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近郊小城镇的发展路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近郊小城镇的发展路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小城镇在快速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在承载部分城市功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小城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镇化进程。目前,我国小城镇的数量多,但大多数的小城镇质量不高,发展面临外部、内部等许多共同的困境。本文将从小城镇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困境分析着手,剖析小城镇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小城镇 发展 困境

中图分类号: [F29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镇的数量和城镇的人口都在迅速增加,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19个百分点。截至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至2011年末,中国共有657个设市城市,建制镇增加至19683个。

中国城镇化已经进行到中期阶段,城镇化到了转折时期,为了确保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小城镇将扮演重要角色。由于现实和历史原因,城市发展和小城镇发展通常存在较大差距,在计划经济年代小城镇建设就一直滞后于各类城市;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和农村城镇均得到较快发展。小城镇在快速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在承载部分城市功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小城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镇化进程。目前,我国小城镇的数量多,但大多数的小城镇质量不高,发展面临外部、内部等许多共同的困境。

小城镇发展的外部困境

城市的“空吸效应”与“滴漏效应”。

城市相对于周边小城镇,对资本、政策、人才的吸纳能力远胜过小城镇,而其辐射作用在现阶段却相对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的小城镇的发展。

因此,对于城市近郊小城镇发展而言,优势不多。除了部分小城镇依托特有的资源(矿产、产业、旅游)能够快速发展外,绝大多数小城镇受制于周边城市的发展。

表1: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几种类型

资源依赖性。

鉴于外部投资机会和力度较小,小城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身的资源,除了矿产、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外,小城镇自身资源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土地、生态等方面,而这些优势资源不能直接转化为促进自身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小城镇的发展缺乏驱动力。

外部环境趋同。

同一地域内的大多数小城镇相对于城市的区位、交通条件、自然资源等因素类似,发展条件同质化,同质竞争激烈,需要培育自身特色,增强自身竞争力。

政策的落实局限性,执行力较弱。

国家扶持小城镇发展的政策不少,但是由于很多小城镇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管理水平的限制,对于政策的把握不到位,不能很好的利用政策谋发展。

不被认同的“绿色GDP”。

由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认识的局限性,GDP的数据统计还不能做到独立核算,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没有从传统GDP数据中扣除。尤其是近郊小城镇,为城市生态做了很大贡献,但是却得不到经济补偿。这里面有政策体制的因素,同时也是整体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足造成的。

内部困境

基础设施落后问题突出。

基础设施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征,部分设施牵涉多个行政区统筹布局、共同建设和使用的问题,往往需要多方投资,而小城镇又限于财力有限、公共投资渠道少等原因,基础设施不健全矛盾突出,成为内在的制约小城镇发展、生活环境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的首要因素。

生活污染严重,文明程度不高。

村镇周围有良好的生态基质,但村镇内部由于排水、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的缺乏、认识的局限性,生活污水、垃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降低了生活环境的品质。因此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居住环境品质成为当务之急。

土地使用低效率。

以私房为主的住房体系,以及土地使用低效率扩张,导致土地使用低效率不集约,人均占地超出国家标准,土地有待盘整。

土地耕种收益低,出租效益差,人们收入方式和途径欠缺,生活质量较低。

除村镇建设用地外,土地以农作物耕种为主,少量出租建设工业厂房,收益较低。村民收入以农产品销售、外出打工外为主,缺乏其他就业机会和岗位,收入来源较少,收入低。

公共设施等级低,配套不全,缺乏市场运作机制。

由于居民点分散、单个居民点人数较少,公共设施配置不易形成规模,种类较少,使用主要依靠更大范围内来解决,形成低成本、大范围运作模式的低成本假象。

土地与民生问题突出。

迁村并点、“村改居”是集约使用土地、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在此过程中必须考虑农村的合理耕作半径、交通方式与交通半径,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适当改变村民与土地关系。

缺乏经济增长点,城镇发展方向不明确。

由于土地使用上的制约、缺乏龙头项目,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城镇发展的方向、重点不明确。

小城镇发展的新思路

3.1、城乡统筹与建立城镇长效发展机制

(1)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指导思想,强化小城镇与周边城市的关系,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利用城市的相关基础设施,明确其发展方向产业定位。

(2)从内部困境突围,为争取发展契机做好充足准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城镇居民素质;节约集约使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率,为重点项目谋划土地;利用附近城市的相关基础设施,治理环境,提高环境品质。

(3)改变基层政府短期盈利模式,建立城镇发展长效机制。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厉行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4)城镇亟待培育税基,发展产业。加快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优势产业、发展新兴朝阳产业、适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形成小城镇产业集群,培育小城镇为载体的乡镇企业第三产业,最终应当培育 “农民收租——企业盈利——政府收税”的利益分配格局。

3.2、从规划中寻求正确的发展方向与方式

(1)根据城镇的区位、资源、现状综合判断,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

在区位方面,综合分析城镇和周边城市、村庄的关系,包括交通、产业、市政设施、相互依存关系等,在资源方面,着重分析自身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及周边可利用的其他资源,结合自身的建设现状、发展趋势、产业优势,确定城镇在区位中的定位、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

(2)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逐步提升城镇综合实力。

在明确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建设条件、财政能力、招商计划和重点项目,逐步安排用地,同步建设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和相应的市政设施,逐步提升城镇的综合实力。

(3)制定长远空间发展框架,探索村镇聚居新模式,集约利用土地。

在城镇所在行政区域范围内,布局长远发展框架,城市周边城镇向城市聚集,城镇周边分散的村庄向城镇聚集,村庄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当合并、扩大规模,城市、城镇、村庄之间有机联系,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4)大幅提升村镇建设水平,展现高品质村镇风貌。

通过总体规划、城市设计、控制引导等手段,合理布局各项功能,确定城镇建设风格,提高对城镇建设质量、风貌风格的控制和引导,展现现代城镇、村庄风貌。

落实城乡统筹政策,完善公共设施配套;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小城镇而言,是提升生活品质,完善服务功能的重要环节。一定要从政策上保障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练好内功,迎接机遇。

小结

对中国而言,小城镇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始终在强调小城的地位与作用。但是在现实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却往往处于尴尬的被动局面,正如上面所分析的种种困境,极大的限制了小城镇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对于很多小城镇而言,其很难短期内具备上述条件而获得快速发展。只能依托靠近主城区的优势,充分调动内在资源,以获得发展机遇。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如何盘活小城镇的内部资源,理清发展模式,做好充分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