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农村规划与建筑传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发展中提出了新农村发展的指导方针,同时全国各地也相继推动了该方针的实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着其发展。本文主要对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进行讨论,并对相关的建筑传承进行分析,以改进当前新农村发展的不足,推进其发展。
关键字:新农村;规划;建筑传承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我国农村建设也需要跟随社会步伐共同前进,因此提出了新农村的建设发展。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把我国全面建设成为小康社会,对城乡发展进行全面统筹,从而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推进我国社会全面进步。可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没能进行全面的规划统筹,导致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阻碍着新农村的全面建设。
1. 新农村建设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缺乏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制度,导致规划成果不统一。在进行新农村用地规划过程中,最初是采用的村镇规划标准作为指导思想,可是由于该标准的取消,实行城镇规划标准后,对于很多信息没有做出明确的指出,导致在实施规划过程中没有相关的依据可遵循,从而出现各地对规划效果进行表述时形式多样。
其次,在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是对农村的经济生产进行促进。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以三农为基准,并保持农村的乡村特色、地域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可是在发展中由于规划一味的追求物质空间发展,使新农村变成缩影版的城市小区,违背了建设目标。
最后,在进行新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工作实施不能很好的落实。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虽然采用公众参与的方式进行,可是只是进行信息公示,把既定的结果展示给人们群众,忽视了群众的主体作用。如果参与者在教育水平、经验认识方面存在不足,将严重影响规划效果。如果参与者仅仅是把城市生活“搬”到农村去,就会使得农村本身的生活形式、地域文化发展受到限制。
2. 新农村建设规划发展改进措施
2.1 保存农村风貌,并融入现代化的气息。
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处于农村生活的农民向往城市生活中的别墅洋房。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农民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提高他们的市场观念,发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之路。农村需要认识到自己在环境、传统文化优势的同时,要引进现代化的技术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应农村住宅的散乱分布形式,应该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在保持农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建设一些城镇中的联排住宅、公寓等,使处于交通不变的居民能够走出来。在对农村房屋进行修建时,可以运用一些接近自然的现代材料,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同时还能保持农村原有的自然效果。
2.2 尊重农村的生活习惯与风俗习惯。
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对应建筑的修建应该遵循农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这样才能让人们居住得更舒适。比如在寒冷的北方,人们喜欢用炕取暖,进行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这点,以免在以后生活中人们自行对建筑进行改造,引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2.3 让农民自主参与新农村建设。
在进行新农村规划设计时,让农民自主参与是最基本的要求。加之在推进的过程中,忽视农民参与抑制了其发展就更需要农民的主动参与。因为农民对于自己的生活更加熟悉清楚,当规划中出现不符合农村特色时,能够及时的指出从而提前进行修改。在规划设计图出来后,应该给每户农民进行讲解,让他们了解规划的具体内容,从而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的进行。
3. 新农村建设规划发展中需要融入建筑传承
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应该对建筑文化进行传承,这样能有效的延续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实施的过程中,农家乐方式的进行对新农村建筑传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农家乐的修建在地域文化方面与环境相适应。农家乐经营主要是根据乡土气息营造的,从而选择、布置建造的时候都很注重环境气候,能有效的遵循当地的村庄座落形式、自然环境。同时,建筑材料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能充分的体现地点性。建筑地点性是根据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表现出来的,而农家乐建造基本上都是当地居民建造的,为了有效的节约成本都会就地进行取材,使用一些木材、石材等,建筑方式也比较的统一,这样就能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
农家乐的修建能很好的与当地的、风水信念进行呼应。农家乐的是由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文化和人文背景下产生发展的,能有效的表达当地的乡土文化特点,这样就能很好的和与当地的、风水信念进行呼应,保证生态环境的和谐,从而达到天人合一。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时候,需要根据当地的风土气息、人文特色进行设计,并采用合适的规划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最优实现,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珊.新农村建设规划与管理的探讨[J].基建优化,2007,02:70-72.
[2]王欣光.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
[3]吕达仁.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探讨[D].河北农业大学,2011.
[4]董艳平.新时期农村发展及规划对策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