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缺血性肠病临床特点分析12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缺血性肠病临床特点分析12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肠病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本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和镜下表现。结果:9例患者经内科治疗,予以血管扩张剂、抗凝剂、光谱抗菌药物及静脉营养支持。2例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结肠肠病各层出血、水肿1例。结论:缺血性肠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以腹痛腹泻便血症状为主,病变部位多见于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临床特点分析

缺血性肠病由于某一段结肠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的肠道缺血性病变,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之一,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增加及检查技术的提高,本病的诊断率逐渐增高。2005~2012年收治缺血性肠病患者12例,现回顾性分析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2例缺血性肠炎患者均经超声、电子结肠镜、病理检查、CT并结合临床症状而确诊,年龄45~84岁,平均64.5岁,本病多为急性发病,于发病24小时内就诊7例,24小时~7天3例,7天~1个月2例。伴脑梗死3例,糖尿病4例,高血压3例,高血脂2例。

临床表现:12例患者中,腹痛10例(83.3%),急性发病者均有腹痛及血便,且疼痛剧烈,左下腹痛11例(91.6%),绝大多数,疼痛性质为阵发性绞痛8例(66.7%),持续痛或胀痛2例(16.7%)。10例有便血,新鲜血便9例(75%),暗红色血便2例(16.7%)。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1.9~21.6×109有5例血白细胞升高,大便潜血实验均为阳性,腹部超声检查10例,肠壁局限性增厚4例。腹部CT检查3例肠管扩张,局部肠病增厚,邻近肠系膜有多发小结节影。所有病例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其中病变位于降结肠段5例,乙状结肠段5例,直肠至乙状结肠段2例,内镜下病变成节段性分布,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晰,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黏膜下出血,散在糜烂及溃疡,溃疡呈纵行或片状,血管纹理消失。其中1例黏膜弥漫性隆起,表面呈结节状,疑诊为结肠癌。病理报告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5例有灶性出血,1例有纤维素血栓形成,1例有溃疡性肉芽肿形成。

结果

治疗及预后:9例患者经内科治疗,予以血管扩张剂(丹参、疏血通注射液等)、抗凝剂、光谱抗菌药物及静脉营养支持。2例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结肠肠病各层出血、水肿1例。

讨论

缺血性肠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多呈急性发病,缺血性肠病具有症状与体征不相符的特点,即腹痛重、体征轻,早期腹肌软,压痛点不固定,本病临床表现分两个阶段:一是肠激惹表现,主要是腹痛、腹泻、血便;另一是肠坏死及腹膜炎表现,如腹部反跳痛、肌紧张等[1]。电子结肠检查对缺血性肠病有确诊意义。

所以,对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的患者,如出现上述症状,在考虑原发疾病变化的同时要考虑缺血性肠病发生的可能,应尽早行电子结肠镜、彩色超声、CT等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缺血性肠炎大多恢复较快,呈可逆性改变,本组病例2周后复查65%结肠恢复正常,2个月内均治愈。

参考文献

1李培亮,仝麟龙,李红普.42例缺血性肠病临床探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