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设情境、激发“生长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情境、激发“生长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教师应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通过巧设疑问、激发兴趣、酝酿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学生的情感点化出来,利用好一节课的前几分钟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把握好“导课”的艺术,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新知识之中。

【关键词】课堂教学;能动性;创造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把握好“导课”的艺术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能萌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新知识之中。

1导课艺术之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富于想象、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教学中,从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疑,巧妙地设置悬念,把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演化成一个悬而未解的“谜团”,“抛”给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定能激活他们的进一步探索欲望。

案例1:《圆的认识》导入片段案例2:《圆的认识》导入片段师:一至五年级我们

研究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1: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生2:还有圆形。

师:圆我们有学习过吗?

生齐答:没有。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说说它们都是有什么围成的平面图形。

生:都是有线段围成的。课件出示硬币、钟面、圆桌等实物。

师:屏幕中物体的表面是什么图形。

生:圆。

师:刚才我们知道一至五年级研究过的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圆是不是也是由线段围成呢?

生:不是,是由曲线围成的。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圆。

师:向你们提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的,车轮是什么形?全班同学都笑着回答:圆形。

(有个别同学还在小声的咕嘟着,还用问,这谁都知道。)

师: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如果是别的形状行不行?

教室顿时静思了一会就纷纷说出理由:别的形状不行,因为无法滚动。只有圆形是无棱无角的好滚动。

师问:这么说,你们都认为无棱无角是圆形车轮滚动起来平稳的原因了?

生(异口同声):对。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

再反问:"椭圆也没棱没角的,可以做车轮吗?"

生:不行,这也会忽高忽低不平稳的。教师环视了一下大家,问道:显然,没棱没角不是圆形车轮行走平稳的原因。

那么圆形车轮行走平稳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这时候学生沉默了。教师静静的等待了片刻,

接着说道:"车轮是圆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为什么是圆的?却是大家不知道的,看来这个问题还真值得我们研究呢!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上完这节课,相信你们就可以解释刚才的问题了。

"说完教师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透析与感悟:巧设疑问,激活思维的火花

案例1采取了常规的教学方法,看起来能很快区别清圆跟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点,但由于缺乏学习主体的情感参与,学生获得的只是在教师的牵引下步步前进,其认知结构也只是随知识的叠加而扩充了的储备,其他的可持续发展因素却很少得到发展。案例2以一个学生司空见惯的问题“车轮是圆的”为开始,然后把“可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巧设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处于求解心切、欲罢不能的境界中,这样的导入就让这节课的学习自然的成为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建立在学生内在需求基础上的数学活动,才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3导课艺术之二: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于兴趣的激发。通过激趣可以让学生启动思维的闸门,处于最佳学习状态。然而兴趣不应该只是课堂情绪的添加剂,只为学生浅层的快乐而存在。数学知识本身就蕴藏着一定的吸引力,教材本身就存在着趣味因素,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寻找教学素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致的兴趣点,寻找和学生心智水平相吻合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方式,用数学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有趣味地导入课堂,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触发学习的激情和热情,从而展开高效的学习。

案例1《两位数的除法估算》导入片段案例2《平移与旋转》导入片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神州7号吗?

生:知道。

师:神州7号圆了我国多年的飞天之梦,你们想再看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吗?

生热情高涨的大声回答:想。教师播放网上下载的经过精心剪辑的《神州七号发射、太空漫步》视频,说:我们一起倒数好不好?

生:好。伴随着大屏幕里的准备发射场面,师生一齐高呼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让旁人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4分钟多钟的视频经过精心剪辑有发射过程、有飞行过程,有宇航员迈步在太空的过程。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只见学生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认真的观赏着。

录像放完了,画面定格在翟志刚出舱在太空迈步的一幕。学生久久还沉浸在刚才的发射过程中。

师:你知道他是谁吗?

生:翟志刚。

师:你知道他身上的宇航服叫什么名称吗?生摇头。

师把屏幕上的画面换成了一套宇航服,接着用约1分钟的时间向学生介绍宇航服。然后再出示信息:宇航服的重量大约有120千克。接着师又出示本班一位同学的相片问:这是谁?

生笑道齐说:某某同学。

师:你知道他有多重吗?

生:不知道。

师:请某某同学你来说一说,你有多重?某某同学站起来报出了体重,教师点击鼠标,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两组信息,一是宇航服约重120千克,二是某某同学约重35千克。

师:要求宇航服重量约是某某同学重量的几倍你会列式吗?

生:会,120÷35

师在黑板上板书算式:120÷35

师:怎样估算它的结果呢?今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估算。(板书课题——两位数的除法估算)这时听课的老师才知道,原来这节课是学法估算。

师:上课前, 我们先做个小小的调查。玩过电脑游戏的同学请举手。

(生一下子全举手)

师:玩过电脑游戏"俄罗斯方块"的同学请举手。(生又一下子全举手)

师:谁能说说"俄罗斯方块"是怎么玩的?生回答了玩法。

师:谁有胆量上来试一试?

( 师打开电脑游戏"俄罗斯方块")

( 生纷纷举手)

师:我们请这位同学玩玩看。

大家就在下面一起给他出谋划策,好不好?( 师请一位学生上台,简单向他介绍4个控制键后走下讲台。学生玩起了"俄罗斯方块"游戏)

师:我们一块来快帮他想想,

放在哪儿合适好吗?( 老师的话音刚落,有的学生就大呼"那边,那边"其手往左或往右挥舞;另一些学生则大呼"转""变形""往下",

教室一时喧嚣不止。

玩着游戏的学生则极熟练地利用方向键控制方块不断向左、向右或向下平移,或旋转后再平移到合适的位置)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游戏还真是很熟悉。那同学们想过没有,游戏中方块向下、向左、向右的运动方式叫什么呢?

生:移动生:滑动生:平移师:对了。

我们以前学过有关平移的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

学习有关平移的知识。

4透析与感悟:激发兴趣,点燃求知的欲望

在案例1和案例2中,教师所设计的导入方式都能深深的吸引住每一位上课的学生,然而案例1只是为吸引学生而设计,除法的估算跟整个神州7号发射的过程没什么关联,整个导入过程很牵强更是没有什么思维含量。案例2则天衣无缝的把“平移”的知识融入游戏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学习状态,从游戏中发现了数学并点燃起求知的欲望。数学的激趣导入中所创设的情境,所采用的方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数学思维的发展。所采用的方式是要为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5导课艺术之三:情

情意教育派代表温斯坦指出:“一个教师如果认识到学习者的情感和企求,他能够影响学习者行为的机会就会增多。”在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快乐的课堂环境,用激励的话语、动听的言辞、真挚的情怀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数学课堂之中,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心情去学习,享受学习数学的融融乐趣。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学得快乐、学得投入、学得自信、学得轻松。

案例1:五年级学生案例2:三年级学生离上课还有5分钟,教师手捧

作业本,急匆匆的走进教室。一进教室就让班里的同学赶紧把作业本发下去。作业本发下去后,接下来上课铃也响了,教师拿出作业批改记录本开始这一节课。

师:某某同学错了那几道,某某同学缺做了几道,某某同学不该这样错……一顿点名批评后,教师再用了好几分钟去评讲作业中出现较为严重的错题。评讲完了教师让学生把作业本放到抽屉里,让学生坐端正,自己也调整了一下情绪就开始讲授新课《体积的意义》。屏幕先出示了一个很生动的动画:《乌鸦喝水》,原来教师用《乌鸦喝水》故事来引入课题。故事讲完了师问:"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教师把问题抛出去了,本想着用这一"石"去激起"千层浪"的,可这时候学生却是心不在焉的,那生动的演示,那动听的故事,仿佛也只有老师在唱独角戏。接近上课了,天暗了下来,突然下起了大雨,还打起了雷。

上课铃打响了,课室里还是闹哄哄的,

同学们的注意力还在这一场突与其来的暴风雨中。师环视了一下教室,温和的说:同学们,刚才打雷了,你们怕不怕?生:不怕。师:你们真勇敢,老师刚才就被雷声吓了一大跳,现在心

还怦怦的跳过不停。(教师用手捂住胸口作一个夸张的表情)学生纷纷笑了起来。师:不过现在就是打雷,老师也不怕了,我们班的同学都这么勇敢了,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习呢。(学生脸上露出了自豪的表情。)师:下面我们就开始讲课了,老师呀,希望同学们能做得更好。同学能不能做到不被外面的雷声、雨声影响,专心听课的呢?生齐说:能。这时老师就用动听的温和的语言开始了这节课: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数学王国里突然传来了阵阵争吵的声音……(外面依然有雨声,有雷声,可学生的注意力已转向课堂学习去了)

6透析与感悟:点化情感,点亮学海的航灯

案例1中的教师以批评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使学生有了一种惧怕心理,这是一种教学氛围的自我破坏的不良行为。案例2中的教师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的用几句话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学习上。学生的学习是情感与知识对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若没有了情感,就如同大海没有了波澜,学得枯燥、无味。也就没了学习的欲望、激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信任、鼓励,创设和气融融的情感气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作为教师就是要努力的创造好情境,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起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