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调研,明确学生对合作学习评价的需求,其次教师要合作研究,共同磨课,进行课堂实践,最后要进行有效评价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实践;有效评价策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我们可以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对学生进行调研,明确学生对合作学习评价的需求

通过对学生心理现状的全面调查,分析弄清了目前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测评需求。第一,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堂上小组评价随意性太大,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老师这节课奖励笑脸,那节课奖励红旗;这个问题加一分,那个问题加二分。随意性的评价有失公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学生表示对学优生与学困生的评价表示不满,认为优等生每节课得分过多,而学困生却成了被遗忘的对象。第三,教师只注重小组集体的评价,而忽视了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导致部分同学过分依赖小组,放松对自己个人知识的记忆与能力的发展。第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仅限于给学生打分,缺乏奖励机制,而且经常有始无终。第五,同学们认为,平时的评价与期中测评的评价脱节,建议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二、教师合作研究,共同“磨课”,课堂实践

要想把“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这一课题研究做好,首先是我们教师应该增强合作研究的意识,团队建设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关键。我们可以采取开展“同组共磨一节课”的教研活动,通过几度试教,几度评课,几度修改,评课的重点一次比一次提升,评课的内容也一次比一次细化。每次达成的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的共识直接在下次课堂教学中体现,全方位地提升了教师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日臻完善的小组合作理念使得每位教师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可以说,每次活动都是教师们共同进步的过程,是整个参与团队的集体成长过程。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策略

(一)尊重学情差异,学困生的进步是小组合作成功的关键

在合理安排合作时间的基础上,在组内实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原则。具体做法是首先在班级内将学生按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分成几个大组,每组4人,根据学习能力差异,由组长将本组成员从1到4编号。一个同学就代表一个组,如果这个同学成绩好,本组同学都受到表扬,比较差的组则全组成员都跟着受批评。并且,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回答对问题后,1号同学得1分,而4 号同学却可以得4分。这样为了小组多得分,学优生会非常积极地去教学困生,这样,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了提高。实行任务型教学和差异性教学,对每一节课每个同学的每个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积分,同时大幅度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让学困生不用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美味的桃子。老师的笑脸和鼓励的语言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成就感促使学生爱上学习,上课动起来了,整个课堂活起来了。

(二)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集体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以此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在合作学习中知识的记忆、个人能力的发展等也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榜样,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三)制定相对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

1.个人基本能力得分

个人基本能力得分包括两部分:知识点记忆和作业。我刚接班的时候,很多同学做题随意性太大,不经思考就写答案,现在大多数同学都养成了分析问题的习惯,讲解习题不再是老师的事了,而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起来讲解。做错的同学会赶紧记笔记,因为之后还有小组之间的错题检查,错题记不下来会双倍扣分的。每节课老师会明确任务,小组长在评价表上记下组内每个同学每一项任务的得分。每完成一项任务画一个对勾,这样课代表每天都要看一下每组的记录本,把完成任务的情况跟老师反馈,老师根据课代表的反馈,并对其进行认真分析综合,以便调控、修改和完善第二天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

2.小组合作得分

每节课老师组织一到两次小组活动,共同探究,合作学习。其中一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发言,答对的同学按号得分,这样,一节课下来,既有组内的合作,又有组间的竞争,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学习,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改革课堂教学,拓展了课堂空间,需要我们多学习别人的宝贵经验,不断地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我们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成就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

参考文献:

周永林.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海阳市新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