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村学校的守望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村学校的守望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景泰县寺滩乡新墩湾村位于景泰、天祝、古浪三县交界处的寿鹿山深处。只有一条弯曲的沙石路穿过戈壁,越过高山,通往村里。村里通向外界的只有三五天一趟的班车。就在这个偏僻闭塞的小村庄中心位置,坐落着一所绿树红墙、整齐干净的校园,这就是新墩湾小学。

51岁的耿国隆就是这所学校的当家人。但是与其他校长不同的是,耿国隆至今还是一名代课教师。

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在这小小的校园内,耿国隆依旧坚持自己的教育梦想,虽清贫而无怨,孤守学校二十多年,把知识和梦想带给了学校的每一位学生。

坚持是因为喜欢学生

1986年10月,耿国隆高中毕业,当时村上的学校缺老师,他就到学校来当了一名代课教师。那时,虽然只有48元的工资,但是,耿国隆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他说,这么多年来,自己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和孩子们之间有了感情。

耿国隆说,工作二十多年来,和他一起共过事的代课教师就有二十多个,由于工资低,无法养家糊口,绝大多数人都走了。

“每次有人要走的时候,我的心里都不是滋味,劝人家留下嘛,就那点工资,没有劝的理由,送人家走嘛,学生又没人教。真是左右为难。”说起每次送老师走,耿国隆压抑不住心中的苦,几度哽咽。作为校长,看着教师一个个走掉,学生的课又不能耽误,他内心所承受的苦楚和挣扎或许谁都无法体会。

“看着别人一个个出去打工,日子都过好了,有买车的,有买房的。有一个曾经的同事跟我说‘你一个月挣的那些工资还没我一天挣得多。’看到这些,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心里也打过退堂鼓,但是看着熟悉的学校,看着我一手带起来的娃娃们,我就一点都没办法割舍。”耿国隆这样告诉记者。

当老师又当“爹妈”

由于新墩湾小学偏远,距离县城将近一百里路,自然环境差,条件艰苦,这些年来,没有分来一个公办教师,全校6个老师都是代课教师。

现在从学前班到6年级一共有22名学生,主要是来自本村上的,还有临近天祝、古浪的行政村的学生。这些学生里面有12名住校。

耿国隆还告诉记者,近些年来,学校临近的4个教学点先后被撤并,有一部分学生就要住校。有的孩子还很小,生活不能自理。其中有个叫刘海(化名)的学生,他说话口齿不清楚,晚上睡觉自己脱不掉衣服,早上起来又穿不上,鞋子也分不开左右,吃喝拉撒都需要照顾。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耿校长办公室的茶几上放着一个大纸盒,里面有体温计、感冒冲剂、咳特灵、甘草片、消毒用品。耿校长说,在学校住宿的孩子们要防止他们出现生病、中毒、触电等安全问题,所以他时时准备和预防。

学校一名叫王玲的老师说:“有些孩子岁数太小,在学校住宿经常哭闹,耿校长为他们擦鼻涕、换尿裤,晒洗被褥,他从来没有厌倦嫌弃过。学校有天祝县走读的藏族孩子,遇到雨雪天气,耿校长担心孩子们的安全,就把他们领到自己家里,换衣服,做饭吃,腾出屋子让孩子们住。”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耿校长有个习惯,每当深夜听到狗叫,或者雷雨天气,他一定要去学校周围查看一下。

以前,学校用水困难,要到五到十里远的地方去拉水。学校里走读的学生中午回不了家,有些学生有时中午连馍馍都没带,耿国隆就从家里拿来馍馍,一人一块,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邻县天祝的学生回家要翻一座山,每当遇到雨雪天,怕学生路上出危险,耿国隆就和老师们一人几个学生领回家里住下,时间一长,每遇到雨雪天学生不回家,家长们都知道耿校长会照顾好孩子,非常放心。

寺滩乡学区的马永鹏书记说,有一年入冬了,有一次他到新墩湾小学,走进学校时发现耿校长把桌子搬到办公室门前批改作业,进了办公室才发现,耿校长的办公室竟然没有生火,外面太阳还暖和点。原来学校经费紧张,他是为了节省点煤,留给孩子们取暖用。

学校如家,全家总动员

如今的新墩湾小学绿树成荫,红墙掩映。但没人知道这背后倾注了耿国隆校长多少心血。

为了绿化校园,他托熟人求情下话,从十几里地以外的林场挖了些一尺左右的小树苗。然后开着自家的三轮车把树苗拉到学校,和老师们一道挖坑、栽苗。每逢旱天,耿国隆找人帮忙,或者自己从山外拉水来浇树。每逢雨天,他总是冒雨用铁簸箕把学校的积水舀到盆子里用来浇树。雨下完了,他也湿透了。

1990年,一场地震过后,学校一间教室成了危房,古浪县给学校拨了1万块钱的维修款,但这笔款项只能一次取2000元,为了取款维修教室,他骑着自行车踏上了去古浪县的路,60多里的山路,他硬是来回跑了6趟,累了就躺在地上休息一会,自行车坏了就扛着自行车继续走。他那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早点拿到款项,给孩子们把教室修建好。

为了硬化校园,他卸沙子、和砂浆、抹地坪,却让多病的妻子背着四岁的小儿子顶着烈日锄草种地。

他深知自己没有上过师范学校,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念浅薄。因此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学方法。为了备好课,他查字典、找资料,在教科书上圈圈点点、写写画画,从文字的音形义到文章的篇段结构详尽细致,无一泄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自己掏钱买铅笔、本子、文具盒等奖励发言积极、作业整齐、成绩优秀的学生,而那时他的工资仅仅48元。学校没有教具他自制,没有音、体、美教师,他学着教。

为了让山里娃过上快乐的“六一”儿童节,他教学生诗朗诵、跳舞、小合唱,举办文艺表演,还四处奔波想办法给孩子们买来礼物,让山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节日的快乐,同时也为山区农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与业务能力,耿国隆每天晚上除了批改学生作业,从不间断业务进修。

多少年来,耿国隆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都给了学生,而对他的家庭却付出的很少。从他踏进校园那一天起,父母亲就为他种田犁地。耿国隆说:“父母亲都年近80了,家里总共近30亩地,依然是老父亲替我种。”虽然年迈多病,但却依然坚持着。而作为儿子的耿国隆却没有时间为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尽孝。家庭的责任就全部落在了妻子身上,繁杂的家务,苦重的农活,拉扯孩子,操持家庭,他的妻子都默默承担了。

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没法雇厨师给住校的学生做饭,耿国隆又让妻子来给学校当厨师,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女儿2008年从衡阳电子技术学院毕业后,准备在外就业,但耿国隆却把女儿拉到学校做了一名跟他一样的代课教师。

耿国隆说:“我们这里环境艰苦,分不来老师,英语老师就更缺乏了。当时学校唯一的一名英语老师不干了,那时已经开学一周多了,我没办法,总要有人给孩子们上课啊。”于是,耿国隆就让姑娘到学校先顶替英语老师,他跟姑娘说:“就算给爸爸帮个忙。”就这样,女儿来到学校当了英语老师。

也许是出于对父亲的同情,也许是因为被父亲的执著所感动,本来可以在城里就业的女儿到学校当了一名代课教师,而这一干就是6年。

如今,女儿都出嫁了,而且嫁到了县城,但耿校长还不肯让女儿离开学校。因为女儿走了,孩子们的英语课就又没人教了。

二十七年了,耿国隆心里装着大山中的孩子,守望着大山深处的孩子,然而耿国隆的事迹远不是坚守大山深处那么简单,也不是敬业乐业那么单纯,更不是用默默付出就可以描述的。他不是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教育,而是把自己的所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他守望的是他的信仰——对教育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