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背影》教学片段案例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背影》教学片段案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片断]

师:父亲过铁道买橘一段,是《背影》中的经典段落、文笔精华,曾让无数读者感动不已。可怜天下父母心,同学们能联想到与作者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品味其中蕴含的父子深情吗?

生1:文中父亲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让我想起每次离家返校,妈妈总要叮嘱我到校后给家里打个电话。文中父亲一定是担心儿子的旅途安全,要儿子写信报平安。

生2:这一段结尾“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我就想到初一新生军训报名时,爸妈帮我安排好之后,我就送他们出校门。看着爸妈上车回家,我就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感到作者的内心舍不得父亲离去,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有一种离别的伤感。

生3:文中的父亲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是怕儿子路上口渴,橘子解渴又方便,所以父亲费了很多麻烦,“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为儿子去买。我的爸妈也总是为我想得很多、很细,也是不怕麻烦。

师:作者是如何具体表现父亲为儿子不怕麻烦的呢?

生3:作者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的。

师:那就请你给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用语气突出动作的描写;其他同学圈出描写动作的词语,加以品味。

(生3朗读文段,其他学生圈画描写动作的词语。)

师:读得有感情,能用语气突出动作描写。现在请同学们来品味描写动作的词语。

生1:“蹒跚”一词说明父亲年事已高,加上身体较胖,他却坚持“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为儿子买橘子,实在是爱子情深。

生2:“攀”是的动作,“缩”是写脚的动作,“倾”是写身体的动作,这三个动词说明父亲爬月台已很艰难,要用全副力气。我觉得这简直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师:朱自清先生连用一系列描写动作的词语,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过程,请同学们齐读这一部分,体会其中饱含的深情。

师:现在请同学们继续联想与作者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品味其中父子深情。

生1:通过文中父亲的语言,我发现父亲对儿子总有太多的不放心。与我的爸妈一样,每当我要离家,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是怕买橘子回来找不到儿子,怕儿子有什么闪失;“到那边来信”,这是担心儿子旅途的平安;“进去吧,里边没人”,这是细心的关照,还是不放心。

师:你真是太细心了!处处不放心,父亲的爱真是无微不至!

生2:我还发现一个细节:“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我从“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感到,父亲总是给儿子最好的东西。我的爸妈也总是给我最好的。

师: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吗?

生2:我的爸妈长年在外打工,挣钱很不容易。去年过年爸爸给我买的是安踏牌的羽绒服,570元!在挑选的时候,我自己都舍不得,可爸爸却说:“喜欢就买吧!”再看看爸妈身上的衣服,都是很便宜的。我真应该更懂事些!

师:你举的例子,虽然平常,但真实感人。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2:我上初中报名那天中午,跟爸爸到小饭店吃饭。父亲由于急着有事,就只要了一份青椒炒肉丝。“到城里好好读书,”父亲一边吃饭一边对我说,“该用钱的地方你也不要太节约,只要你争气读书,我们就是再苦再累也没什么。”说着,不时地把自己筷子下的肉丝推向我这边。我禁不住眼泪盈眶了。

师:你真懂得品味父爱!

师:说到此处,同学们能再联系作者的家庭背景,体会买橘过程中蕴藏的父子深情吗?。

生1:当时家中“祸不单行”,“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父亲“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还不忘为儿子买橘子,这就更令人感动了。文中说:“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定是感动的泪,是特定情境下情不自禁地泪。

(投影:朱自清弟弟朱国华谈《背影》写作背景的相关内容。)

师:是呀,在这种特定家境下,父亲买橘的背影便凝聚了感人至深的力量。

师:同学们有过在某种不好的家庭境况下,感受别样关爱的经历吗?

生1:去年我家养鱼,由于年底上市价格低,亏得一塌糊涂,折了很多本钱。我知道妈妈躲在一边悄悄哭了好几回,但爸妈没有丝毫的节省,还照样给我买了过年的全部新衣。现在想来,我才真正体会到他们的不易,感受到爸妈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生2:2007年,我家特别不顺,我的成绩总是很不理想,爷爷生了重病,爸爸开店又赔了钱。为了生活,他们都很累。有好几次,妈妈为我打毛线衣的时候都打着瞌睡。虽然这样,爸妈对我却更加关爱。每天回家我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妈妈总是不断地给我夹菜。爸爸还是坚持每天接送我上学。现在想来,我总觉得对不住自己的爸妈。

师:看来,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学生!

师:同学们课外阅读的作品中,有没有类似文中父亲的形象?

生1:我读过舒乙的《父子情》,文中写到这样一个情节:有一次,作者要去东北出差,临行前向父亲告别。父亲很关切地问:“车票带了吗?”作者说:“带好了。”父亲说:“拿给我瞧瞧!”直到作者从口袋里掏出车票,父亲才放心。这与朱自清先生的父亲一样,爱心备至,细致人微。

生2:我读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五星级父亲》,这篇文章刻画了两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形象。他们在不同的时候,送女儿到不同的大学报到,回去时一个错过了车,一个错过了船。都是舍不得住旅馆而露宿街头,却都告诉女儿说,住在旅馆里,条件像五星级宾馆一样。这善意的谎言里,都是对女儿满满的疼爱与关怀。黎明的露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衫,却打不湿他们心中对女儿那份五星级的爱。

(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通过交流,大家对父爱有了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刚才老师说过,“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同学们能谈谈对“父母心”的理解吗?

生1:父母心就是永远装着子女的心。为了子女,他们想方设法,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不图回报。

生2:父母心是担心儿女饥饿冷暖、想着儿女喜怒哀乐的赤诚之心。他们用自己的心温暖着儿女,燃尽生命之火,就是为了照亮儿女的前程。

生3:我觉得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的,就是那样简单――永远把儿女放在首位,一心为儿女着想,无微不至;因为,儿女就是他们的一切。

[案例分析]

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这段文字,语言朴素,而情感深沉,堪称文笔精华。教学中,不少老师总是让学生分析选段如何描写父亲,探究作者两次流泪的原因,试图以此引导学生理解父子深情,但总是效果不佳,有些学生甚至觉得文中父亲的行为滑稽可笑。总结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唤

醒、调动学生沉睡的经验,学生缺乏以心换心的体悟过程。

片段案例中分四个步骤,引导学生深人体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步,引导学生联想与作者相似的经历与感受,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第二步,引导学生联想某种不好家庭境况下感受过的别样关爱,使体会走向深刻。以上两步着意引导学生触发沉睡的生活经验。第三步,引导学生回想课外阅读的作品中类似文中父亲的形象,触发储备的知识经验,使体会扩展、丰富;第四步,引导学生诠释“父母心”的内涵,促进学生切己体会,并尽可能使各个层面对话中的各种感受,在每个学生的内心得以整合、丰厚和深化。

叶圣陶先生说:“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获得一种印证,是触发”。(夏尊叶圣陶著《文心》第88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任何读物都是作者在某些方面经验的表述,诉诸于文字,抒发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而读者“任何新的理解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从主体的某种理解状态开始的。” (王尚文著《语文教学对话论》第57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这里的“某种理解状态”,哲学解释学称之为“前理解”,接受美学称之为“期待视野”,主要包括生活经验、知识经验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阅读就是读者经验和作者经验,通过碰撞、相印、遇合而进行的汇兑,是文本意义的建构和读者体验的生成。读者的经验愈多,汇兑作者的经验就愈多,阅读的体验就愈深。在此过程中,情感便被唤醒,且会变得更加丰盈、更加深刻。因而,阅读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触发并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在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深入展开心灵对话的过程中,生成丰富的阅读体验。片段案例中,学生之所以生成了丰富的体验,就在于触发了沉睡的经验。

另外,叶圣陶先生还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当中去。”(《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69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所以,“引导触发,生成体验”,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