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揣摩品味 提升语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揣摩品味 提升语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是语文教学恒久开拓的道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利用和挖掘文本资源,立足语感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吟诵品味、辨析揣摩、启发联想和想象等来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深刻领悟。

一、吟诵品味,深入语感的沃土

语文离不开读,读是学生进入文本,感受作品语言,探索语言内在含义、情感、言外之意最直接也是最有效、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小学《语文》教科书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许多关键词句不仅承载着文本的大量信息,暗含着深刻的意义,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捕捉这些关键词句,适时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反复吟诵,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掀起课堂新的高潮,在跌宕起伏的朗读中增强语感。《搭石》是一篇含义隽永的美文,怎样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赋予作品以生命,使形象活起来,走到读者眼前,走进读者心里呢?首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加以想象:这踏踏的脚步声是一串在搭石上跳跃的音符,漾漾的清波映着绰绰的人影,多美的画面啊!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配乐引读。这样轻巧地拾取了三个词语,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呈现一幕幕生活场景,体会浓浓的人性美和人文美。学生在一遍遍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收获的是陶醉,是投入,是品味,心灵得到澄清,情感得到升华,语言的感受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辨析揣摩,浸润语感的雨露

辨析揣摩、品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它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彩等进行辨析、品味。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可见,在阅读中只有注意揣摩语言,领会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才能透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不断升华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1.换词比较,感悟用词的准确。如《穷人》一文中“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一句中的“熬”用得十分准确,教学时引导学生用其他词语替换,再读一读,品一品,效果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感悟“熬”字用得精当,它充分表现了渔夫的善良和坚强。这样通过替换词语,品析比较,学生就会感悟到语言文字惟妙惟肖的表达效果,品味了语言,发展了语感。

2.删修饰语,品析修饰的意境。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引导学生把原句改为“漓江的水真绿啊”,把后面的修饰语删去,再作比较,品一品,看看哪个句子表达得更生动,更准确,更精当,为什么?通过删减比较,学生对后面修饰语的意境感悟得透彻,在比较中训练了语感。

3.追索语言,挖掘文本的内涵。文本的意韵、情感往往通过具体的词语、句子或明或暗地表达出来。学生只有对语言文字具有敏锐而又丰富的感悟能力,才能心领神会,引起情感共鸣。因此,要引导学生对一些关键词句进行品析、揣摩、感悟,不断提高他们语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引导学生追索、挖掘语言:“统统”是什么意思?统统掠走,怎么掠,侵略者可能掠走了什么?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侵略者怎么破坏,怎么毁,毁掉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这样层层追索,探究,挖掘,抓关键词进行揣摩、品味,学生加深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激起了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怒,也增强了语感能力。

三、奇思妙想,飞扬语感的风帆

课文中有些词句表达的意思非常丰富,却隐含着没有直接写出,给读者留下了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这就是“空”“白”。教师可以利用课文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揣摩,让他们沿着文章的思路和感情的脉搏,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思维发散,补充语言,在想象中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和重点词的理解,从而训练语感。如教学《将相和》,文中“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想想廉颇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他们会怎么做,说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揣摩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表情、语言、动作、心理。学生通过揣摩,领悟到蔺相如对廉颇的宽宏大量,顾大局,识大体,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高尚品质。这样的训练既使学生深入了解了文本内容,发挥了情感熏陶的作用,也训练了他们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