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三角”龙头悬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三角”龙头悬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外地,当一个重庆人被问到“你是哪里人”时,他说是重庆人,而问者可能会补上一句:“噢,四川人。”然后马上又补上一句:“对了,重庆已经不属于四川了。”

直辖7年了,还有不少的外地人把重庆人当成四川人,而重庆正在努力地摆脱四川的影子。正是这种摆脱四川的努力,加剧了重庆与成都的对峙,形成了“西三角”的龙头之争。

早在重庆直辖之前,成渝经济一体化的说法就不绝于耳,但过去的讨论基本上都停留在学界和商界,甚少来自政府层面、尤其是中央政府层面的声音。在三峡工程刚刚顺利实现125米蓄水的2003年6月底之后,有一个词――西三角――被经济学者不时提及,并频频见诸媒体。2003年8 月底的重庆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研究部部长李善同透露,国家正着手完善区划,将全国划分为经济带。其中首次提出了“西三角”(四川、重庆和宜昌地区)经济区。有人预言,它将是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后,中国又一个经济迅速核聚、膨胀的地区,重庆、成都和宜昌三市及其腹地将构成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三角洲”经济带。

2003年9月,重庆市计委拟订了一份“西三角”规划,方案中提出将分三步走打造西三角:先以重庆为中心,培育重庆主城区、成都、宜昌3个增长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之后3个城市之间将加强经济联系,形成三角增长区;然后以重庆、湖北、四川为中心构建“泛西三角”地区,带动云、贵、鄂西、陕南。重庆市计委的官员毫不掩饰地宣称,重庆将成为“西三角”的中心。

在“西三角”经济区概念中,成渝两城无疑是其中的两个巨人。毫无疑问,西三角的形成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推动力,这种力量能否出现,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成都和重庆这两个龙头之间的微妙关系。

现在,这两个城市的外部环境和心态都发生了变化。他们目前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西部大开发正进入一个关键阶段,随着国债发行淡出,如果没有其他政策替代,国家对西部的投资将逐渐减少,这势必进一步拉大东西部的差距,而成渝只有联手经济一体化,才可能在未来的区域经济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在川渝地区的33个城市中,除了成都、重庆两个超大城市外,其余31个都是中小城市,其中19个是县级市,其间没有一个大城市,呈典型的断层特征。这导致该区域内的人口、产业、资本、技术、信息与人才向成渝两地高度集中,极化效应非常明显。成渝相距300 公里以上,而两城之间以物资、人员、服务以及信息的交换为特征的空间相互作用力较弱。两个城市的辐射范围还远没有形成交集。

事实上,四川与重庆两地合作的动力也正在逐步增强。随着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重庆明显“找到了感觉”,副市长黄奇帆甚至提出10年后重庆将赶上上海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成都担心被直辖市边缘化的心态也促使其向重庆靠拢,近两年来频频向重庆伸出橄榄枝,四川省官方已在多个场合明确提出成渝经济一体化发展。

虽然如此,谁是西三角的龙头老大,依然是高悬两地政府头上的问题。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赵曦认为,成渝之争说到底是龙头老大之争,由于目前成渝两地经济实力相差不大,谁也不占绝对优势,因此都想通过资源的争夺和扩张成为该区域内的主角。

年轻的重庆直辖市,一直在努力寻找着自己在中国经济地图上的位置,而谋求区域合作则成为重庆推动自身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

6月1日,泛珠三角合作(简称9+2)与发展论坛在香港开幕。这个几乎囊括了珠江流域和长江中上游以南省市的经济圈联盟唯独没有重庆。虽然早在去年底,重庆就与“泛珠三角”签订了一个合作协议,而且当时外间还有很多议论,表示“泛珠三角”把重庆纳入其中有点不可理解。

“西三角”重庆要争龙头不易,“泛珠三角”又将重庆排除在外,所以重庆自己打出的旗帜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这与成都的定位――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两种说法好像互不相干,其实是两个各自表述、互相包容的概念,只是听上去两个城市都挺有面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