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索立体生态模式,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索立体生态模式,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和谐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而资源匮乏、保护不力、生态脆弱、环境恶化将不再危言耸听,并已成为全球、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较大范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不愧为森林资源保护的历史性壮举。同时,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 保护区; 社区; 立体生态; 模式; 双赢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058-01

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由于受山区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诸因素制约以及历史原因所限,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依然落后、林区群众生活尚未脱贫。那么,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加快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发展并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已成为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带着这个课题,我们从2009年开始,历时三年时间,对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活等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采用了PRA调查法,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通过一系列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社区94.8%的村民渴望立体生态农业技术,全体村民盼望早日脱贫致富。

一、保护区及社区概况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8°02′~108°14′、北纬33°30′~33°44′之间。处于世界地理区划中东洋界与古北界的交汇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区内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有22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云豹、金雕、林麝等6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猫、大灵猫、斑羚、鬣羚、鸢、血雉、红腹锦鸡等22种。森林覆盖率达92%,区内有种子植物约1528种。保护区总面积25485公顷。

保护区社区主要包括宁陕县四亩地镇。所辖的5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社区总人口4094人,共1098户。其中:男2140人,女1954人。在上述人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35人,占总人数的8.2%;初中文化程度2615人。占总人数的63.9%;小学文化程度1078人,占总人数的26.3%,文盲66人,占总人数的1.6%。周边社区地处秦岭腹地,海拔较高,气温偏低,农作物生长期短、产量低,经济滞后。加之,交通不便,整个社区仅有一条简易道路与外界相连,甚至常常因水毁而中断,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这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社区村民主要以农业、林副业、养殖业、劳务输出等为其主要经济来源,外出务工也仅限年轻群体。多数村庄处于贫困或温饱状态,尤其是泰山坝村最为贫困。据统计,全镇2011年人均年收入1308元。

二、社区群众生产、生活习性与现状

(一)观念陈旧、思想落后

社区群众因长期身居林区,其靠山吃山的陋习依然十分严重,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淡薄。村民们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不明确,少数群众主观上不接受保护甚至抵触保护管理,普遍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生产、生活方式古老,资源消耗量大

目前,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几乎全靠森林提供。木耳、香菇、天麻等食用菌栽培仍以木材为主要原料,村民做饭、取暖等生活所需均以木材消耗为代价。据调查统计,林区年人均消耗薪材3~6立方米,保护区周边社区年森林资源消耗量约12282~24564立方米。薪材的过量消耗不仅造成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给保护区的资源管理构成威胁,而且,严重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与繁衍。

(三)耕地少、肥力差

保护区地处秦岭南坡的高海拔地区,崇山峻岭、地形陡峭,沟谷平地少,适合农业耕种的土地不多,社区群众人均土地面积少且大多为坡地,据调查统计,泰山坝村人均耕地面积1.3亩。加之这些土地都是靠天吃饭的坡地,大多瘠薄肥力差,不仅农业品种单一,而且单产较低,社区群众难以靠农业生产维持生计。

(四)缺乏新型生态模式

由于保护区地处秦岭腹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周边社区群众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这就加剧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形成了“越穷越消耗资源、越过度消耗资源越穷”的恶性循环。林区一些先进的、节能的生产、生活模式还尚未在社区广泛推广和应用。诸如节柴灶、沼气、非林木食用菌袋料,等等。

三、开发立体生态农业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继续开展以“保护地球、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在社区大力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宣传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宣传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的危害等。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广泛宣传,增强社区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保护意识,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参与式保护。

(二)提倡退耕还林,逐步人口外迁

根据天华山保护区周边社区村民分布相对集中在保护区南部的特点,仅泰山坝村镶嵌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且村民居住分散,农户少,现还有28户村民在保护区内居住。这些村民虽然少,但由于在保护区内部对保护管理威胁较大,是保护管理的重点区域。

(三)逐步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模式,提倡节约、节能

在现代新型的能耗尚未被社区村民接受或难以全面推广的情况下,理应采取一些节约、节能措施,降低能耗,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量。

1.在社区全面实行改灶。将现在的大灶头改为小型吸风式节柴灶。据PRA抽样调查显示:目前,社区每户年均薪材消耗量为6582.48公斤,社区现有1098户人家,年消耗木材7227563.04公斤。如果都改成节柴灶,将节约50%以上的资源消耗,即每年将节约木材360万公斤。

2.改变明火取暖习惯。林区村民为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季,通常在入冬以后,开始用大量的薪材堆积一起燃烧取暖,用于取暖的木材多为大径林木,而且不管取暖的人多或少,火炉常常是整天燃烧不熄灭,这样不仅消耗资源多、热效率低,更重要的是浪费太大。

3.取缔“耳棒”栽培木耳、蘑菇等食用菌。社区村民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通常采伐栎类树木作为原料种植木耳、香菇、天麻等,所用木材虽然径级不大,但都是处于旺盛生长期的中、幼龄林或近熟林,过量采伐这些林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破坏了林分结构及树种组成,严重影响森林的正常演替规律,甚至还会造成森林退化或荒漠化,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四)大力推广新型生态模式,加快社区发展进程

1.积极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2.推广地膜高效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3.积极推行代用品,采用非林木食用菌袋料种植。

4.种植名贵药材,增加经济收入。发展立体生态农业项目尽管是村民们人心所向,但由于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目前,单靠本身并不富裕的社区村民自身投资发展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希望国家、地方政府、国际组织、社区所在的自然保护区等共同资助、扶持立体生态农业的发展,带动社区早日脱贫致富,实现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