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魏晋墓中的桃木、虎形与神荼、郁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魏晋墓中的桃木、虎形与神荼、郁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神话中,桃树具有辟邪作用,《太平御览》引《典术》说:“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厌邪气。”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古人对桃木有了进一步的崇敬情结。同时,虎形也同桃木一样,具有辟邪、镇墓、驱除恶鬼、保护墓主出入平安的作用。神荼、郁垒是中国民间较为常见的神话故事,是后代门神的滥觞。

[关键词]河西魏晋墓;桃木;虎形;神茶;郁垒

[中图分类号]K8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4-0053-02

一、桃木

河西魏晋墓葬中常见在棺上置树或于棺前后挡板上绘制树形的现象,树的形状各异,或枝叶繁盛、或疏朗有致、或类星形。①墓葬壁画中绘制树木的现象在魏晋墓中较为普遍,那么,与墓棺相连的这些树木究竟是何种树木,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目前发现置于棺上的实物仅见柏树,高台县博物馆藏的一件木器,上为书“苍柏”的木棒,下为一木制插座,上绘树纹。据推测,这种器物是放置在棺上的,代表柏树。在《风俗通》中有这样的记载:“魍魅喜食死人肝脑,惧于虎、柏。”《风俗通》还记:“墓上树柏。路头石虎。”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柏树具有辟邪作用。另外,汉代画像石墓中常能见到树木形象,如山东临沂庆云山2号墓、河南夏邑吴庄2号墓、徐州铜山范山墓、徐州沛县栖山1号墓等,信立祥先生研究认为,这些是桃树,是表示墓地的“灵木”。

在中国神话中,桃树是夸父的手杖化成的。《山海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而《春秋·运斗枢》中又说:“玉衡星散为桃。” 玉衡星是北斗七星中最亮的一颗,常代表北斗七星。以上记载因时代较早,多少带有神秘色彩,但从中可以看到远古人对桃树的认识。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中国民间,桃木是吉祥平安的象征,也叫“仙木”。因此,中国古人对桃木有一种崇敬情结。

不仅桃木可以驱邪,与其相关的一些物品也具有了同样的作用。桃茆即桃木柄笤帚,具有驱鬼除邪的作用。《礼记·檀弓下》说:“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茆执戈,(鬼)恶之也。”《周礼·夏官》说,诸侯盟会割牛耳取血,要用桃茆为镇物。《左传》记载,昭公四年取藏冰时举行除灾仪式,要用桃木做的弓和用棘制的矢。由于桃杖的辟邪作用,汉代在举行“大傩”时,各官府以木面兽能为傩人师讫,“设桃梗、郁垒、苇茭毕,执事陛者罢”。礼毕后,“苇戟、桃杖以赐公、卿、将军、特侯、诸侯”。②另外,汉代还以桃印为制,在夏日来临之时,为了驱除阴气,使万物复苏,“以朱索连荤菜,弥牟(朴)蛊钟。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③

随着桃木驱鬼作用的发挥,将桃刻削成人形也成为古人的辟邪手段。《战国策·齐策三》说孟尝君打算入秦时,苏秦对他讲了土偶和桃梗的寓言劝止他,其中有土偶人语桃梗:“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可知战国时代已有削桃木为人的桃梗。又据《后汉书·礼仪志》注,《山海经》载,在度朔山,立于以大桃树枝为鬼门之上的神荼、郁垒,以苇索执鬼并喂虎。“黄帝法而象之,殴除毕,因立桃梗于门户上”。东汉《风俗通义》也引《黄帝书》讲了这个故事,并说:“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效前事也。”可知汉代已流行腊日前夜在门旁立桃梗(人)的风俗。《荆楚岁时记》讲元旦拜贺后说:“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从上述文献及实物可知,桃木自身不仅具有驱邪除鬼的作用,由其变化而来的桃木人形、桃木扫帚、桃印等都成为古人心目中的神物。同时,使我们也了解到桃树与神荼、郁垒传说的关系。

魏晋墓葬中,棺上置树、棺板上绘制树形也是起驱邪除鬼的作用。同时,“玉衡星散为桃”的记载也使我们理解棺板上出现的似树似星或规整的星象形式的渊源了。

二、虎形

河西魏晋墓的照壁及墓室中,存有大量的对虎或虎头形象,以前的研究都只认为它是一种瑞兽。关于虎,《周礼·春官》记载:“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注云:“虎门,路寝门也。王日祀朝于路寝,门外画虎焉,以明猛于守,宜也。”可知周天子之所门上画虎,以示守卫。《后汉书·礼仪志》注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击鸷牲食魑魅者也。”汉代在门上画虎之风极盛应与此相关。门主出入,在古人家中是十分重要的,五祀就以门为首。汉王充《论衡·祭意》:“五祀报门户井灶室中溜之功。门户,人所出入,井灶,人所欲食,中溜,人所托处,五者功钧,故俱祀之。”河西魏晋十六国墓葬中,常见对虎及虎头衔环的铺首形象,它们多绘制于照壁及墓室的门扉上。另外,大量的虎头形画砖镶嵌在墓室四角或照壁上④。这种对虎或虎头也应同桃木一样具有辟邪、镇墓、驱除恶鬼、保护墓主出入平安的作用。

三、神荼、郁垒

高台县博物馆馆藏一件出土于骆驼城南墓葬中的棺板画(藏于高台县博物馆),画面中绘制苍郁繁盛的大树,树顶上栖息一鸟,树下绘二人物,画面下方为一长方框,内绘网格纹。笔者认为,这幅画作的内容与神荼、郁垒传说相关联。神荼、郁垒是中国民间较为常见的神话故事,是后代门神的滥觞。相传,商末周初,度朔山上生有奇桃,肉甜味美,食之可延年益寿。树下住着兄弟二人,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郁垒,他们为人正直,力大无比,凶猛的老虎为他们护林看桃,野牛岭上有个野大王,心狠手毒,喝人血,吃人心,残害百姓。一天,野大王派人到度朔山上索取仙桃,被神荼、郁垒轰走,野大王气得七窍生烟。一个黑夜,野大王带领他的信徒装扮成恶鬼前去报复,被神荼、郁垒用桃条捆起来扔给了老虎。桃木(条)辟邪说法由此而来,同时,它也成为辟邪驱鬼的工具。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关于上述传说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王充《论衡·订鬼》,其中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有形,故执以虎食。”

湖北随县擂鼓墩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内棺漆画头端及两侧板上的户牖之旁,绘有手拿双戈的人形怪物,⑤当是户牖之旁的守卫之神,虽然神怪手中持戈而非绳索,但其处的位置及作用应与神荼、郁垒二神相近,都是驱除恶鬼、镇护墓主的。到了西汉早期,在木椁墓的前后挡板(头足挡)上绘二神,如长沙砂子塘1号墓棺板足部挡板上绘二仙人骑虎的内容,⑥信立祥先生认为,这幅画表现了神荼、郁垒的神话传说。⑦东汉初年的徐州沛县栖山1号墓中椁足部挡板内外、东侧板内壁绘画内容分别为枝头栖息小鸟的两颗树及老虎。⑧虽然组合形式有差异,也不见二神人的形象,但所要表现的内容相同。曲阜“东安汉里”石椁画像⑨头足挡板上绘有手持绳索、大刀、桃枝的神人形象,也应是神荼、郁垒。从上述资料可看出,此类题材多画于木椁的前后挡板上。对于长方形的木椁来说,前后挡板应是墓中门道的代表,是墓主灵魂出入的通道。东汉晚期的壁画墓、画像石墓中,神荼、郁垒经常出现在墓门及其两侧、甬道两边、主室两壁等位置,且多与朱雀、虎(头)形铺首等相伴出现在墓门扉上,二神手中持武器,面目狰狞,神情凶悍,用较为夸张的手法表现其性情特征。

高台县魏晋墓葬棺板画中,神荼、郁垒也绘制在前后挡板上,与上述的长沙砂子塘1号墓、徐州沛县栖山1号墓等图像位置相同,应是继承了汉代早期的图像配置方式,且较为完整地再现了文献及传说内容,桃树、金鸡、神荼、郁垒等主要元素皆出现在画面中,与文献中的记载十分吻合。同时,神荼、郁垒二神已非凶神恶煞的样子。另外,我们在河西一些魏晋墓的照壁上也能见到另一种形式的神荼、郁垒传说图像。如敦煌佛爷庙湾M133照壁上部,门扉上绘对虎,门两旁为手中持扫帚、勺的人物形象。嘉峪关M5照壁门扉上绘身体倒悬、呲牙咧嘴的对虎形象。⑩佛爷庙湾M133中虽然二人物为一男一女,与二神不符,但男性人物手中所持扫帚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神荼、郁垒传说中的桃木柄扫帚。结合门扉上的对虎形象,笔者认为这是源自神荼、郁垒神话,只是图像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对虎形象成为画面的主体,人物由侍候其日常生活的常人代替了二神而已,而大量的对虎、虎头像,更是一种简化了的形式。

以砖为主要建筑材质的魏晋墓,砖室中可资作画的面积有限,一砖一画的形式往往不利于表现较为全面的绘画内容,故只在墓室的四角镶嵌出虎头的形象以表示镇墓的作用。而高大的照壁成了主要的绘画区,集中展示古人的各种思想意识,以神兽、祥瑞、历史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另外,棺板也成为河西魏晋墓绘制图像的区域,尤以棺盖板内侧、前后挡板为主,伏羲、女娲、东王宫、西王母、星象图等汉代中原传统题材是其表现的主要内容。

[注 释]

①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台骆驼城墓葬的发掘》,《考古》,2003年6期。

②③《后汉书·礼仪志中》中华书局1963年版。

④⑩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佛爷庙湾》,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甘肃省博物馆、嘉峪关市文物管理所:《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⑤随县擂鼓墩1号墓考古发掘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第7期。

⑥湖南省博物馆:《长沙砂子塘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63年2期。

⑦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⑧《考古学集刊》第二集,1982年。

⑨蒋英炬:《略论“东安汉里”画像石》,《考古》,198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