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向“善”生长的愿景表达与文化追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向“善”生长的愿景表达与文化追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止于至善”是我们教育的理想目标和完美追求。毋庸置疑,再完美的教育愿景也要通过对民族文化的维系才能实现。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必须确定弘扬以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奠基平台,以传统文化教育协调核心素养培育为实施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善文化;核心素养;校本行动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2-0033-02

【作者简介】蒋旭鹏,江苏省宜兴市万石中学(江苏无锡,214212)校长,高级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

坚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在养成学生良好素质方面的效能,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推论。君子“不器”,“俗”“雅”循序,“诗”“礼”为主,“道”“德”“仁”“义”,我国古代朴素的教育思想所蕴含的也都是提高素养、修身养德这一教育旨归。因此,当培育核心素养由政府提倡到现在成为全民意愿,在提高培育效能问题上,我们急切地渴盼出现它的光明。

一、“从善”之文化自信:为核心素养的培育定标

“从善如流”“止于至善”是我们教育的理想目标和完美追求。毋庸置疑,再完美的教育愿景也要通过对民族文化的维系才能实现。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必须确定以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奠基平台,以传统文化教育协调培育核心素养为实施策略。当然,我们今天的培育核心素养需要的不是一种僵化的文化标准,而是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核心和精髓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在此基A上的可操作性表述。

如果我们对传统文化作一下本真梳理,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孔子的训导、庄子的寓言,还是孟子的对话、墨子的格言,其内涵都是价值观中最基础的“善渊”“善仁”,它们最接近生命本能的“善心”,也最接近自然的“善能”。细加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与之密切相关。因此,我国以“善”为主流的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对一个儿童“原生命”的开发和在此基础上的自我成长,具有无法估量的意义。

二、“行善”之文化建设:为培育核心素养领航

1.外铄“营善”景观。

学校环境是物化的文化,它渗透着校本的思想、创意和价值观。同时,我们认为培育核心素养既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它应该是实现文明与福祉的生活方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立足校本、耦合地域,外铄育人景观,处处体现“善”的气度和追求。

一面“万善墙”铺展着大善的千姿;一条“善文化长廊”透视着行善的景深;一处“孝悌书廊”言说着“百善首孝悌”的故事;一块“劝学竹匾”隽永着善学的千秋;一方“善馨苑”弥漫着善举的芬芳;一句句“石刻名言”闪烁着善为的光耀;一道“名人路”延伸着善者的足迹;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滋润着“善”的营养……我们让环境氛围催生着“善”的生长。

外化的景观呈现触发着学生对“善”的理解和感悟,诗化的校园带给学生文明的体验与追求。

2.内强“教善”力量。

很显然,只有“上所施”,才有“下所效”,而“上所施”的必要性前提是“上有所思”“上有所为”。为此,我们倡导教师“行善”,弘扬教师的“善行”。一位普通的英语教师捡到万元巨款焦急地寻找失主,拾金不昧的善举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一名平凡的实验员十几年悉心守护瘫痪在床的老父亲,“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的善行真切地打动了学生……“善”的空间是心灵的空间,是精神的空间,只有用心才可以去拓展。师者的价值观和行动力具有“教善”的导向作用,种种身正为范的具体化表述,产生了一个广阔的“教善”和“学善”的空间。

也许,起初我们只有对“教善”的高蹈信仰,甚至只是一种“泛泛而谈”的界定和理解。其实,正是有了形成对“善”之正确理念的基础,才有我们众多教师务实的行动,也正是由于教师群体“教善”的以身作则,才以善的力量在教育现场迎来对“善”的讴歌和接力。

3.归整“学善”课程。

长期以来,我校以“学善”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以活动体验为主抓手,有效落实了“以传统文化促进核心素养培育”战略。

学校组织力量编写了《善韵》系列校本教材四册:《善言言善》以寻本溯源解“善”字为统领,落实“善言”进校园;《善教教善》以教善名人为线索,理解“善”之本真;《善学学善》以学善的典故为重点,感受“善”之经历;《善行行善》以行善楷模为榜样,体悟“善”之深刻。在此基础上,七年级以“弟子规”学习为重点培养“善”的意识,八年级以“善文化”熏陶为主导外显“善”的行为,九年级以“理想、责任、担当”教育为要旨提升“善”的品质,形成了以“善”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校本课程实施利用班队活动课以每周一篇“学善”文,引领学生做“日知其所无”的积累,开展“说善明善”辩论赛,“善在心间”演讲会等团队活动,规范学生的善思;依托每月“班级善星”评比、每学年“十佳学生”评比,启发学生的善行;通过为寒门学子助力,为灾区和患病学生捐款等真切体验,培养学生的善举。我们还以精彩纷呈的活动培养人,在定期举办的“善行万中”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中,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向善”的素质。

4.大写“向善”生长。

以“自由选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层递进”为特色,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师的“善教教善”和学生的“善学学善”行动中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评价。学生的学业素养连年拔节,家长满意,社会美誉。

“善文化”建设在江苏省宜兴市万石中学已经完成了“知行合一”的交融。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也不仅仅落实在课程建设。早在2010年,教育部关工委来我校举行了全国“四帮一”工作交流现场会,得到各省市专家好评;2012年《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陪孩子读一天书”活动,这是我校“善文化”建设的一次整体展示。在学校文化建设发轫之初,学校就把“善行行善”作为文化建设的主旨,在“万善墙”铺展的景象中,学生日行一善。每一周,学生都会寻找“善人善举”。每月,班级评比各类“善星”班外展示。我们的乡村少年宫――“善文化”乐园里,经典诵读声声入耳、剪纸刺绣栩栩如生、象棋围棋较量无声、足球篮球龙腾虎跃……处处都是“善”的身影。“做善人、善做人”的校训是这里的教育旨归。

“向善”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而这种对自由的追求正是文化承接的终极旨趣和核心素养的根本所在。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我们教师的气魄;“止于至善,善行天下”,这是我们教师的担当。“善言言善善行行善,善教教善善学学善”,以善授业、以善育人、以善载道,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正在“向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