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鲁西南蒜套棉防烂铃高产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鲁西南蒜套棉防烂铃高产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鲁西南蒜套棉区,采用筛选中熟偏早优良品种、适期轻简化,育苗移栽、合理密植,简化整枝、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减施氮肥、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排灌,适当推迟拔材期等关键栽培技术措施,对棉花防烂铃、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 蒜套棉;防烂铃;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025-01

蒜套棉立体栽培模式在鲁西南地区发展多年,高产高效显著。但近年来蒜农偏重于大蒜效益,片面选用早发型、上桃过快、底部结铃多的棉花品种[1-6];加之施肥不当,施肥时期掌握不科学,N、P、K比例失调,土壤氮素含量过剩,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钾肥施用不足,导致肥料元素失衡;再加上是常年植棉老区,枯黄萎病较严重;近2年在棉花花铃期雨水偏大,鲁西南棉区土壤肥厚,势必形成花铃期生长郁闭现象,以致底部和中部内围铃在吐絮初期发生烂铃现象,最终造成棉花品质和产量出现严重问题。针对棉花生产中存在的烂铃问题,选用中熟偏早的优良抗虫棉品种,如鲁棉研24、鲁H498、济5104、润棉6号等,并集成了蒜套棉防早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1-4],大面积地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获得了显著的防烂铃、增产效果。现具体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选用中熟偏早、综合优良性状的抗虫棉品种

金乡、鱼台、巨野及成武东部等老棉区,鲁西南蒜套棉栽培面积比较集中,其中以金乡为代表的蒜棉固定栽培模式已近30年,所以应选择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的抗虫棉品种。鲁棉研24、济5104、鲁H498、润棉6号优良品种具备下列特点:结铃性强、疯叉少,果枝柔韧适宜简化整枝;生育期127 d左右,中熟偏早适宜鲁西南蒜棉套种;衣分高、铃壳薄、吐絮畅型品种,高衣分皮棉产量高,铃壳薄、吐絮畅品种不仅易于采摘而且对防烂铃有一定效果;第一果枝部位适中,上桃快且集中,“三桃”比例合理。具备以上综合性状,品种才能发挥较大的增产潜力,且适宜简化粗整枝。

2 轻简化,适期育苗移栽

传统的营养钵育苗移栽可缩短与前茬作物35 d的共生期,为健苗早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是打营养土钵不仅费工且劳动强度大,育苗时间过早,遇春寒棉苗易受冻害,移栽后与大蒜共生期过长容易加重病害,后期易早衰。因此,在蒜套棉栽培条件下,改以往3月底营养钵育苗为4月8日左右轻简化基质育苗、2~3片真叶移栽种植。播种时间一般在清明后冷尾暖头较为合适,裸苗移栽的适宜苗龄为2~3片真叶,正常壮苗标准为苗高15~20 cm、真叶2~3片、子叶完整、叶片无病斑、叶色深绿、茎粗叶肥、茎红色多于绿色、根多、根密而粗壮,早播一般25 d、晚播20 d左右适龄移栽。移栽要把握“苗到不等时”的原则,即适龄要及时移栽。

为达到控旺、促壮、防烂铃的效果,在4月5―10日之间下籽育苗,在5月10日左右移栽,轻简化育苗较传统的营养土钵育苗节省用工7.5个/hm2。

3 合理密植,简化整枝

随着杂交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棉花栽培的密度发生了重大变革,由“大群体小个体”逐渐发展到“小群体壮个体”[1-4],由过去的高密度(4.5万株/hm2以上)转向低密度(3.0万株/hm2以下)的发展。近年来鲁西南地区逐年降低[1-3]了棉花栽培密度,大多在2.55万株/hm2,甚至低于2.25万株/hm2,直接导致群体结铃下降,产量下降。通过2年密度筛选试验研究,密度低于2.7万株/hm2和高于3.9万株/hm2时产量下降显著,且密度高于3.9万株/hm2时中下部烂铃个数增加显著,适宜密度范围3.0万~3.3万株/hm2,地力肥厚密度控制在3.0万株/hm2左右,地力偏低的地块,密度易控制在3.3万株/hm2左右。

提倡粗整枝,即在大部分棉株现蕾后,去掉第一果枝以下的全部营养枝和叶子,即采用“捋裤腿”法一捋到底,这样操作简便、快速,尤其适于基质棉苗,基质苗较营养土钵苗返苗期短、发棵早,在现蕾后去除底部叶枝利于蹲苗,有防旺长的作用。对于移栽密度不足3.0万株/hm2或缺株的棉田,可保留棉花底部1~2个营养枝,在打主茎顶尖时将其边心间一并打掉,以保留叶枝来提高稀植棉田群体生物量,充分发挥棉花叶枝对产量的贡献作用。如遇苗蕾期气温偏高年份,均可去掉棉株下部 2~3个果枝边心,或直接打掉下部1~2个果枝,早发棉花适时适量摘除早蕾,具有一定的增产和防早衰、防烂铃的效果。捋裤腿方式较传统多次去除叶枝整枝方式进行整枝,节省用工3个/hm2。

4 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减施氮肥

在施肥上遵循重碳(有机质)、调氮、增磷、增钾、添硼的做法,能有效防早衰、防烂铃、缓解发病程度。基施有机肥、全部的磷肥和50%~70%的钾肥,追施70%的氮肥,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含钼、锌、硼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1,6],有助于防止棉花早衰及茎叶红枯病。

蒜棉套栽培方式的两作物共生期达1个月,无法整地,故基肥与前茬作物共施,即一次基肥,两茬利用,要在前茬作物的播种前深翻土壤,耙施整平。可隔年深翻1次,深翻前施腐熟鸡粪15~30 t/hm2,或同时施入饼肥等有机肥料750 kg/hm2以上。施优质复混肥(15-15-15)15 t/hm2,或施优质磷酸二氨600 kg/hm2、硫酸钾750 kg/hm2。

随着除草剂的推广应用,棉花得不到中耕、深耘,根系群下扎不深,而且大蒜收获前不能及时清除地膜,棉花地上部分发育速度快,造成根冠比例失调,再加上近几年,鲁西南地区在棉花花铃期多风多雨气象较重[2-5],棉花易倒伏易早衰。最好在大蒜收获后及时破膜清除前茬作物残体,采取中耕培土措施,深耘断根,促根系下扎,防早衰。在株行20 cm处深耘中耕,切断棉花的部分侧根,促使主根下扎,中耕深度12~15 cm,培土高度大约10 cm,收蒜后1~2 d内完成深中耕[3]。结合中耕,施足钾肥和磷肥,施二铵、硫酸钾的量分别为300~375、300~375 kg/hm2;见花后5 d内,结合深中耕重施氮肥,施尿素225~300 kg/hm2。

增钾调氮、合理施肥,达到防倒伏、防早衰、防烂铃及增产的效果,基肥两茬共施、追肥中耕相结合,单位面积减少用工12个/hm2,增施有机肥多用工7.5个/hm2,合计单位面积节省用工4.5个/hm2。

5 综合防治病虫害

对于棉花全程的化控与防治虫害及喷施叶面肥可分3~4次一并进行。前期化控时间与防治绿盲蝽、棉蓟马等主要害虫防治时间吻合一致,打顶后化控可结合叶面肥喷施合并肥处理,“三并”管理措施较各项管理分别操作,单位面积节省用工7.5个/hm2 [7-9]。

第1次化控在6月10日前后(初蕾期)进行,喷施98%缩节胺12.0~22.5 g/hm2,对水225 kg/hm2,同时加入45%氧化乐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根据棉花长势及其后条件可进行第2次处理,6月20日前后(盛蕾期),喷98%缩节胺22.5~30.0 g/hm2,对水225~300 kg/hm2,同时加入吡虫啉500 ~1 000倍液;第3次在7月5日前后(初花1周内)进行,喷98%缩节胺30~45 g/hm2,对水300~375 kg/hm2同时加入啶虫脒500~1 000倍液;第4次于7月20日前(打顶后3 d内)进行,喷缩节胺45~60 g/hm2,对水375~450 kg/hm2,同时加入45%氧化乐果乳油500~1 000倍液,同时混入0.3%磷酸二氢钾+2%尿素液的叶面肥1.5 kg/hm2。

6 及时排灌,适当晚拔材

对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棉田,如遇连阴雨应及时排水。一般棉花移栽后浇足水,苗期到蕾前期不需浇水,到蕾期、花铃期及吐絮初期,若雨水不足均应适情及时浇水。灌水时做到“看地、看棉株、看天”。 当棉株根系密集土层手捏土勉强成团,手触即散,应及时灌水[1-6];当棉花红茎比迅速上升,顶端绿色部分缩短到10 cm以下,叶色暗绿无光,应灌水[1-3];一般7~10 d连续不下雨,应灌水[1]。蒜棉套种要合理安排茬口。大蒜种植时,棉花必须及时清茬出地,以往蒜农偏重大蒜效益,9月中旬便开始拔棉材,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10月上旬为大蒜适栽期,为兼顾蒜棉双丰收,可将拔柴期适当推迟到10月初进行[1-4],棉花拔柴后,抢时整地、施肥,换茬种蒜,以确保丰产丰收。

7 结语

在目前较为适宜的鲁西南蒜套棉种植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棉花栽培环节,协调田间群体与个体矛盾,搭好棉株健发、稳长的丰产架势,改善下部烂铃环境,着力主攻伏桃和早秋桃,提高单铃重,从而达到防烂铃、高产、高效及优质的棉花栽培目的。

8 参考文献

[1] 谢志华.简化整枝和密度对鲁西南蒜套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

[2] 刘卫星,苗友顺,贺群岭,等.蒜棉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优化模型[J].湖北农业科学,2014(10):2244-2247.

[3] 谢志华,杜中民,缪蕾,等.简化整枝和种植密度对蒜套棉烂铃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4(10):43-46.

[4] 谢志华,缪蕾,苏敏.鲁西南蒜套棉防早衰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3(7):226-228.

[5] 谢志华.适应鲁西南蒜套栽培模式的优良抗虫棉品种的筛选试验[J].现代农业科学,2009(4):60-63.

[6] 让滨海盐碱地种出丰产棉[N].科技日报,2010-11-25(003).

[7] 李海涛,杨中旭,李秋芝,等. 蒜套棉立体套种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12):179-181.

[8] 杜中民,刘传峰,刘美菊.鲁西南蒜套棉高产更高产的制约因素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0(5):52-53.

[9] 田英才,安崇冠,刘子乾, 等.山东省金乡县蒜套棉裸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棉花,2010(5):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