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民俗风情趣事的二人转小帽小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民俗风情趣事的二人转小帽小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二人转的早期演出形式是:开场锣鼓后,全体演员围在一起转圈唱、表演武功,而后是旦角独舞“走场”(三段舞蹈)。三场走完累得呼呼带喘,节目不等唱完就没有气力了。后来大家研究用小帽代替,这样即不累,又可以溜溜嗓子、压压场子。观众爱看,演员受演,日久天长,形成了二人转艺术的特点。从资料论著中可查的二人转小帽有近百首之多,足以展现其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泛。

一、反映民俗风情趣人趣事的小帽小曲

1.反映节日习俗的小帽、小曲。正月初一过新春,正月十五元宵节,拜年、逛灯、看秧歌高跷、回娘家探亲等节日习俗的。如《小拜年》,第一段词唱的是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过团圆年的欢乐景象,第二段词唱的是正月初八新媳妇和女婿去住妈家,第三段词唱的是过了“添仓”把小夫妻送回家。还有另一首《小拜年》,它第一段词唱的是妹妹给姐姐拜年,妹妹叩头姐姐搀起,第二段词唱的是姐妹二人一同上街去看秧歌。《十三“拐”》则唱的是小姨子去给姐夫全家拜年,男女坐在一起看纸牌,讥讽老太太在酒宴前“吹牛”等。

2.反映风俗习惯的小帽、小曲。如小帽《小看戏》则唱的是:姐儿要去看戏,急忙打扮起来,梳头、擦油、抹粉、戴花,接着是套车、赶路,最后则历数都看了哪些戏。某些二人转、拉场戏中的情节也有被摘取其概要改为小帽小曲的,如《逛茨儿山》便来自拉场戏《茨山儿》,唱的是姐妹梳洗打扮后一同去逛茨儿山的庙会,烧香拜佛。

3.以地方风物为题材的小帽、小曲。小帽《绣哈尔滨》又名《夸哈尔滨》。歌词共十二段,从正月到腊月逐月唱的是哈尔滨的景致、人情、风俗、大事、商店、工厂、市场、交通等等,绘声绘声,栩栩如生。小帽《丁成巧得妻》中兰香如何疼爱丁成,“用十二个月的小唱,把一个有模有样的东北农村土大院,春夏秋冬,风俗习惯,劳动活计,喜怒哀乐的几个人物表的有来到趣儿。”“把东北人的吃喝说个透亮,什么麻花、油炸糕、烧饼、肉火勺,又是粘切糕”。

4.表现趣人趣事的小帽、小曲。如:“《包饺子》,写大年三十小两口包饺子,边包边逗趣。《小烧香》,写姑嫂上庙烧香,各诉心事,嫂子求得子,小姑盼得夫。《打苍蝇》,写姑娘绣花,飞来两只苍蝇搅闹。《摘桃》,写姑娘树下摘桃遇一秃小伙。《扑蝈蝈》,写两个姑娘在田间抓蝈蝈。《扑蝴蝶》,写姑娘扑蝶嬉戏。每首趣歌,仅一个镜头,一个片断,短小活泼,趣味横生。”(李微著《东北二人转史(辽宁部分)》)

二、传播自然知识的小帽小曲

《报花名》采用的是一番出题另一番回答,猜谜语式的对唱。此小帽摘自二人转《王美蓉观花》中的一段,因有悬念且简洁明快,故令人听来感到亲切、有趣。《对花》的歌词一共十二段,从正月到腊月每月一段。但每月除月份、花名不同外,其余的歌词均完全相同,如正月迎春花,二月兰草花,三月桃杏花,四月梨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藕荷花,七月菱角花,八月桂花,九月,十月冬青花、十一月水仙花,十二月腊梅花。《叫五更》又名《哕嗦五更》,其表现手法为姑娘思念情郎与虫、鸟、禽相映相衬,如一更一点寒虫叫,二更二点蛐蛐叫,三更三点寒雀叫,四更四点黄犬叫,五更五点金鸡叫,一直贯穿着“叫的是伤情,听的是痛情”。每段均由若干不规则的上下旬构成,显得哕嗦故名,但每更只换虫、鸟、禽名,其他词句均相同,故又显得简捷巧俏。

三、愤世劝导内容的小帽小曲

1.以愤世嫉俗为题材的。如《五更寡妇》唱的是,小寡妇反抗那“从一而终”守贞节的封建礼教,决心改嫁。起头便开门见山地唱出了,脱下白绫换上红罗,见公婆,要求寡妇出阁。曲调一扫一般反映寡妇生活的伤感、压抑,坚定、明快的风格与歌词匹配得十分妥帖。

2.以劝戒开导为题材的。《大烟叹》、《吗啡针》都是劝化世人戒毒的。前者以马德山自编自唱的口吻,叙述自己吸鸦片所遭受的痛苦及决心戒烟的亲身经历。后者开唱便明确指出“外国人洋毒药要害中国人”,叙述了一个扎吗啡针的人不能自拔终于丧命的故事。两者均以真人真事为例,所以有说服力。

从以上简略介绍可见,小帽、小曲不仅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且表现形式多样。李微著《东北二人转史(辽宁部分)》一书对此有所概括,他说:“传统小帽、小曲,以一年十二个月,春夏秋冬四季,一二三四五更,东西南北方位,八出戏,八幅画,十想,十比,十美,十辈古,十三辙,十三嗨,百花名等等。”的确,小帽、小曲的唱词有的概括性颇强,可以引起观众的联想;有的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腻传神,感人至深;有的把时间、地点、人物、行动叙述得生动具体,使听众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的欢快活泼、幽默风趣、简洁巧俏,也有的悲痛忧伤、凄凉愁苦,但听来都生活气息浓郁又亲切动人;当然也有粗俗者,可能是互相套用或过于简括所造成的后果,但瑕不掩玉,对小帽、小曲的价值应该肯定,且亟需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