万穴/hm2的平均株高最低,为125.8 cm,密度为22.5万穴/hm2和27.0万穴/hm2的平均株高居中。方差分析表明,株高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四者相比,以密度为22.5万穴/hm2和33.0万穴/hm2的平均株高较合适。

2.2 不同密度对有效穗数的影响

从表2可见,密度为16.5万穴/hm2的有效穗数最高,为287.0万穗/hm2,密度为33.0万穴/hm2的有效穗数最低,为191.0万穗/hm2,密度为22.5万、27.0万穴/hm2的居中,方差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有效穗数随密度递增而递减。

2.3 不同密度对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

从表3可见,密度为33.0万穴/hm2的穗实粒数最高,为177.6粒,密度为16.5万穴/hm2的穗实粒数最低,为131.5粒,密度为22.5万穴/hm2、27.0万穴/hm2的居中,方差分析表明,穗实粒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四者相比,穗实粒数随密度递增而递增。处理A、B、C、D的千粒重分别为31.15、31.40、31.25、31.35 g,4种密度对千粒重影响不大,说明千粒重较稳定。

2.4 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见,密度为22.5万穴/hm2的中稻产量最高,为13 030.5 kg/hm2,密度为33.0万穴/hm2的中稻产量最低,为10 623.0 kg/hm2,密度为16.5万穴/hm2、27.0万穴/hm2的居中,方差分析表明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5 不同密度对熟期、病害、倒伏的影响

从表5可见,不同密度对成熟期略有影响,超过27.0万穴/hm2后,越密成熟越早;不同密度对纹枯病有直接影响,密度越大,纹枯病越重;对稻曲病和倒伏性状的影响情况基本一致。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2个年度的密度试验,对决定杂交中稻有效穗数、实粒数、产量、抗逆性等农艺性状的综合考察,结合当地生产实践,笔者认为中稻种植密度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密度过低不利于水稻夺取高产,密度过高增加了劳动强度和病虫危害,也不利于高产[4-6]。潜江市及与潜江市气候特征相似的江汉平原的中稻种植栽插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水平、栽插时间确定,以22.5万穴/hm2(株行距16.7 cm×26.6 cm)为宜,一般密度以21.0万~24.0万穴/hm2为最佳,不超过27.0万穴/hm2。

4 参考文献

[1] 葛红芳,魏亚明,陈俊,等.机插水稻不同栽插密度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8(1):36-37.

[2] 徐殿云,张大友,邵风康,等.中熟中粳稻新品种盐粳11号适宜栽插密度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9(11):45-46.

[3] 罗湘洁,杨超,代世学.水稻不同密度栽培探析[J].农技服务,2010(2):187-188.

[4] 姚支农,付国林,李定超.水稻不同栽插方式与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0(2):40.

[5] 王来学,封谷祥,刘淑娣,等.水稻栽插密度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云南农业,2010(6):21-22.

[6] 林席跃,郭善明,雷正平,等.超级稻组合深两优5814不同栽插密度对比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3(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