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品教学别让活动束缚住手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品教学别让活动束缚住手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品德课程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其中学生的活动化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广泛运用在品德课堂教学中。但由于很多教师对活动化教学理念认知的偏差,很多教师无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规律,为活动而活动,造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偏离。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品德课堂中的方向,避免造成高耗低效的尴尬局面。

一、力避活动目标的偏差分离

(1)防止目标的笼统泛化。课堂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准绳,如果课堂教学的目标具体详实,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就可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向盘,对教师选择教学策略、把握教学方向提供明确的方向。例如,不少教师总是过度依赖教参和网络资源,没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考量,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也都过于模糊和泛化,最终导致了课堂教学中活动效益的低下。

(2)防止目标的脱节空洞。品德课程是学生活动开展的依托,而教材更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弄清教材编著者的设计意图,在揣摩其用意的基础上,才能保障教学活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六上“奥林匹克的故乡”一课中,引导学生进行“我们需要珍惜什么”的讨论,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即将毕业需要珍惜友谊。教师顺势而导,就珍惜友谊进行了深入探讨。

很显然,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材编著哲理故事的基本意图:引领学生深入感悟古希腊文化特有的哲学之美,最终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兴趣。教师的南辕北辙背离了教材设置的用意,使得课堂教学的目标并没有达成。

二、力避活动价值的逼仄失衡

(1)扭转关注行为而忽视认知的倾向。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过分追求,会将教师关注的重心全部放置在对活动方案的推敲上,从而确保活动方案的顺利实施。一般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外在的表现状态,追求的是教学计划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而对于活动中应该注重的思辨性思维却甚少设计。例如,在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课时,教师都习惯性地让学生展示自身特长,整个教学氛围虽然活跃,但是学生却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如此,甚至有些学生产生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就不需要刻苦用功”的错误认知,致使整个教学陷入被动,甚至大有背道而驰之感。

思品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外在行为表现,既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也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2)扭转关注教材而轻视学生的弊端。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曾经说,在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其实就是知道学生的经验是什么。如果没有对学生经验的认知和考量,一切教育都将陷入机械之中。而品德课堂关注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活动的内容不仅仅应该源自于课本,更需要来自于学生自身的生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紧扣教材而死用教材,而应该借助教材,拓展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从教材的关注中提升学生的认知空间。例如,在教学一上“我的校园”时,教材要求带领一年级学生走进校园,熟悉校园。但是在学生入学之前,这些工作早已做过。如果按部就班再次进行,只能是简单的重复。于是,教师从教材编著的意图出发,将如何进行课间活动也纳入到这一课的教学之中。

这样的设计调整就是尊重学生认知经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度调整和拓展,让学生在教学内容再造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力避活动形式的表象虚无

(1)关注辐射范畴,提升整体性。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担心课堂教学不能顺利进行,又怕课堂调度难度较大,常常只关注优秀学生的表现,而更多的学生在思品活动中只能当观众,造成了学生参与面低下的局面。这种忽视学生参与全员性的形式,让参与权利演变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的信心,设置具有层次性梯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和勇气参与课堂。例如,在教学“坐立走有精神”一课时,教师设置了学生参与表演。一开始,只有少数学生兴趣高涨,而更多的学生基本都是无动于衷。于是,教师采用煽情鼓励的方式,并降低参与的难度,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树立自信,使得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2)关注活动价值,提升实效性。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思品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误认为一旦创设活动,思品课堂就拥有了华丽的外衣,就有了可供好评的资本。因此,在很多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创设了活动的外在形式,根本没有切实发挥活动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作用,导致课堂教学停滞不前。

注重外在表演化,活动就只能是徒有其表,对品德课堂的建设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原始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求得发展,才能真正引发学生内在思想道德情操的认知,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才能得以实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