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宜家多渠道之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宜家多渠道之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时间,“多渠道”成为了零售业的统一口号。无论是线下品牌还是线上品牌,都意识到消费者的购买方式正在改变――人们不再依赖单一的零售渠道,更青睐于不同使用场景和需求下可以最方便获取商品的购物方式,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

马云在10月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关于“新零售”的概念: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加现代物流,才能真正创造出新的零售。

2016财年,宜家在中国的增长率为18.9%,销售超过125亿――在消费环境剧变的当下,这样的成绩似乎不需要担忧。对于一直以商场作为零售渠道面对消费者的宜家,也决定在中国做出改变。

今年的4-5月,宜家正式对外宣布多渠道策略,增加电商与订货中心两个渠道。宜家的第一个订货中心已于5月在温州正式开业,宜家中国零售总裁朱昌来表示,订货中心的目的是吸引和触及更多消费者,宜家也观察到了不同的消费方式,“有40%的人愿意自提,但大多数人需要把商品往家送”。

为了避免不同渠道的销售竞争,在管理上,宜家将对订货中心的支持放在了附近的门店,比如温州的订货中心就从属于宜家宁波商场。至于电商,宜家在管理上也采取了类似的模式。那么具体来说,宜家会怎么运作消费者期待已久的电商?

21CBR:电商筹备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线上是如何兼顾顾客体验的?

朱昌来:顾客体验最关键,我们要做到让顾客有线上线下融会贯通的体验。所以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宜家并不是做电商,而是多渠道零售,这对宜家来说也是一个大的转型。

做电商不是宜家的第一目标,而是把宜家的产品和服务给更多的人,所以我们的策略最重要的基本点是多渠道经营的方式,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让消费者触及到宜家的产品和服务。

21CBR:线下会怎样引导消费者去体验线上?是否担心影响商场的客流量?

朱昌来:在商场我们会大力推广官网,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官网的电商平台;我们对员工的服务方面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某个商品现在没货了,以前店员会建议有到货通知了再来,在这之后我们则会建议接受其他渠道的服务,比如直接派送到家,省去一次到店的过程。电商的销售是属于商场的,这样也会增强员工的积极性,不同渠道不是竞争关系。这也是我们内部管理方面做的一致性。

因此我不担心会影响商场的客流量,多渠道策略是宜家的全球策略,在很多国家已经做了。从英国的情况看,电商增加了商场的销售。

21CBR:宜家会如何进行不同渠道的融合?

朱昌来:以订货中心为例,它是多变的,可以在没有宜家商场的地方,同时也可以适应有宜家商场的地方,比如在北京、上海等大型的城市,光两三个宜家商场我们认为是不够的。我们的消费者一直觉得,家门前应该要有一个宜家,商场各个方面的体验是不可替代的,是最重要的环节。我们的创始人也说过,如果做了这么多工作不在商场呈现,就是白做。

21CBR:相比商场,物流对于电商和订货中心来说更重要,宜家将如何应对物流的变化?物流配送的定价策略是怎样的?

朱昌来:物流是我们试运营的目的之一,除了最后配送到家这一环节是外包的,即不包括最后一公里,其他物流系统的配置管理都是由宜家自己做。上海试运营期间,我们是以门店配送的方式进行服务,以后量大了,就要启动其他的配送方式。

宜家一直有透明的价格策略。在上海,目前卖场配送到家的费用是60元。如果在其他网购平台上买一张床包邮,我觉得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21CBR:宜家在中国如何布局物流和仓储的?

朱昌来:宜家在开拓中国市场的版图的同时,也有多渠道零售物流方面的布局,商场与物流是相关联的,我们在开店的同时要考虑物流的布局。我们在中国建设了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re)、中转仓储站(Customer Pass Unit),我们有商场、订货中心,这些都是物流环节中的重要节点。

21CBR:从经济大环境来看,2016年的情况并不是特别好,消费也比较疲软,但宜家在中国的增长近19%,能否分析一下原因?

朱昌来:从内部原因看,我们今年在商场做了很多改造,新店也开得比较成功。从公司策略看,宜家的价值供应链是胜出一筹的,从产品设计的理念到民主设计的五个维度,从采购、分销到自有的整个供应链,这是宜家独特的地方,目前业界还没有能复制我们商业模式的。

宜家一直坚持关于家的文化体验,不光卖产品,这体现在我们的居家组合方案的策略和方针。比如阳台这样的小空间,我们也不仅呈现单一的产品,而是通过产品组合提供空间的解决方案,这是宜家一直秉承的独特销售方式。

21CBR:宜家在中国有300多供应商,这些年是否有调整?现在中国在提制造升级,宜家对于中国制造企业的升级,有何感受和建议?

朱昌来:供应商是优胜劣汰的,我们也在做对于中国制造研究,是不是要从单纯的代加工升级成更深入的合作,利用当地的优势研发产品,也是我们未来在策略上的导向。

对于中国的供应商,我们更多是谈共同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中国保持全球第一大采购量、占比25%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人工成本已经不是我们最有利的竞争武器,怎么样面对东南亚以及相对劳动成本比较低的竞争对手?因此,我们和所有的供应商合作都是奔着一个目标,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生产力,比如工业化,成为现代化的企业。只有他们发展了,宜家才能更好地发展,也就是共荣的状态――提升供应商工业化水平、开发新的产品、保证好的质量和低价,这都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