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规划环评指标体系中应用低碳指标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规划环评指标体系中应用低碳指标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基于当前规划环评与低碳经济相结合的背景,在回顾规划环评和低碳经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规划环评指标体系构建特点及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天津中新生态城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例,探讨了将低碳指标纳入到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重要性、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规划环评;指标体系;低碳

收稿日期:2011-04-22

作者简介:张立艳(1975―),天津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战略环评、清洁生产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5-0016-04

1 引言

我国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扩展到规划层面上,规定了特定的规划必须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或规划审批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评将环境因素置于重大宏观经济决策链的前端,通过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问题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从而达到在开发建设活动源头预防环境问题的目的。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英国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而且目前大多数学者已经把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将规划环评与低碳经济相结合作为整体考虑,势必能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2 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战略环境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站在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综合评价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条件、可能性及途径,并充分考虑各个环境要素累积效应的影响、能源及资源利用而产生的影响、项目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由此而产生的间接环境影响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针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制度建设、技术准备、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做了许多工作。2009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实施即是我国环境立法的重大进展,标志着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为防止在经济发展中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损失和破坏及必将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对有关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仍旧不足[1],规划环评指标体系还有待完善和规范。只有做到充分考虑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环境各项因素,才能确保更好的预防区域和流域范围的环境质量恶化和生态破坏,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具有重大意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保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贯彻实施的重要前提,有利于规划方案和替代方案的比选以及促进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它不但可以使决策者认识到规划实施过程中应优先考虑的环境因素,而且可使公众获取有关规划环境影响的有效信息。这对于发展和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体系,逐步形成一套面向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评价对象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促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开展,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指标是用来反映环境变化过程和趋势的工具,具体包括表示和描述环境背景状况、可预测的规划环境效益、替代方案对比以及监测规划执行情况与规划目标的偏差等。在实际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所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要能体现出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评价范围较大、涉及评价因子较多,从而也决定了评价指标的复杂性,众多层次和众多类型的指标共同构成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因此,需要在众多的原始数据或评价信息中筛选出灵敏、全面、且便于定量的主导性指标作为评价指标,而且筛选过程中应该遵循科学性、层次性、独立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绝对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原则。

规划环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评价方法,依托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加以适当的扩充、完善而形成其评价指标体系。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自然环境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战略环境评价的组成部分,因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站在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综合评价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条件、可能性及途径,并应充分考虑各个环境要素累积效应的影响、能源及资源利用而产生的影响、项目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由此而产生的间接环境影响等。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规划环评的评价指标还应包括资源指标、能源利用指标、社会经济指标3个方面的指标要素[5]。

我国的社会经济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规划环评作为重大经济决策链前端的必不可少的有力工具,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我国的规划环评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全球变暖大环境下我国即将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规划环评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地补充和完善,更加统一和成熟的指标体系尚有待形成,从而才能为我国制定更合理的战略安排提供重要依据,进而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低碳指标纳入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以应对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为基本目的。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高碳经济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资源枯竭、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如何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使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纵观世界上英、美、日、澳、意等主要发达国家,正在纷纷采取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分别通过征收碳税、开发碳减排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等一系列措施来形成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欲借此来抓住全球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争取在未来的经济、产业、技术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6]。谁在低碳道路上处于领先低位,谁就能占领历史的制高点,谁就能在国际社会上更具有竞争力。中国经济如今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能源结构中煤炭的主导低位仍比较明显,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大形势下若要谋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必须采取复合国际潮流的经济发展模式[4],反之,若我国继续走旧时的高碳经济发展道路,谋求一时的经济快速发展,则必将使我国经济发展在未来困难重重,承受不可预知的更大的风险。

中国目前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2大国。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预测,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于2009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1排放大国。面对越来越大的国际舆论,如果不能有效化解外部压力,中国的发展空间将受到制约。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学者认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

从概念上可以看出,规划环评的目标是在于确保规划目标能够实现的同时预防或减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低碳经济的实质也是在于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拥有相同的最终目标的前提下,实际操作中应当将二者作为整体同时考虑,以确保不会顾此失彼,甚至影响到规划环评的时效性。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资源、环境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完成,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成为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主要难题。低碳之路无疑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3]。目前在规划环评过程中融入循环经济理念已逐渐受到重视,而低碳经济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在规划环评中还鲜有涉及。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将低碳理念融入到规划环评之中,使规划环评的发展更加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在于规划环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将低碳指标逐渐纳入到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则在规划环评指标体系中包含尽可能多的低碳指标,这样将可以更好地指导规划的制定并且将更加具体、更加有效地指导经济、社会在良性的循环体系中发展。

4 低碳评价指标现状

综合分析目前已有对低碳评价指标的研究可以发现,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大多数是参照国际能源局2009年CO2报告或者国际上衡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各种可能指标,包括人均碳排放水平、碳生产力水平、技术标准、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碳排放弹性以及进出口贸易等一系列的指标,以此作为衡量低碳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虽然低碳如今已经成为热点问题,正受到许多国家和组织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尚缺乏一套系统的、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仍需要进一步的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

通过对现有低碳评价指标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的总结[7],本文给出本文对低碳评价指标选取的一些结论。笔者发现虽然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对低碳评价指标的分类和命名及其所应当包含的具体低层评价指标尚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各评价指标体系所囊括的评价指标基本均包含于能源与资源、消费、建筑、交通、产业、政策等几大方面。于是,本文在借鉴和扩展前期低碳评价指标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目前广泛被采用的低碳的高、低层指标(表1)。

表1 现有低碳评价指标汇总

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相关的低碳评价指标分布范围较广,包含内容较多,在实际选取和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客观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的低碳指标进行评价,而且随着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了解的不断深入,既要对低碳评价指标进行补充修正,又要剔除难于量化或者表征的低碳指标,从而逐步筛选得到最具有代表性的完善的低碳评价指标体系。

5 规划环详指标体系实例分析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世界上第1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为生态理论创新、节能环保技术使用和展示先进的生态文明提供国际平台;为中国今后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提供示范。

2010年1月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分解专家论证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内首个生态城指标体系分解实施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生态城建设理念和建设模式的复制推广奠定了基础,而且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有可能成为国内第一个行业标准。中心天津生态城建设规划环评评价指标体系中所涉及的低碳指标见表2。

表2 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环评中的低碳指标

根据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定位、规划设计、建设目标及其具有特点,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指标体系分别选取了表1中低碳能源和资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政策中所涉及的一系列低碳指标,从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将低碳理念纳入到规划环评指标体系中,以期更好地指导规划的制定并且更具体、更有效地指导经济、社会在良性的循环体系中发展。由表2可见,百万美元GDP碳排放强度低于150t,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20%,绿色建筑达到100%,区内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这些指标有的达到甚至超过先进国家水平。

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环评评价指标体系中,无论是约束性指标还是引导性指标都涉及到低碳方面的指标,表明将低碳指标融入到规划环评体系的重要性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逐渐得以实践。该指标体系的制定是在参考中新两国的国家水平基础上,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取其高者,并同时在参考国际标准和天津当地条件下进行的。希望以此来满足生态城的未来发展需求,与此同时,中新生态城未来的发展势必会对其它生态城的建设起到引领和启发的作用,生态城指标体系的构建理念和选取方法也都会被作为未来生态城建设实践中重要的参考和依据,从而让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楷模。

6 结语

深入认识规划环评在区域发展中重要性,认清评价指标体系在规划环评中的关键作用,充分了解当前规划环评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情况,遵循规划环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一套具体、有效、易于操作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应该紧跟时代脚步,明确低碳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清晰了解国际上低碳发展的现状及趋势,逐步把具体低碳指标纳入到规划环评指标体系之中指导实践,在低碳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不断修改和完善我国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

客观实际上,虽然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而且其区域定位、区域特点和发展目标也都可能不同,但是为不同地区的规划建立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和大致框架应该是一致的,而表1中所涉及的低碳指标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重点和敏感问性题进行参考性的筛选和取舍。其宗旨是进一步地完善规划环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实践。

参考文献:

[1] 朱 坦,吴 靖.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遇到的问题和几点建议[J].环境保护,2005(4):50~54.

[2] 马铭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对策探讨[J].生态经济,2008(9):31~36.

[3] 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08(5):22~23.

[4] 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3):12~17.

[5] 刘清慧.浅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32(1):79~81.

[6] 庄贵阳.中国:以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J].环境经济,2007(1):69~71.

[7]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4):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