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强化朗读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语文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强化朗读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语文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农村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局面,就是在整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朗读的安排、指导不到位,比较随意、简单化,再加上受农村实际情况的影响、学生方言的牵引,学生是一路参差不齐地“唱”了过来。教师也用了比较多的朗读方式要求学生读,但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一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点缀。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我在朗读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重视范读,培养语感

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字、词,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拿起书本,凭眼睛去感知成段成篇的语言文字,是有困难的。因此,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磁带,还可以让读得好的学生范读(教师示范朗读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 “对儿童的影响是引领性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他们的认识还是会很模糊,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情达意了。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能亲耳听听教师的示范朗读,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也就有情有义得多。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语句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

二、朗读指导灵活多样

在平时的教学中, 朗读与理解分开的现象并不少见,学生根本没去理解课文,就不能将理解、感悟融于一体。有的教师虽有指导却不得要领,总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某一个字要读得重(轻)些,某几个句子要读得快(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需要。

在讲读《乌鸦喝水》一课时,全文是按“乌鸦口渴找水找到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着水”的顺序写的,朗读语气也随乌鸦的心情变化而改变。所以,先要着重体会乌鸦的心情。教学时,我先提出:如果你渴了,找不到水喝,心里感觉怎样?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心情来体会课文内容,再要求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大家一起评论语气对不对。教师可这样鼓励:“读得不错,谁能比他读得更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最后,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乌鸦喝水一课“急切高兴着急思考又高兴又轻松”的语气特点,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够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了。

在教学《春到梅花山》时,借助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扮作游客到梅花山看梅花,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再抓住一些关键词“满山”“片片彩云”“一朵一朵”“晶莹透亮”“淡淡的清香”等,指导学生细细体会,适时用朗读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表达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悟中促读。

三、朗读教学因人而异

教学时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学生的朗读水平因为多种原因而参差不齐,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应体现层次性。不同的段落要因人而选,评价也要因人而评。简短易读的,让那些不怎么会读的学生读;较长、较难读的,让那些读得好的学生读……经常利用早读课、语文课、阅读课开展朗读比赛,让有不同朗读水平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朗读训练贯穿始终

要把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朗读的机会,在分析和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内容时,应该与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表情达意的朗读,以直觉去发现和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低年级阅读教学,“如果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能让琅琅的读书声代替‘一问一答’,不光是儿童学习状态将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儿童的学习效果将得到保证” 。同时,在朗读方式上,教师要善于因文而异,富于变化,让学生保持新鲜感。如教学儿歌,可以让学生拍手读;教学古诗,可以让学生配乐读;教学童话,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需要强调的语句,还可以让学生齐读……值得一提的是,在电教媒体进入课堂后,还可试用配乐朗读。配乐朗读,就是利用电教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在乐声中声情并茂地朗读的一种教学方法。

此外,农村的孩子受地区语言环境的影响,在朗读上更为缺乏自信,因此激励性评价更是值得借鉴。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表现欲望,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成功的自豪感、成就感,进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当然,朗读评价突出激励性,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激励要以事实为依据,评价要中肯,而不能无根据地胡夸,若学生每次读完都是“读得不错”“鼓掌祝贺”等评价,就容易把激励廉价化、庸俗化。二是不能为激励而激励,以贬低一个来褒扬另一个。课堂中,应该杜绝“你比××好多了”之类的评价。三是正面鼓励但并不排斥指出错误。我们在突出学生优点的同时,还应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力求改正。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

总之,语文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离不开语感,语感的培养又离不开朗读。相信,只要农村广大一线教师的朗读教学能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着眼于让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发展能力,加强学生读的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