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儿童顽固性呃逆的中医护理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童顽固性呃逆的中医护理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儿童顽固性呃逆;中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248.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2-0079-01

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针灸、中药、饮食、情志等中医护理的方法对28例儿童顽固性呃逆的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28例顽固性呃逆的患儿,年龄4岁半~15岁,反复呃逆最短的1月,最长的半年余,均不同程度的伴神疲乏力、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无华。患儿多因恣食生冷而起病,呃逆平均8~10次/min,每次持续2~3 h,间歇1~2 h后又发作。

2中医护理

2.1穴位注射选择双侧足三里、内关二穴注射东莨菪碱,每日1次,2~3 mg/穴/次,连用5 d。足三里穴具有健脾和胃、消积化滞、扶正培元的功效;内关穴为手厥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阳维脉相通,具有镇静止呃、宽胸理气、和胃降逆的功效。“胃以降为顺”,气顺则呃逆自止,通过对二穴的刺激使脾胃经络疏通,气血平衡,阴阳调和,达到解痉止呃的目的。东莨菪碱属于钙拮抗剂,拮抗乙酰胆碱,具有较强的松弛平滑肌作用,可迅速解除胃等内脏平滑肌痉挛性收缩之效。将药物注入穴位,利用药物的镇静、解痉作用及腧穴的经络传导,可取得药物及针刺的协同作用,在药物的吸收过程中又延长了对穴位刺激的时间及强度,并使之沿经络循行,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使膈肌和辅助呼吸肌的张力下降,从而起到宽胸利膈,调整气机,和胃降逆之效。

2.2针刺膻中穴每天1次,15 min/次。膻中穴为理气要穴,可理气宽胸。刺激该穴可松弛平滑肌,扩张内脏腔径达到止呃的目的。

2.3中药护理呃逆是肝气横逆、胃气不降而引起,中药以和胃降逆为原则,医师所开内服方剂为:旋复花(包煎)、法夏、竹茹、茯苓、陈皮、公丁香等,水煎取浓汁200 mL分2次温服,每日1剂,中药的优点在于其整体调节作用,即在呃逆好转的同时,患儿的其他症状如神疲乏力、纳呆、腹胀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2.4饮食起居护理对于该患儿饮食护理尤为重要,饮食过辣、过热、过冷、过硬都会刺激呃逆发作。护理过程中应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卫生宣教,室内温湿度适宜,禁止吸烟,避免强光噪音的刺激,饮食宜清淡,主食以馒头、软饭、面条为主,温度适宜,禁食生冷瓜果、冷饮,指导患儿家长在呃逆间歇期让患儿进食。

2.5心理护理顽固性呃逆严重影响患儿睡眠和进食还影响他人,患儿情绪烦躁及对针刺治疗的紧张、恐惧,护理时要多和患儿沟通交流,关注其痛苦,向家长讲解一定的医学知识及药物的副反应,如应用东莨菪碱可能出现面红、口干、皮肤发热等,但停药后会很快缓解,可给患儿多喝水以缓解症状等。

3讨论

呃逆的发生机制大致可分为放射性(由于迷走神经或膈肌神经受刺激引起)、中枢性、代谢障碍以及精神性。顽固性呃逆其病理关键在于脾胃气虚,湿浊雍滞,升降失司。患儿多因先天不足,脾胃虚弱,加之后天恣食生冷,导致寒气蕴蓄于胃,循于手太阴之脉上动于膈,膈间气机不利导致呃逆,中医护理以“以热制寒”为原则,饮食、中药均以温服为宜,注意保暖,胃脘部用热水袋热敷,加之穴位注射及针刺等中医综合护理8~15天后呃逆完全控制,出院后1月、3月、半年随访无复发。

(收稿日期:201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