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外科手术与经导管动脉栓塞法治疗肝血管瘤疗效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科手术与经导管动脉栓塞法治疗肝血管瘤疗效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比较外科手术与经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肝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手术组、栓塞组,各45例,分别实施外科手术、TA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随访2年,观察复况。结果:手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治愈率高于栓塞组,其复发率低于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术后发热、ALT升高、TBIL升高率高于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TAE患者中肿瘤直径

[关键词] 外科手术;经导管动脉栓塞;肝血管瘤;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6)05-009-03

DOI:10.11876/mimt201605004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之一,患者病灶直径不足4 cm,生长速度缓慢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无须外科干预[1]。但部分患者病灶直径较大,并伴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纳差等上腹部不适,严重者可因肝血管瘤破裂引发腹腔出血甚至死亡[2]。因此,针对直径较大的肝血管瘤或存在明显临床症状患者应及时实施治疗。本研究对经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3]、手术切除两种治疗手段进行了前瞻性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肝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肝血管瘤治疗适应证:①直径迅速增大、肿瘤破裂出血或出现Kasabach Merritt综合征;②肿瘤直径≥5 cm并伴有临床症状,或肿瘤已造成周围脏器压迫、循环系统受累,或妊娠期女性;③肿瘤直径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协议。

1.2 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

手术组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行全麻,取仰卧位,按照肿瘤位置选择病灶侧切口,逐层切开,常规预留第一肝门阻断带,若肿瘤直径≥10 cm,需于肝上、肝下下腔静脉留置阻断带。以病灶边缘1.0 cm外正常肝组织为肝切线,在不破坏血管瘤包膜的前提下凝闭血管瘤进出血管,谨慎、精细操作,直至血管瘤完全剥除。若血管瘤直径较大,可先自肝十二指肠韧带将肝动脉分离,暂时阻断,待血管瘤直径缩小后实施切除[5]。术毕留置肝区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结束手术。

栓塞组患者接受TAE治疗。行静脉麻醉,取仰卧位,静脉注射5 mg地塞米松+250 mL生理盐水,自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5F导管鞘、导丝及导管,行腹腔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肝动脉解剖形态、病灶血供及分布特征,而后超选择至病灶供血动脉,于X线电视监视下缓慢推注栓塞剂,栓塞剂为超液态碘油、平阳霉素、明胶海绵碎粒混合制剂,根据肿瘤直径、分布及患者病理生理状态选择合适的栓塞剂剂量[6],DSA见栓塞效果良好后拔管,压迫穿刺口15 min,局部加压包扎,术后绝对卧床、右下肢制动6 h。若术中发现过敏或插管失败,则终止手术,择期再次实施TAE,若效果不佳则转为手术治疗,并将其剔除。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治疗费用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治愈判定标准[7]:外科手术顺利切除病灶,介入治疗后瘤体体积减小≥40%均可判定为治愈;复发判定标准:术后随访2年,可见新发病灶或瘤体再次增大即判定为复发。此外,记录不同病灶直径患者TAE治疗效果以及介入治疗次数。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校正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手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治愈率高于栓塞组,其复发率低于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栓塞组患者治疗情况

肿瘤直径

2.3 近远期不良反应

手术组术后发热、ALT升高、TBIL升高率高于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血管瘤组织学上是肝动脉分支的畸形,虽然其并不具有恶变潜能,但其严重性却与肿瘤位置、肿瘤直径及生长速率具有密切关联,若瘤体对机体其他器官生理功能造成影响,或因瘤体壁层薄弱发生破裂,均极有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