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矫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矫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些年来,技校招生难、生源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时毫无动力,一遇到挫折就放弃。在本文中,笔者从“习得性无助”的概念出发,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如何矫正提出意见。

关键词:厌学 习得性无助 矫正

一、习得性无助概念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做了一个经典实验。先把狗关在笼子里,给狗以难受的电击,在多次实验后,把这些狗放进另一个用隔板隔开的笼子里,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实验结果发现:狗被放进这个笼子并受到电击时,本来可以很容易逃脱,但它们却放弃了努力,不再尝试越过障碍,被动地接受电击。

塞利格曼认为,狗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于是不再企图逃避,它们学到了一种无助感。由此,塞利格曼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的概念。塞利格曼又用人当受试者,证实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个体会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和尝试。

二、技校学生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和成因

不同层面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在许多技校学生身上,这一现象有更突出的体现。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课上,已经有许多学生不听课,玩手机或趴着睡觉。可以说这些学生从一开始就已经摆出了“我不想学也学不会”的姿态。在对新的状况未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这些学生就已经完全放弃了,而这正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1.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具体来说,这类“习得性无助”学生有以下特点。

(1)“习得性无助”学生往往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对成功的希望。

(2)“习得性无助”学生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没有自信心,不加努力便会放弃。

(3)“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往往是失败的,他们因此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并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学习问题。

2.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成因

当我们对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成因做分析时,会发现导致学生产生这种习得性无助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1)开始的时候,这些学生可能只是在某一方面学习有点跟不上。他们努力了,但可能因为学习方式或别的原因未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或取得的成绩不如他人,而在与别的同学的比较中落在后面。

(2)之后,由于学业上的落后,这些学生很可能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家长的指责。由于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的消极评价,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厌学情绪,于是上课开始不喜欢听讲。同时,学生的自尊心也会受到损害,逐渐形成失败的角色定位。此外,一次次的失败,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失败做出了不正确的归因。出于自我保护或是认同社会的消极评价,他们不是将自己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而是归因于能力,如认为自己脑子笨,不是学习的料,因而主动放弃努力。

(3)随之而来的是这类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差。他们对自己缺乏取得成功的能力越来越深信不疑,再也不愿为完成任务付出努力,甚至在面对那些自己本来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时,也不再做出努力。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学生一步步患上习得性无助的“疾病”。

三、习得性无助现象的矫正

首先,我们有必要帮助学生对自己现在学习差的现状进行正确归因,形成正确的认知:使学生认识到以前的成绩差只表明以前,而不代表永远如此;使学生认识到成绩差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而是自己的努力不够,将失败归因于个人可控的努力上;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并非处处不如人,自己的失败只限于某些方面,而非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失败。

其次,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教师应注意控制自己的言行,抱着关心、鼓励的态度。教师不应只注重学生的横向比较,更应关注学生自身的进步,对他们的积极行为和努力做出及时的反馈,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是能够产生影响的,从而感到自己是有力量的。这样,学生有了形成良好的自控信念的坚实基础,自信心得以提高,就能正确面对失败。

另外,由于“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往往是经过许多次挫折与打击后慢慢形成的,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改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理念,允许学生有差异地发展,促进学生在原有能力和基础上有明显的进步。教师应该对学生努力的过程和微小的进步保持长久的关注,避免学生遭受冷落,前功尽弃。

习得性无助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习得性无助自然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得到纠正。对于已经有明显“症状”的学生,我们应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给予他们广泛的心理支持,把他们从“习得性无助”的泥潭中解放出来,使他们从厌学转变为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