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披文寻源 感悟阅读之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披文寻源 感悟阅读之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美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虽不断进行改革,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及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落实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美的魅力。那么如何改变现状呢?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

一、反复朗读,欣赏节奏美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对提高学生语言修养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美读”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它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觉经验,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抑扬顿挫,读着读着,与作者心灵相通,随着文章的感情起伏跌宕,理解随之增进,也自然会领受文章的美感,从而感受审美对象的美。

比如教学《蒹葭》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和《岳阳楼记》中的“至若春和景明……郁郁青青”的诗句时,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其所描写的和谐舒缓、行云流水般的音乐境界。而《与朱元思书》一文,长短句式错落有致,骈句和散句交错出现,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都能使人感受到一种和谐流畅,高低变化,无比优美的音乐美感,使优美的课文变成学生优秀的语言修养。

可见,朗读可以把文章美的思想感情,“原法原味”的美的声韵传达出来,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无论是教师范读,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朗读,都能够把无声的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情和景转化为具有声韵效果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妙不可言的美的享受,让学生通过美读走进情感艺术的殿堂。

二、在品词析句中,领悟语言美

高尔基曾把语言称为“文学的第一要素”,足见文学离不开语言。语言审美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与美育的最大渗透点。要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品味好词语,分析好句子中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如《济南的冬天》作者在写小山的雪光、雪色、雪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时,运用了恰当的动词来表现,如:“顶”、“镶”、“穿”、“露”, 一连串的动词,把松的翠与雪的白、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动静将结合将读者带人联想 、想象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身临其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语言的品析还可结合具体语境,使学生对作者选词造句的深意有进一步的理解。例如教学《孔乙己》时,为了加深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微和妙处,教师可找出其近义的动词让学生作比较,如把“便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换成“摸”或“拿”,把“摸出四文大钱”中的“摸”换为“拿”或“排”等,表达效果又有何不同?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分析,在思索中领悟语言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这些典范的语言材料,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象和审美创新能力,提高语文阅读素质。

三、展开想象,感受意境美

意境美是艺术美的重要组成,它体现了艺术美的主客观性。所谓“意境”即指“意”与“境”、物和心的交融统一。意境的审美可以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

《与朱元思书》开篇以清幽宁远的笔调映衬游历的闲适随兴之情,让读者也随之进入到优美旷远的胜境。水的绿、深、清、急和山的高、险、奇、密,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进行白描,突出水之异与山之奇,而且还从人的视觉、听觉入手,描物摹声淋漓尽致,使静态的景物和动态的水势,形象的绘画与动听的万籁之声融合得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学生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不仅增添了青山绿水的妙趣,而且给人无尽的美好感受。此时此刻,阅读主体沉醉在一种和谐宁静的境界,山水与我交融为一,神与物游,整个身心获得怡情欢愉的享受。可见教学中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置身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让学生对美的欣赏达到“悟”的最高境界。

总之,中学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有独特的审美特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美的因素,用心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实践中的美,把美育渗透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发现语文中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用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心灵去领悟美,以美的行动去创造美,使语文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塑造美的人生、净化美的心灵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