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字时代“现实性”不再是电影的惟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字时代“现实性”不再是电影的惟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数字技术已经全面深入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它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家的造梦手段,同时,促使艺术家们不断地挖掘更新的电影语言,也正挑战着我们对电影艺术的固有认识和观念。数字技术彻底革新了电影制作方式,它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盛宴,改变了我们对电影本质特性的思考。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影制作;现实性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数字技术已普及到电影制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数字技术成为很多电影票房收入的基本保障,它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可。许多国家纷纷将发展数字电影视为重振本国电影业的有效手段之一。数字技术彻底革新了电影制作方式,它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盛宴,改变了我们对电影本质特性的思考。

一、数字技术从“配角”到“主角”的发展历程

数字技术最早运用于电影制作领域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后,在90年代广泛应用,21世纪初逐渐成熟。纵观历程,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数字技术主要用于制作电影画面奇观,注重画面的新奇效果,以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刺激为主要目的。这个阶段的影片以《终结者2》《星球大战》为代表;第二个阶段,致力于创造隐性的特效,让观众认为电影画面中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或发生的。如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波澜壮阔的海洋和惟妙惟肖的生物;第三个阶段,成为电影中无法缺席的表现手段,像美国环球影业2006年推出的《金刚》(KingKong),影片借助最新的数字视觉特效和三维动画,打造了霸王恐龙、巨猿等“虚拟生物”。创造了令观众叹为观止的热带丛林和其中激烈惊险的战斗场面;第四个阶段,数字技术已渗透到了电影制作的各个阶段和领域。现在,数字技术已不仅仅代表电影特效了,从创作剧本、设计故事板、预审形象化的节目、模拟三维场景、创作演员,再到场景数据库、运动捕捉、控制道具和摄影机,还有非线性编辑和计算机画面合成,最终到数字传输与播映等,没有哪个阶段可以离得开数字技术的参与。现在,数字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电影生产的所有环节。观众的观影习惯,电影制作过程、剧组构成、演员表演基础、还有后期电影发行传播媒介都将因数字技术产生全面彻底性的变化,数字技术也将延伸甚至完全改变传统电影美学理论。

二、现代电影制作中的数字技术应用

现代电影制作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主要有前期拍摄过程中的应用和后期合成中的应用。前期拍摄过程中常用的是对摄影机的控制,后期主要是运用图形处理技术对画面进行处理。

(一)运动控制

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很多镜头其实需要很多次拍摄才能最终合成。例如,先拍摄演员的动作,再拍摄背景画面,第三遍拍摄演员前景中的景物。最后,要将这三次拍摄的镜头进行合成,如果还用传统的拍摄方法,三次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运动参数,诸如速度、轨迹、演员的运动都会有误差,不可能做到完全吻合。有了运动控制系统,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运动控制系统是一套由电脑控制的摇臂摄影机装置。在拍摄前先将经过精确测算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用它来代替人工操作摄影机完成拍摄,这样就可以确保多次拍摄摄影机具有同样的运动效果,并且可以控制三维动画软件中的虚拟摄影机模拟运动,得到效果极好的“嫁接镜头”。

(二)后期图形处理

现代电影后期制作中的图形处理技术主要有变形技术、虚拟摄影机和时间分割。

变形技术是数字特效常用的手段,计算机对两幅图像进行分析,找出两幅图像相似的区域,把第一幅图像的关键区域沿着边界勾画出一系列弯曲的弧线,然后,再将这些弯曲的弧状边界转移到第二幅图像上去。在新产生的图像中,第一幅图像的边线人工地变形成能适应第二幅图像的特征。就像影片《都是男人惹的祸》中,有一个特殊的长镜头,摄影机要从天空中冲下来,冲过树木障碍物,跟着演员掉到山谷里的别墅花园路。很显然,要用摄影机拍摄,这个镜头无法一次完成。而用变形技术,巧妙地解决了问题,看上去天衣无缝。拍摄过程中,摄影机分段拍摄,先拍从空中到树林的下降的画面,再拍从树林到别墅花园的画面,最后将两个片段用变形技术变成一个,观众看上去,摄影机始终不间断地下降,是一个完整的长镜头。还有许多科幻片中的人物面部的变形,由一个人变成另外一个人,或整个人身体的变形,从人物变成动物,由动物变成人物,等等,这些都是变形技术的杰作。

虚拟摄影机是三维动画软件中的一个模块,它在制作动画时对于表现视点的作用相当于我们熟知的传统的摄影机。它就像一台真实的摄影机,操作人员可以控制它完成任何场景的拍摄,它可以有推、拉、摇、移、跟、甩、升、降等各种运动,可以变焦、可以改变角度。虚拟摄影机比真实摄影机的灵活性大得多,它可以穿过锁孔,可以穿墙而过,可以在人的血管中穿行,虚拟摄影机的运用不限于此。许多科幻片的拍摄都借助于虚拟摄影机完成,人物的动作由物理摄影机拍摄,场景的拍摄由虚拟摄影机完成,最后将二者合成,由于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参数来自于物理摄影机,所以合成的画面看起来是由同一台摄影机完成的。虚拟摄影机运用时还要用到一项关键的技术就是“移动匹配”,它在现代电影制作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虚拟摄影机和物理摄影机之间的同步表现能力,也是实景动作和数字效果无缝结合的关键。

时间分割技术简单理解就是电影中的慢镜头、快镜头,不过这只是特例。美国电影《黑客帝国》中,运用时间分割技术的确是镜头中的极品,子弹射来的一瞬间,我们看到了演员各个角度的镜头,这种镜头又叫“子弹瞬间”镜头,拍摄时,在演员周围架设一圈由电子快门控制的照相机,每台照相机从不同角度同时拍摄一幅单独的图像,然后将这些静止的相片转印在电影胶片上组成一组连续的图像。正式拍摄时,通常将照相机从拍摄第一幅画面到最后一幅画面的时间设置成一秒,在正常放映的速度下,120部照相机所拍摄下来的图像可以延展为五秒钟的画面。这种镜头在中国的武打动作片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层出不穷的新兴数字技术从各个角度为电影制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画面处理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涉及的方面有很多,上述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改变的电影,我们需要重新去审视我们熟悉的电影。

三、数字技术改变了电影的本质

数字技术进入电影工业以后,传统电影的剪辑手段发展成为非线形剪辑,众所周知,将主观时间体验物理化是剪辑的时空逻辑基础。时间的速度改变了,均匀的时间变成具有很大弹性的心理体验时间,由钟表时间过渡到了十分主观的时间感。当然了,数字技术的介入,最显著的特征是改变了电影固有的“时空连续性”和“现实性”。

电影从发明到现在只有短短百余年的历史,却经历了画面从无声到有声、由单色到彩色,音效从单声道到立体声的发展历程,这一次次的技术革新,带给电影的视觉艺术形式革命性的变化。当然,所有这些变化,都没有改变电影的技术基础,即电影对胶片和摄影机的依赖。因此,在数字技术没有广泛应用于电影制作以前,电影学者虽然见仁见智,但是,他们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电影的“现实性”本性。例如,帕诺夫斯基、巴赞、卡维尔、克拉考尔,这些电影理论大家都赞同一个观点,那就是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因为它具有“绝对的现实主义”。电影大师马尔丹在他的著作《电影的语言》中说:“电影艺术是高度‘现实的’,更加准确地说,是最能向观众传达现实感观的艺术形式。因为电影能忠实地再现现实世界的外部特征……”[1]他的概括中不仅仅是对理论断言,而是整个电影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现实。百余年来,各种流派的电影层出不穷,荒诞派、先锋派、符号电影、现代电影、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结构电影等,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很多都如昙花一现,最终都淹没在现实主义电影的里。转向变形和抽象是他现代艺术形式的大趋势,似乎只有电影、电视才如此顽强地坚持了他们的“现实性”特性,这的确是一个奇迹。然而,时至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个奇迹开始发生变化。电影制作开始广泛运用数字技术,这对传统的电影制作手段、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无疑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电影的现实性本质正被数字技术无声无息地吞噬殆尽。迪斯尼公司2006年推出了《纳尼亚传奇》(又名Narnia),该片借助最新的计算机视觉特效和三维动画技术,影片中设计了许多动物虚拟角色和童话人物。

数字技术的出现,正在改变着传统电影美学基石,即它的“现实性”。计算机可以创造一切,对于电影画面,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电影不再只是物质现实的简单拷贝,数字技术完全可以制造的“视觉谎言”,它彻底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真实”的概念。[2]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给自己的电影公司取名为“梦工厂”,的确,电影是电影人给自己的生活创造“梦”的地方。

四、数字技术拓展了电影创作空间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艺术家们可以依赖强大的软件创造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动物角色,还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生活、劳动等场景,甚至是各式各样的心灵象征意象。美国的好莱坞科幻大片《侏罗纪公园》《黑客帝国》《恐龙》《星球大战》《未来水世界》《阿凡达》等风靡全球,再次证明了数字技术对于现代电影的巨大意义,也预示着电影寻找到了表现心灵欲望的新形式。[3]在电影《未来水世界》里,类似于《圣经》记载二千五百年大洪水再次降临人间,水手身处的水世界里,他们为了找到传说中的大陆,艰难地前行,充分展示了生命的顽强;电影《恐龙》让时间退回数千万年,让观众感叹遥远的生命萌芽;电影《侏罗纪公园》中,亿万年前灭绝的恐龙重现,并与人共“舞”;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穿越时空与三位美国总统握手;跨越了空间的限制的影片《星球大战》,把人类的活动空间扩展到其他星球;电影《谁害死了兔子罗杰》中,卡通角色与真人自然地交流;《星球大战》中广袤无垠的星球空间,这些大片,无不让观众发出难以置信的感叹。[4]影片制作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自由发挥,不再受现实条件的制约,思维真正进入了“自由王国”。对于电影数字特效技术的发展来说,2009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电影《阿凡达》完美展现了各项技术的新突破和制作理念上的革新。

纵观近年来的这些影片,都把考古发现、宇宙传奇、神话传说故事和21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其他艺术形式无法企及的视觉效果。毫无疑问,如果没有数字技术,卡通形象怎么可能与真实演员同台演出,外星人和现代人更不可能亲密接触,已经灭绝了几千万年的恐龙当然也不可能重现。也无法想象能够再现“泰坦尼克号”巨轮沉没在大西洋中的历史画卷,可以想象,“数字明星”“数字偶像”的诞生指可待。[5]

数字技术的介入为拓展了电影创作者的创意空间,丰富了艺术家们的造梦手段,促使电影艺术家们对新的电影语言的探索,观众将会观赏到更多更美妙的影片。数字化丰富了电影制作手段、效率,节约了成本,这是显而易见的。深入地讲,数字化为我们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有了它,我们可以将电影艺术从必然王国带向自由王国,数字化也为我们提供了思维想象力自由驰骋的无限可能性和更多途径。

[参考文献]

[1]王颖.从电影艺术中看民族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2]李来根.数字技术条件下中国电影艺术的反思[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3).

[3]王维燕.时空扭曲与历史放逐:数字电影对经验世界的改写[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4]汪代明,张金华.电子游戏与电影艺术[J].电影文学,2007(13).

[5]张书端.3D电影中的后现代身体意象及其意义[J].当代电影,2010(07).

[作者简介]朵天林(1977—),男,甘肃兰州人,硕士,河南工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