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究河南地域民居生态适应性的现代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究河南地域民居生态适应性的现代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人类自身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居住状态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表现得尤为充分。本文以河南卫辉西北太行山东麓小店河村清代民居建筑群为例,分析河南地域民居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两大特性,发掘地域民居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适应性”特征。把它应用到新时期的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使我们的现代居住建筑设计延续传统地域民居的精髓,更加适应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域民居;生态适应性;现代居住建筑

引 言

我国的传统地域民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本土传统的生态观,建筑观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适应性”特征。河南地域民居中蕴含了一系列生态性营造技术,是在长期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它不依赖耗能设备,而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建造材料、工艺构造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改善建筑环境、实现微气候的建构。它是特定气候、地形地貌、地方材料等自然因素综合诱导的产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营造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破坏,并且具有相应的生态补偿性与还原性。这其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其体现生态适应性的两种主要途径。

一、河南地域民居中因地制宜的空间利用模式

1、选址与布局

太行山东麓小店河村清代民居建筑群的选址很具特色,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整个建筑群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设计合理,布局紧凑,既有供前后行走的通道,又有连结各个院落的曲径小路,互为整体,封闭独立,又各有其道,四通八达。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形成背山面水的建宅原则,在山脚或是山腰是选址建宅的理想场所,可以获得良好的日照,接受夏日的南风,旁边的山体屏蔽冬日的寒冷,前方的水域提供良好的给排水,形成整体保持水土调节的小气候。

虽然这种传统村落背山面水的选址和布局在当今城市居住建筑建设中显得很不合时宜,但是其原理是依然受用的,需要我们以现有的条件把它进行灵活运用。在现代居住区的选址与规划布局中,应注重根据不同的建设环境和基地形状,因地制宜,节约建设投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通过不同的规划手法和处理方式,考虑各种因素,充分、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处理好住宅、公建、道路、绿地之间的关系,同时重视体现地方特色和建筑物本身的个性。

2、庭院空间

小店河民居是具有河南地域建筑特色的三门四户的传统四合院,每处院落又分别为二进、三进、四进、五进不等。建筑群在庭院组合方面尽量压缩公共空间,只保留最基本的交通空间,将空间更多的放在建筑内部,形成半室外的庭院。由于有了内部的庭院,可以依靠面向庭院的内部的面采光通风,不依赖建筑的采光通风,这样建筑就可以建造得很密集。同时形成了三种空间层次,室内空间、建筑围合的半室外的庭院空间、公共空间,创造出了各具生态功能特色的庭院。小气候调节,天井纳阳,庭院绿化,改善生态环境,设明塘、暗沟排水系统,水井、水池调节湿度,又利于防火,利用建筑围护结构,屋檐、天井等进行遮阳、通风、采光、保温、防止室外噪声干扰等。

而我们的现代居住建筑则不注重户外空间,特别是宅间庭院的完整性,是目前现代居住区设计中经常忽略的问题。现代居住建筑将空间简单的划分为两种类型,私密的室内空间和公共的室外空间,没有内部庭院这种半室外的私密性过渡空间。由于没有庭院或是天井,必须依靠建筑的面采光,为了保证建筑的采光通风,必须控制建筑的间距,将大量空间划分为公共空间,不可能密集建造。一般规划过程中也只是认识到了密集建造的有害的方面,通过如控制日照间距,控制容积率的方法控制建筑密度以求获得较好的环境,而没有认识到密集建造可能带来的好处。虽然地域民居单体热工性能不佳,但是却很好的利用了群体的力量。而现代生态建筑的视野则过多的局限在单体内部,希望通过加强单体的热调控能力来解决热舒适性的问题,很少考虑建筑群体的利用。地域民居在这方面的智慧和处理方法值得现代建筑师学习和深思的。

二、河南地域民居中就地取材的适应性建构技术

1、保温墙体的构造

小店河民居中的墙体有三种不同的构造方式:一、块石砌筑的墙体,当地人称为“清凌凌的石头,白凌凌的缝”;二、毛石砌筑的墙体,墙面用草秸+泥灰抹平,更能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三、毛石砌筑房屋基础,块石砌筑门框、窗下墙体,土坯加草泥作为护填充材料。小店河村目前仍以农耕为主,产有大量的稻草、麦秸可供回收利用,在技术上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则可成为一种理想的保温材料。乡土建筑材料具有可持续利用性,其可持续利用的价值在于它的生态适应性、经济性和就地取材的方便性,是材料、结构、形式对自然环境与生活的真实反映。

在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人们往往从未看到过这种经济的保温性能良好的墙体构造。代之而起的是现代住宅大量使用的聚苯乙烯外墙保温板,其残余价值很低,不容易循环再生,而且被丢弃的聚苯乙烯无法经由生物分解及光分解进入生物地质化学循环。在现代住宅建设中的保温构造技术中应该多思考传统古老技术中的优势,灵活运用就地取材,发挥多种材料优越的构造方法。如稻草板保温墙体的运用,稻草板保温墙体采用压制稻草板作为墙体的保温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墙体材料,可实现节能65%,一般可应用在外墙保温中。稻草板保温、隔热能力非常强,同等厚度条件下,其能力是普通砖墙的2倍多,居住在其中

暖夏凉。

2、屋面构造措施

屋面是一个散热量很大,其保温性能至关重要。小店河传统木结构屋面材料与构造采用的是以粘土和植物纤维相交结的塑性构造处理,屋顶覆盖人工烧结瓦利于排水,同时热工物理性能好,天然材料自身具备较好的温度应变能力,且能起到更好的保温蓄热作用。目前工艺过于简单的现浇或预制混泥土的屋面结构往往容易产生开裂以致保温性能不佳。在现浇混泥土屋面基层上采用传统的泥土混合植物纤维作为保温和防水层,在实践中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做法,能显著地减少热量的散失,同时利用其热惰性大的特点起到一定的保温防寒作用。

农作物纤维在人类的建造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欧洲、俄罗斯东亚北部地区,包括日本都有用茅草覆盖屋顶的做法。河南省这片农业大区就地取材拥有相当丰富的资源,若果加工制作成稻草板墙体和屋面保温材料,在建筑护热工方面将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需要大批量营建的现代居住建筑而言,保证其生态适应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 语

延续河南地域民居的优良特性,发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能高效的“生态适应性”,并使居民享有现代化的生活条件,同时具备“生态补偿功能”,与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同步。当然,在研究和利用地域民居中的生态适应性时,一定要注意灵活运用,应该注意到任何特定技术的适用都是有其阶段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先前的某些技术可能变得滞后,要求技术变化和进步应反映出传承性。以动态性原理为理论前提,汲取其中的精华为现代居住建筑设计所用。

参考文献:

[1]、马佳.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特色[J].艺术百家,2012.02;

[2]、曹琦.河南传统民居空间形态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1.06;

[3]、尹亮.河南乡土建筑类型及区划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

[4]、剧欣.青海省东部地区民居的地域文化传承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女 ,1981--,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建筑学院,讲师,河南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