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分层教育,难得糊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久前,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等连续掀起轩然大波,使“分层教育”再次触动我们的思维。
所谓分层教育,指针对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以适应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需要,采用分主题、分阶段、分年龄、按照能力差别,有所侧重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与实践活动的教育形式。分层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笔者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对分层教育的最深感悟是“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即思想上不糊涂,要清醒地认识:
1.“层”是客观存在的,不容无视,必须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能力差异、智能多元等多种因素的长期积淀,必然导致他们各有特点和个性。以历史学科为例,很多人都觉得历史知识就是时间、人物、重大事件等,只要记住就可以了,按道理,学习历史不难,但实际上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有老师感到很委屈:重点提示了,难点讲解了,易考点也强调了,为什么还有人不会呢?事实上,虽然教师是相同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是相同的,但学习的主体即学生是不同的,他们中有的人从小熟读《上下五千年》,有的人喜欢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有的人喜欢历史,有的人听讲很认真,有的人学习能及时地预习复习,也有的人不喜欢学习,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学习习惯很差,等等。学生的起点不一样,怎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抵达同一个终点呢?
2.“层”是多姿多彩的,不可忽视,必须用乐观的态度对待。世界因为风景各异才更加可爱,教育的园地也正因为学生的差异而丰富多彩。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一把适合于他的钥匙,打开他的心灵和智慧之门。教育就是挑战“差异”的艺术,让每一朵花都绽放光彩,让教育的园地百花争艳。
3.“层”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可定视,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所谓的层,只是“昨天”的印记,是对“今天”的借鉴,但不代表“明天”的必然。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虽然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不努力,优秀的可能退步,相反地,只要积极努力或方法得当,后进的就一定会进步。切不可门缝里看人,更不能一棍子打死。
“分层”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实现“分层教育”呢?公开地分等级,像红校服、绿领巾之类,是分层教育的肤浅化,更是对学生人格的损伤,理应受到谴责。变相地分层次,像设立快慢班、奥班之类,是教育的商业化,是用多数同学作陪衬,用少数人做广告,挑战教育的均衡。
“难得糊涂”,即行动上适当模糊,要科学地操作:
1.淡化差异,平等尊重。能力面前有高低,人格面前人人平等。优生要肯定,差生更要关注和鼓励。尤其是所谓的差生,往往是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一旦因为学习困难而被另类,只会强化其心理误导,使他们由成绩的低分,发展为心理的自卑,导致品德习惯下滑。我在1996年曾接手初二某班,一同学没有及时报到,了解他的老师几乎都对他摇头否定,因为他曾因打架偷东西被学校公开处分,堪称学习差、品德差的双差生。当好心的同事为我庆幸少了一个“钉子”时,我却设法找到他的家,热情地欢迎他到校报到,看到他喜欢练毛笔字,就委托他负责教室的环境布置。从此,他像换了一个人,在他的用心布置下,教室里的报刊角也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
2.默认差异,扬长补短。在习惯的评价天平上,常常以成绩论优劣,但优生也并非十全十美,差生也绝非一无是处。因此,在教学要求上,对优生要严,克服满足心理,使优生更优;对差生更爱,克服畏难心理,使差生不断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探究题多给优生挑战的机会,基本题多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使他们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3.利用差异,竞争共进。差异并不可怕,甚至还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引导学生以相近实力为参照,确定合适的竞争对手,制订恰当的近期目标,充分挖掘潜力,逐步树立信心,不断激活内驱力。使得学生无论原来处于何种能力水平层次,都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分层教育”本身没有错,关键是嘴上不必说,心里要有数,手下要留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