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职业教育中变厌教为乐教的自我调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职业教育中变厌教为乐教的自我调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当前实现教育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中教师厌教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厌教情绪的存在不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身心健康,而且会加剧学生厌学的状况,最终还可能成为职业教育中的恶性循环。如何消除教师的厌教情绪,本文从存在的厌教现象,分析厌教情绪产生的根源,探寻厌教情绪的调适,提升工作的幸福感。

关键词:现状分析;成因深究;探寻;自我调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33-003

近两年常听到身边老教师感叹:“现在国家在职业教育中投入的大量助学资金给那么多孩子提供了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可有多少孩子珍惜这样的免费学习机会,以前上课有滋有味,那时学生爱学,现在学生大不如前,一个问题问出来也没几个人回应,有些学生无论你说什么都不关注,而且上课总有状况出现,少数学生无视老师的存在和教育,在学生面前感觉没有尊严,进教室就头疼,现在做老师真悲哀,课越上越没劲,算着日子盼退休吧”。年轻的教师说:“充满激情地去上课却难以找到成就感,财政拨款发放的绩效工资不到位,到手的工资达不到上缴个人所得税的标准,房子和家很遥远,这样的日子过得让人很无语”。中职老师的这类现象已不再是个别现象,当这种郁闷在内心纠结得频繁和持久时,势必导致教师的失落感和无情、无心、无力,得过且过的厌教的工作状态,同时严重地影响老师的身心健康。在此笔者试着探寻厌教情绪的调适,希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都能够身心健康地工作,感受由工作带来的快乐。

1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厌教情绪产生的原因

从老师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国家虽然重视教育,尤其近几年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很多地方《职业教育法》

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财政拨款发放的绩效工资并没有完全

到位,我们中职老师的劳动强度与所获的待遇不相称,在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就业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校分配和激励机制赏罚不够分明,仅仅单一地按职称的评价机制,对于资历浅的教师,即使勤于钻研业务,授课效果明显比较高职称的老师更好,承担了更多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也只能按初级的绩效工资水平取酬。在社会印象中,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但实际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只能在芸芸大众中处于中低层。在生活的压力下,为五斗米折腰的教师在内心经受着煎熬和窘迫。

从教育对象看,在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中,很多是中考的失败者,在进入我们中职学校之前,学习信心就遭受了极大的打击,或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课前无预习,课后无复习,作业不愿意做,或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会听课,但不记笔记,过几天也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几乎没有学习方法可言。借用一句学生自己说的话:“要是会读书就不来中专技校读书,就去考大学了。”在课堂上就表现出学习动机不强,能持久坚持认真上课的学生似乎极少,大多数人可能在某门或某几门课上表现出偶而的学习兴趣,即使这样也不愿记笔记和认真完成作业。不在学习状态的一小部分人偶而旷课,不旷课的时候也可能用各种方式影响着课堂的学习气氛,比如迟到、说话、睡觉、看小说、玩手机、传纸条、要求上厕所等等。如果班级管理状况一般,班风不好,对学习意愿不强的人很可能随波逐流,上课人在教室里,心不知道在哪里,剩下学习的人也就变得寥寥无几。我们的学生除了基础文化素质和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很多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孩子,还有一些来自单亲家庭,更有一些家长直接说:“我们实在是管不了孩子,天天外出做事,把孩子送来你们学校,不指望他学什么,只要管着别在社会上跟帮学坏了,过两年大些再看情形安排他”,我们的一部分教育对象让我们不同程度地感觉到贪图享受,吃喝玩乐,无所事事,逆反心理强,缺乏基本的是非荣辱评判标准,不懂得感恩,对他好,他认为理所当然,缺乏责任感、正义感和同情心,爱撒谎,不愿意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无视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更不愿为他人付出和担当责任。这意味着,中职的一部分学生在家庭教育和个性方面存在有一定的缺失,比普通教育的孩子更难教育和管束。

从教材方面看,中等职业教育使用的教材还是存在不太适合我们的教育对象的问题。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培养的应该是技术型的操作人才,可目前使用的大多专业教材仍是学科特色,类似于高等教育的教材,缺乏可操作性。虽然一直在进行教材改编,但其可操作性和实用的指导性实在难以让人认同。作为教师用来教学的材料和学生用来学习的材料,无疑给老师的教学实践增加了难度。

从自身看,厌教情绪显然是自己对教育工作的一种不适应的心理体现。这种心理不适应可能来源于自身的性格与能力的欠缺,也可能是长期重复性地工作缺乏职业创新而产生的职业倦怠。任何职业对性格和能力都有要求,教师也不例外。教师这门职业的特点是跟人交往,它不同于事物型的工作,它要求我们的性格和能力中具有较强表达和说服教育学生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能表现出自己个性魅力的较强的个人表现力,与学生主动交往的能力及亲和力,鼓励学生积极性的评价能力,独立和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注重教学实施细节的严谨性等。有两三年以上的教龄的老师可能认为教材可以烂熟于心,因为讲过很多次,殊不知如果把教学仅仅当作重复的劳动而不去创新,其实就减少了工作中的新鲜感和兴奋度,同时也就失去了因为尝试教学的变化获得成就的体验,最终必将导致对工作热情退减直至丧失,也感受不到来自工作的乐趣,从而处于职业倦怠的状态。

在上述的四点分析中,一、二、三点是厌教情绪产生的外因,这些外因的改变虽然是我们的期待,却不能很快地变成现实。但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当今社会的职业选择是自由的,不满于教师这份职业,完全可以另谋自己认为待遇条件都合适的职位,没人能强迫我们当教师,可以如果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既来之则安之,在做就把它做好,否则就像一边在田里收着庄稼,一边在心里想着山上的果子,却不肯上山,这无异于自我折磨,这似乎代表了一部分厌教教师的心态。拥有良好的心态就是做到从容面对很难改变的客观事实,努力去做自己可以改变的部分。看看身边乐教的同行们,他们其实就是能很好地调适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不断地创新工作,不断地感受来自工作的成就和快乐。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肯定可以改变自己。通过对一些问题的重新认识,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通过这种自我调适达到乐教的工作状态,获取来自工作的幸福感。

2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厌教情绪的自我调适

2.1 要树立坚定的积极的教育信念,做到自我激励

如前所述,我们面对的很多教育对象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自律性和个性方面都有一定的缺失,教育的难度较大。哲学家罗素说:信念虽非直接只向我们行为之较少部分负责,但它们所负责的行动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很难有坚韧的精神,很可能在工作中受制于他人消极思想的影响,受制于挫折表象的干扰,丧失自己的处事立场。正如有些教师抱怨:“不是我一个人说学生难教,很多人都这么认为,现在的学生难管是公认的事实,我也没有办法教好。”事实上是即便班风再差的班,学生对老师的课评也有一定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接受知识有些类似顾客接受销售员的产品,不是教师教了学生就乐于接受,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授课的艺术还有教师本人的个性魅力。心理学中有一个观点,每个人都会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人。如果我们接受了学生难教就教不好的逻辑,那么我们只会成为那个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并且会屡屡体验教育有心却无力的纠结,直到我们进入麻木、无所谓的工作状态,过一天算一天。但如果反之,我们就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练自己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的观察和课堂掌控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组织等,同时也就不断体会到教学中的成就感。美国教育家杜威从1896年创办他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开始,就一直坚守着他的五大教育信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无论是一位教育家的教育信念还是一中普通老师的教育信念都包含了他们对教育这一职业的理解,对学生及其发展的理解,对自身价值的理解。一旦确立了教师信念,它就会像一盏明灯,当我们在工作中感觉困惑迷茫时,它会激励我们,指引我们突破困局。尽管我们的个人能力有限,但坚守着教师的信念,基础好的我们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即便根基不好的至少能让他们多明白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多掌握些专业知识技能。为信念去投身辛苦而繁琐的教育工作,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2.2 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学生的现状,本着对客观事实的尊重,重塑积极的学生观,发展式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提升自我的成就感

每个学生原本都是一张白纸,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和谐的印迹只是因为之前的失败教育所致。曾在做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我发现那些我们认为似乎对教育绝缘,不懂礼貌,我行我素的孩子,他们通常也是父母无法管束的对象。换言之,有时让我们失望、生气甚至讨厌的教育对象其实也是失败的家庭教育的受害者。因为了解所以宽容,面对这些受教育的对象,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批判或歧视他们,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失败教育的受害者,应该看到他们的秉性多是单纯的,可塑性非常强。事实证明这些貌似叛逆的孩子其实大多数也会服于理,在他们的叛逆心理被激发之前,心底里多少有着对老师的敬畏,所以一定要以理服人,细化对学生的要求并耐心地执行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我相信一定可以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知道所学的对其重要,令学生易于并乐于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思考学生的学习心理诉求,创新课堂设计,注重互动,启发式地教育,真心地尊重、鼓励和赞美学生,客观地评价他们的学习过程,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形成整套综合评价体系。有人说:“好老师就是能让每个学生都认真听你的课”,那是行外人的评价,这种绝对标准是不合理的。对我们中职教师而言,只要这次课比上次课多一个人听讲,多交几本作业都是我们工作中的小进步,以前旷课的同学在我们的督促下现在来上课就是我们的小成就,相信只要我们在工作中较真,帮助我们的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就等于成功了,当我们看到学生的变化和进步,也就能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了。

2.3 持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教育方法是否积极有效,加强自身的教育技能

曾经从一期电视访谈节目里听到著名社会学家陶宏开先生说到,一定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时机,角度,语气,表情。天下的道理说到底都很简单,但如何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就大有学问了。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怎么做人和做事,但并非这些教育都有效。这也如同所有的老师都会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方式教书育人,但也并非这些教育都被学生们乐于接受。例如在控制课堂违纪时,针对某个违纪的学生重复提了两次要求仍不能制止,这就说明我们当时用的教育方式对那个学生是基本无效的,可以暂时冷处理,在课后反思尝试用其他的方式,只要我们不放弃尝试,就一定能找到一个适合的教育方法。在教学中,课堂互动最多的方式就是老师向学生提问,提问和评价及分析学生的回答其实都很讲究技巧,评析得合适,能激发更多同学的积极参与,评析得不当,会挫伤回答问题的同学的积极性,难怪有的同学开始还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后来却不敢也不想说了。华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钟启泉教授指出,课堂上,一些教师习惯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让学生回答问题时,不会对学生的一些发散性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解答,千方百计地“勾引”学生不断向自己设定的标准答案靠拢。这些提醒我们应该常常反思我们做出的评价是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4 注重自己品德、知识、才艺和个性的完善

孔子曰“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行。”《学记》中又云“亲其师,信其道”。这都要求我们须修德立行,言传身教,在与学生的交往中用自己的心灵感召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人格成就人格的事业。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才艺,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敬重。严与爱并行,课上严师,生活中做学生的朋友。

十多年前,看到过一个关于幸福的观念,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常用它来反思自己的状态,感触很深,说的是幸福是有一个好身体,有一个你愿意为之投入的工作,有一些爱你和你爱的人。对大多数人而言,在大脑处于有意识感受生活的状态下,工作几乎占据了我们生命的一半。所以对工作的感受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是好的教育者”。当我们有了坚定的教育信念,就有了一份你愿意为之投入的工作,当有了一颗纯粹的爱孩子的心,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你便有了爱你和你爱的人。当这一切都有了,不但成为乐教育的好教育者,也拥有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