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盘点北京奥运物流安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奥运圣火在主会场燃起时,每一件物品和人员都必须安全到位,这是堪与夺取奥运会金牌媲美的任务。”
2008北京奥运比赛开幕时间临近,奥运物流也一时间也成为关注的焦点。从历届的奥运赛事物流经验来看,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物资基础和坚强的后勤保证,而高效的物流系统必须注重各个物流环节的安全问题。然而,奥运物流安全挑战巨大,奥运会作为国际性的赛事,参赛国的多样性及其需求不确定性导致奥运物流需求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巨大的物流需求集中释放也会给主办城市的物流系统带来瞬时的巨量压力,给物流安全保障带来难度,比如说如何控制物流系统在各个赛事阶段的安全保障,如何在准确及时保证赛时物流需求的同时保证物资和人员的安全。
盘点一:食品物流安全
奥运会是典型的固定赛事日程的赛会,赛时对食品的需求是非常严格的,因此奥运食品物流的安全保障工作不容有失。北京奥运食品物流的安全工作不管是从食品本身的运输和储存,还是从食品质量的管理和监控上都有许多值得可圈可点的地方。
从2007年8月8日起,北京就以39场“好运北京”体育赛事为契机,全面检验奥运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做好奥运赛事的食品安全演练工作,为2008年奥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食品物流安全保障的规章制度,如《奥运会食品安全食品动物药品使用管理规范》、《奥运会进口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等。
冷链物流。奥运会正值北京最炎热的夏季,奥运会所需的蔬菜和肉类等都将进行冷藏运输。原料的运输全程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温度自动记录装置,对运送的路线都将严格规定。从图1中可以看到,从奥运食品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食品流在不断地分散和聚合,而冷链物流和信息流始终贯穿其中,从而有效地保障整个奥运食品冷链的安全运作。除此之外,考虑到奥运冷链物流具有“流量大,流程短、流速大”的特点,因此对日常的管理成本开销也会比平时多,除开冷藏车、保温车、冷冻仓库的燃油、电能等日常成本,对其消毒和清洁的安全保障措施也要增加一定的额外成本。
电子标签。为更有效和准确监测奥运期间的食品,保障物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电子标签(RFID)技术也被大量地运用在奥运食品物流当中。凡是供给北京奥运会的食品,要统一粘贴电子标签,以保证北京奥运期间的食品安全。到时,北京奥运食品将实现统一配送、统一车辆,加载电子标签等,只要一经扫描就能知道食品的生产日期,施药、用药等相关信息。
食品安全应急中心和保障小组。北京市通过建立“奥运食品安全指挥中心”,负责对赛时食品安全工作实施集中统一指挥,并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应急调度处理。指挥中心将对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食品及原材料供应的安全卫生状况进行检查,随时排除食品安全隐患,并与属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赛事组织者进行沟通协调。这种“双管齐下”的监督方式将成为奥运食品物流的“避险屏障”。
食品安全追溯机制。追溯机制是物流安全管理中的难点,整套奥运食品物流安全追溯机制主要是依托工商局网络环境,包括中国质量产品质量电子监测网、电子标签和信息终端、信息数据库,分为两级平台、四个子系统。一旦发现问题,从检测、确定结果到该食品下架,只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目前,北京全市100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全部奥运食品供应商、赞助商、备选供应基地和企业都已经参与到该食品安全追溯机制的试行工作当中。
奥运食品安全追溯机制作为奥运食品安全保障系统的一部分,将分为两个阶段的投入应用:在奥运赛事期间,该机制将实现对奥运食品从生产到消费整个食品链的全程跟踪、追溯;奥运会后,该机制将转变成北京市食品安全日常监控措施,服务于北京市民,以及重大活动、大型赛事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盘点二:运输、通关安全
奥运物流中运输、通关安全与赛事紧密相关,主要涉及物资安全和人员安全。运输、通关就是其中的“主脉”和“关键节点”。除开北京市以外的其他赛事举办城市,北京的奥运比赛场馆集中于4个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西部社区、北部风景旅游区和大学区(见图2)。各个人员和各种物资和抵达北京后,人员将入住奥运村,物资将进入物流中心。根据北京奥组委物流部副部长李燕凌的解释,整个奥运期间的运输、通关的安全保障措施分为三大步:第一,所有进入场馆的人员会实行登记,这是历届奥运最基本的措施;第二,在进入场馆的时候都会经过一定的安全检查程序;第三,物资和车辆进入场馆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安全检查程序。
根据《奥运场馆安检通用规则》的规定:人身安检器材最小配备单元为“一机两门”,即一台X光机,两台金属探测安全门;车辆安检器材最小配备单元为一部自动车底检查系统,一条安检车道。同时,明确了奥运场馆安检临建设施(安检大棚)搭建及物资配备规则,规定人身安检最小作业单元的建筑规格为15×5×3(长宽高,单位米),车辆安检最小作业单元的建筑规格为15×6×4(长宽高,单位米)。每个防爆安检临时设施的建筑规格大小,按照临时设施内器材最小配备单元的数量进行叠加计算。
安全检查程序。据北京奥运物流安全保障的工作人员的介绍,在通关安检程序方面,明确了人身安检采取器材与直观检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并遵循“男不查女”的原则,分为初检、复检和重点检查三个阶段,先利用安全门对人身、利用X光机对随身物品进行初检。如不能排除可疑的由安检员对人身使用手持金属探测器、对物品实施开包复检,必要时请受检人到备查室接受重点检查;车辆安检采取人、器材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进行初检、复检,搜爆犬强化检查的程序,安检员利用车底检查系统对车底和外观进行初检,对发动机、后备箱、驾驶室和车辆其他部位以及驾驶员进行徒手复检,同时在重要车辆安检点部署搜爆犬强化检查。
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的人员进入将采取“差别对待”的方式,一是为提高通关安检和物流效率;二是有针对性的安检程序将有助于安全保障工作的进行。其中,对待媒体、运动员等注册工作人员,在清单别允许进入后院的注册工作人员携带自用的软硬包装饮料,允许媒体人员携带随身的、必备的简易维修工具,允许运动队随队维修保障人员、医疗人员携带维修工具及必备工作用品;对待“老弱病残孕”等有特殊需求的人员,安检人员将会为其设置专用的人身安检通道,由观众服务工作人员引导其优先进入,接受安全检查。针对乘坐轮椅、安装假肢或拄拐的肢残人士的特殊情况,安检员采取徒手探摸与直观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人身、轮椅、拐杖等进行检查;使用X光机对其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残疾人士乘坐具备场馆准入权限的车辆接受安检时,安检员上车实施人身安检,残疾人可不下车。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细化的安检程序从侧面反映出此次奥运会的“人文关怀”的理念。
“封闭区”。根据本届奥运会的特点,北京奥运安全部门确立了“封闭区”的概念,规定周界有护栏围挡、与外界有物理隔离设施、启用前经过搜爆检查、使用中实行封闭管理、有专门力量控制、对进入人员和车辆实行证件和安检准入的区域为封闭区,并在此基础上规定了“远端安检”、“封闭区到封闭区”、“半封闭区”、“物流车辆安检”、“登车前安检”等相关方式:“远端安检”是遵循“一次安检”原则,在场馆群特别是奥林匹克公园的安保线上设置安检点,人员进入时只需在安保线上的安检口接受一次安检,从而避免在进出安保线内的多个场馆时重复接受安检;“封闭区到封闭区”是指运动员、媒体人员集体乘坐班车在各竞赛场馆、训练场馆及奥林匹克公园之间通行时,在中途未因道路交通以外的原因停车且有专门安全员随车的情况下,直接驶入封闭线落客,不再进行安检,从而大大方便了媒体记者等注册人员;“登车前安检”是指下榻在签约饭店的媒体人员从饭店乘坐班车前往竞赛场馆等封闭区,只要在登车前进行安检即可,将本来可能在场馆安检口集中的大量安检分散到43家签约酒店,既分解了场馆安检压力,又节约了媒体记者的时间。
奥运物流中心。奥运物流网络包括三大奥运物流基地、四个物流中心、10至20个专业的物流配送中心组成,其中又以奥运物流中心作为主体,其存储功能主要经历两个阶段:在各个分会场分担存储作用以前,具体的时间应该是七月中旬之前,奥运物流中心作为重要的物资存储点,只有物资的流入,而没有物资的输出,这个阶段被称之为“硬存储”;另一个阶段是分场馆分担了存储作用,但由于分场馆的存储空间相对较小,所以物流中心除了有存储的作用外,还要对各个分场馆进行配送,称之为“软储存”。根据一般经验,40%的仓库空间用来储存所有的比赛器材,余下的60%的空间用来存储未知的物品,由于物品需求的不确定和对物品安全的保障,奥运物流中心也做出“缓冲计划和区域”作为安全管理备案。
考虑到安全措施的保密性,奥组委并未公开奥运物流中心的安全保障措施细节。但大体上可能还是采取类似以前“4把钥匙”的管理机制,即车辆进入及停放许可证(VAPPS)、货主证明、司机身份证明和主配送计划,所有到达场馆的车辆如果缺少“4把钥匙”中的其中一把,将不允许进入中心。
要完全地做好奥运物流的各项安全工作并非易事,正如美国《世界贸易》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中一篇评论文章所说的那样:“当奥运圣火在主会场燃起时,每一件物品和人员都必须安全到位,这是堪与夺取奥运会金牌媲美的任务。”
物流安全并非绝对的安全,但是,中国在奥运物流安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使得全世界能够体会到北京奥组委的“用心良苦”,以及中国要办好此次奥运会,重振大国形象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