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路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路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基础教育阶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具有生成性、固定化、自动化、情感依赖等特点的学习习惯,表现为对学习活动的监控习惯与领域或科目学习习惯两大类。这些学习习惯的生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生成要遵循习惯形成的心理发展规律。

关键词:学习习惯;表现形态;生成机制

在初中所有学科中,信息技术课可以说是唯一一门让每个学生都喜欢的课程,有的学生甚至常常提前开始打探一周一次的信息技术课能不能如期而至,这固然让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心里感到非常欣慰。但也正是由于信息技术课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自由、轻松、趣味等特点,学生上课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习惯也让老师感到异常困惑:课堂纪律涣散、作业马虎应付、学习目标不强、情感教学目标偏差。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对其他学科的辐射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行为习惯,端正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行为习惯教育是一切课堂教学中最根本的习惯教育。学生只有先具有良好的行为,才能产生积极正确的课堂表现,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角色。在信息技术课日常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在电脑桌上涂写,更有甚者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吃零食,严重的还会损坏电脑设备,下课不整理就起身离开,讲课时的纪律把握有时更让老师头痛。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对学生的这些行为习惯听之任之,那么学生本身在思想上就对这门课感觉无所谓,怎么可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呢?

二、语言习惯,体现学科独特的专业术语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独特的专业课,其中包含丰富的语言元素。如今的信息技术教学不像十几年以前,只要让学生了解电脑是怎么回事,只要学会怎么操作就行。由于电脑、IPAD、手机等多媒体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我们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掌握在不断变化提高,有些学生操作水平甚至超过老师,而对信息技术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还相当贫乏。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语言习惯也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三、协作习惯,延伸课堂有限的学习时间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学科地位的不重要性,基本上只能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在没有课前预习、课外复习的前提下,如果要让学生很快消化理解并转化为作品成果,其实有相当大的难度。学生抱有没有学习压力的思想,课堂教学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作品由于课内时间限制无法当堂完成或者应付交差,即使学生有兴趣创作作品也无能为力。电脑作品的创作由多方面构成,素材的搜集、加工,课堂知识点的诠释融入,作品的提交成形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必像数学、语文作业那样要求学生必须单独完成,而是完全可以给学生一个协作的空间,让他们通过分组相互讨论、分工协作,每个学生利用自身特长完成作品的一部分,最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比较完整优秀的作品。这样学生既有一种成就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养成了协作习惯,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吸收率。

四、创新习惯,促进知识无限的拓展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信息技术课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是最好的授渔方式。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重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更新。数学学科可能有按部就班、比较严谨的解题步骤和标准答案,语文学科或许可以用模模糊糊的文字来表述。幼儿园学的“1+1=2”的结论、“弧o、e”的读音我们可以受用一辈子,但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可谓日新月异。你现在所学的内容可能几年后就淘汰了,如果没有知识的迁移能力,则学会一个软件也无法应付成千上万个软件,硬件、软件、网络、设计、数据库等知识涉猎范围广之又广。教材的介绍或者老师的讲解,都只能是抛砖引玉而已。所以,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才能真正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学科要掌握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只有始终贯彻良好信息素养养成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健康、轻松、愉快地在信息知识海洋中畅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日之功,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协作习惯和创新习惯等一系列习惯进行循序渐M的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迎接明天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金.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科技展望,2016(3).

[2]安仲霞.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J].经营管理者,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