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药品降价缘何成“空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药品降价缘何成“空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家多次降低药品零售价格,老百姓并没有感觉到多少实惠。

为平抑长期虚高的药品价格,我国先后多次调整了1000多种药品价格。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日前在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我国药品累计降价金额已达300亿元左右。但受体制和机制制约,降低药品零售价格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间环节的利益分配格局,流通环节仍然存在较大的盈利空间,老百姓并没有感觉到多少实惠。

药品降价为什么成了“空降”?

控制药品零售价未见效

据介绍,药价虚高的缘由在于:“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使药品销售与医疗机构和医生之间发生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我国药品生产经营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药品市场竞争演变为价格折扣和回扣高低的竞争;消费环节也缺乏有效的费用制约机制等。

近年来,我国为控制药品费用过快增长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控制药品零售价格是其中主要举措之一。这一举措效果如何呢?

记者从浙江省城调队了解到,自2001年起浙江省中成药价格和西药价格皆累计下降30.8%,而2004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药品费用支出为429.2元,比2000年增加了19.3%。价格处吴晓燕对记者解释,药价下降、老百姓药费支出反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下调药品价格往往只对主要代表规格品价格做出具体规定,没有覆盖全部药品,从而出现了药品市场绕避降价政策,产生药价“空降”的怪现象。

由此可见,降低药品零售价格并不是解决药价虚高的治本之策。

竞争使价格不降反升

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孟庆跃认为,药品零售价控制政策出台,隐含着这样一个推断:如果政府控制的药品价格降低了,由于竞争作用,市场定价的药品价格也可能降低,但目前的状况是,市场定价药品价格不降反升。

一位业内人士说,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化学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对同一种药品药监部门通常给几十家生产企业发放批准文号,恶性竞争也就很难避免。

与普通商品如电视机的市场竞争通常采用大打价格战等手段相反,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药品生产企业的竞争方式是逆向定价,竞争越是激烈,越得提高价格,价格出现“逆调节”现象,即“价格越高、折扣越大、销量越大”。

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专家成刚分析,出现如此“逆反现象”的原因在于药品的特殊属性,药品的终端用户也就是患者没有自主选择权,采用与否的决定者与付费者不同一,患者只能被动接受医生建议。这使药厂意识到,只要打通医生这一环节,药品就有市场。为了使医生更多地使用自己的药品,在可替代药品众多的情况下,药厂方面给出的回扣高低就成了影响医生开处方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高报价、高定价”,才有“高回扣”的可能。

低价药在这种特殊的市场环境中失去了竞争力。国内曾有一种退热药“百服宁”,其成分就是扑热息痛,因为扑热息痛属于政府定价范畴,价格被定得很低,最终“百服宁”全部退出了市场。为了逃避政府定价,相当一部分企业转而经营没有降价或不属于政府定价的替代药品。

医生不给患者开低价药

导致药价“空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掌握处方权的医生往往避开政府降过价的药品,不给患者开低价药,代之以利润空间较大的新药、高价药。业内人士用“导弹打蚊子”来比喻现在药品不合理使用的程度,而降价政策却一直“致力于”降低“导弹”的价格,并没有触及根本问题。

以滥用最严重的抗生素为例,第一代抗生素基本上都属政府定价的基本药物,如青霉素,针剂每支仅0.6元~0.7元,医院只能得到一点微薄利润;第二代包括头孢拉啶,先锋四号、五号等,价格在几元到十几元之间,医生拿到的回扣也相对较少。

到了第三代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药物,价格高出许多,多在40元~60元。药价高,医生得到的回扣也相应高,所以目前第三代已经成为医院最常用的头孢类抗生素了,就连儿童生病也直接用上第三代抗生素。

山东大学孟庆跃等人对一家省级医院和一家市级医院在药品价格政策实施前后的两个阶段(1998年到2000年,2000年到2002年)的药品收入变化情况作了调查。在省级医院,两个阶段的药品总收入分别增长32.50%和37.90%;市级医院则分别增长42.90%和49.50%,两类医院的药品收入并没有受到降价政策的太大影响。

专家又对脑梗塞病人的药品费用进行了研究。在省级医院中,15种费用支出排在前列的治疗脑梗塞药品中,只有5种由政府定价,市级医院则有7种属政府定价。被大量使用的各种市场定价的“新药”直接促使费用快速上涨。仅2002年,在省级医院支出最大的15种治疗脑梗塞药品中,就引进了5种新药,平均每种新药一天的用量要花去患者93.4元,而前15种药品每种每天的平均费用仅为31.6元。

由此看来,降价政策并没有按照人们的预想发挥作用。究其原因,孟庆跃分析:第一,在药品利用方面,医院可以减少使用政府定价药品,增加对高价药品的利用。有些医院在药品调价后,就不再购进某些低价药品。第二,药品价格在整体下降后,医院增加了药品的利用量,导致药品不合理利用的增加。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掌握强势信息的医方可以直接控制药品使用的结构和数量。有研究表明,98%的普通感冒病人门诊就诊时使用抗生素,其中不必要的药品利用不但带来安全问题,也直接导致了药费的增加。

专家的调查说明,药品费用并不仅仅取决于药品价格,也取决于药品利用的数量和结构。单纯靠控制药价这一单项改革,而没有其他措施特别是药品利用方面的措施跟进,很难控制整个药品费用的增加。(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