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少数民族大团寨防火措施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少数民族大团寨防火措施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简要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团寨存在的火灾隐患和针对火灾隐患所采取的防火措施,指出当前采取的防火措施对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团寨本身所造成的损害,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消防;大团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5-0143-01

1 引言

在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民族生活习惯,人们喜欢群聚而居,三、五十户,甚至几百户聚居在一个寨里,家家相连,户户相叠、鳞次栉比,这样的村寨习惯称为大团寨。如贵州省黔东南州有50户以上的大团寨2814个,其中100户以上的800个,全国最大的苗族村寨雷山县西江苗寨达1450户,最大的侗族村寨黎平县肇兴侗寨达786户。寨内木楼不仅式样美观,风格独特,而且建筑结构巧妙,技术精湛,体现了少数民族古朴自然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为建筑学民族民俗学以及建筑美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不少村寨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部分建筑工艺(如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大团寨的防火措施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

2.1大团寨的火灾危险性

大团寨的火灾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村寨房屋布局密集,无防火分隔,火灾容易蔓延;二是村寨房屋耐火等级低,建筑内可燃物多、荷载大;三是村民用电用火不规范、不合理形成的消防安全隐患突出,造成的火灾多;四是村寨消防水源、灭火器材缺乏,自防自救能力差;五是村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外部救援力量难以迅速到达。

2.2目前大团寨的防火措施

针对大团寨存在的火灾隐患,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特别是消防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概括来讲主要是“六改”,即:“寨改”:结合旧村改造、农村安居工程,积极引导和动员农户搬离大团寨,改大寨为小寨,开辟团寨防火隔离带,提高大团寨防御火灾能力;“房改”:将木结构房屋改为砖木、砖石结构房屋;“灶改”: 首先是号召和鼓励广大农户修建沼气池,将传统火炉改为沼气灶、节能灶,其次是引导有条件的村民将厨房移至一楼,建节柴灶,条件达不到的,在原堂屋侧利用不燃材料硬化一块区域做厨房用,并建节柴灶,取消原堂屋中央的火塘; “电改”:结合电网改造工程,对村寨的供电线路和村民住宅内陈旧老化的用电线路进行全面改造,更换老化线路,电线穿管保护并安装漏电和短路保护装置,使之符合有关规范要求;“水改”:结合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改造,每个村(寨)建立高位水池,铺设生产、生活和消防共用供水管网,对设置高位水池有困难的村寨,修建地面储水池塘并设置简易消防车取水点;“路改”:结合农村公路通畅通达工程,对村组(寨)道路进行加宽加固,保证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保证主干道能通行重型消防车,支干道能通行中小型消防车,并将公路尽量延伸至大团寨的中央,确保消防车能进入每个村。

2.3目前大团寨的防火措施对大团寨本身造成的损害

由于团寨自身的特点,火灾已成为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团寨的最大危险。通过“六改”,大团寨的火灾隐患得以最大限度的消除,自防自救能力也得以增强。但改造本身对大团寨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寨改”,破坏了大团寨的完整和协调;“房改”破坏了少数民族的建筑工艺;“灶改”改变了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活习惯(如火塘不仅是侗族家庭日常餐饮和供暖中心,同时也是家庭议事、聚会、团聚、交谊的场所);“路改”把原来古色古香的青石板路换成水泥路。甚至“水改”、“电改”,如不注意,都有可能影响大团寨的美观和艺术性,如乱拉电线,铺设消防水管和消火栓不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

3 对策

3.1划分重点,区别对待

邀请有关专家对少数民族村寨分布区域进行详细调查,以民族村寨传统建筑的完整性、艺术性与建筑风格的代表性为依据,划分出重点保护村寨和一般村寨。对重点保护村寨要采取原生态建筑文化保护的方法,就是让村寨建筑以原来固有的形态不做任何改动地保存下去。当然,民族村寨保护毕竟不同于文物保护,不应将它当成博物馆,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保护历史环境,又要改善基础设施(如电线线路可采用地下电缆沿并道路铺设),提高住民的居住生活质量。根据利用与维护相结合的原则,可以把重点保护村寨开发成为旅游景点或者建设成为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保护村,通过合理利用,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其建筑风格在利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保存;对于一般村寨, 则应充分考虑防火问题,按照规范的要求和既有做法,改造消防通道,划分防火分区,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增设消防设施。甚至还可以引进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营造出具有现代性、适居性、安全性的现代村寨。如贵州省为保护黔东南民族建筑传统,帮助农民建设美观实用、建筑形式多样、具有民族特色的住房,贵州省建设厅组织编制了“贵州新农村民居建筑方案图集”,为农村房屋的改造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3.2贯彻“防消并重,防消结合”的农村大团寨消防工作方针,建立适合农村大团寨特点的灭火救援体系

我国的消防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这个方针正确地概括了群众同火灾作斗争的基本经验,准确地科学地表达了“防”和“消”的关系,正确地反映了消防工作的客观规律,对我国消防工作无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就现阶段农村大团寨消防工作而言,笔者认为,在要注重“防”的基础上,应该突出“灭”,加大灭火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做到“防消并重,防消结合”。这是因为:一是农村大团寨的根本性火灾隐患如村寨大、建筑布局密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低等短期内难以消除;二是村民的一些生活习俗如习惯在木楼上用火,在火塘旁烘烤衣物、腊味、竹笋、香菇等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改变;三是农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加上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不便沟通,消防宣传工作存在较大难度,村民的防火意识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提高;四是缺乏及时、有效的扑救是造成农村大团寨小火酿成大灾的根本原因,反之,如果扑救及时,可以有效地减低火灾损失。如2003年5月29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下乡乡土门村发生火灾,土门村18名义务消防队员迅速出击,扑救及时,较好地控制火灾蔓延,有效地保住了土门村189户、700余人免受火灾洗劫。

由于大团寨一般地处边远,起火后公安专职消防队难以及时到达,因此,建立适合农村大团寨特点的灭火救援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建议,从“人力、水源、装备、战术”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发展壮大专兼职消防队,积极加强志愿消防队建设,完善消防基础设施,修建消防水池,敷设消防给水管网,配备适合当地实际的消防车辆和必要常用的装备器材,由消防部门对村寨消防队员进行培训,使之具备必要的消防知识和灭火救援能力。对于50户以上的村寨,可以探索建立“一寨一队一泵(消防机动泵)一案(灭火和破拆预案)”的大团寨消防工作新模式,力争做到“小火能控制,大火不出村(寨)”。

3.3积极探索运用性能化防火设计理念整改大团寨火灾隐患的新方法

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理念,是以建筑物在火灾中的性能为基础的防火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确保建(构)筑物使用和观赏功能的前提下,针对建(构)筑物的消防安全目标,运用工程分析和计算来确定最优化的消防安全设计方案的防火设计方法。它可由设计者根据建筑的不同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它外部条件,自由选择和确定各种防火措施,将其有机组合,最终形成满足消防安全目标要求的总体防火安全设计方案,提供科学合理的消防安全保护。其方法包括确立消防安全目标,建立可量化的性能要求,分析建筑物及内部情况,设定性能设计指标,建立火灾场景,选择工程分析计算方法和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评估,制定设计方案并编写设计报告等步骤。与现行的设计方法相比,它所关注的是具体的消防安全目标的实现,而不是拘泥于满足规范的最低要求。依据性能化防火设计的这些特点,结合当前大团寨火灾隐患整改难的问题,可以探索将这一设计理念引入大团寨消防工作中。

与以往不同的是,以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来制定的大团寨防火措施不仅要达到预防火灾的目标,而且还要从遗产保护目的着手,充分考虑建筑特征和居住者的特征,以同时满足生命安全、财产保护和遗产保护的目的。对于每个大团寨,它都要结合团寨本身的地理特点、外部特征、建筑构件形式、内部空间、管理方式等因素,对每种危害进行评估,最终采取一种特殊的设计变通方案使防火措施与大团寨自身特征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概念和原理在解决传统的“处方式”消防设计方法存在困难的大团寨防火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明确了大团寨的防火安全目标和性能要求;二是达到安全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有灵活性,不作硬性规定;三是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使得防火措施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同时,不影响建筑原貌特征和内部结构的目的。尽管目前我们缺乏对农村大团寨房屋建筑构件燃烧特征和火灾情况下构件变化规律、建筑内火灾蔓延趋势以及烟气运动发展规律等方面必要的研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消防数据库,但这种方法作为将来大团寨消防工作的新趋势仍然令人期待。

参考资料:

[1]陈文贵等.中国消防全书[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12.

[2]罗德启.贵州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11.

[3]徐彤,王建军.古建筑防火性能化评估方法基本框架研究[J].消防科技术与产品信息,2005.2.

[4]蒋洪新.从广西村寨“4+1”防火改造谈构筑农村防火墙[EB/OL].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