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从小学开始,就在学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从拼音、偏旁学起,渐渐的接触散文、诗歌、小说、甚至是文言文。由简单到复杂,对语文的认识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我们越来越懂得欣赏语文的魅力和美感。它并不是独立的一门学科,更是生活载体的呈现。学好语文,更是对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将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 教学思维;画面情景;生活化;真实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519-01

1.以点到面,将语文教学思维进行开阔

语文是门语言类的学科,注定不能用笼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日常交流的工具,所以学好语文会让我们有涵养,有气质,让我们说话的方式变得优雅。那高中语文教学就要求老师由点到面,不能局限课堂的教学内容,需要将知识进行延伸,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思维。例如讲解《再别康桥》一文时,我们从诗歌的表象只能体会到这是篇写景的诗歌,描述剑桥校园内的康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我们能通过徐志摩先生对康河环境的描写,跃然纸上,如单纯对这一课文的理解,也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对于作者本人而言,这是一首爱情诗,表达的是他留洋时代对一位女子的爱情,那这就让很多学生费解,所以,一首诗歌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对其理解也是有偏差的,当然不存在对错,只是你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发生的事件越清楚,你就越明白这首诗的真正意图。此诗表达的对林徽因的爱慕之情,但又正值作者已有妻子张幼仪的情况之下,在痛苦中在挣扎中,大胆地公开对林徽因的追求,不顾世俗的压力,前卫的作者对世俗道德有了新的理解。认为爱情应该是追求自由的、遵从内心真实感受、不能被封建思想禁锢。而林徽因则认为徐志摩不够理性,是一时的冲动,有婚姻就应该维系下去,认为自己不能成为别人家庭的罪人,正如作者结尾写道: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里面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悲伤和无奈。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高于课本,由点到面,挖掘文章背后的表达意思。你会发现新的一片天地。

2.让课文中的情景移步到现实生活中

语文课文赏析是为了指导现实生活的,单独的孤立其内容会变得狭隘。我们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升华我们丰富的情感。让自己走进作者的思维世界,将课文情景在现实生活中再现是很有意义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我们通过对课文的解读,能理解鲁迅先生的愤怒,对中国职权政府的憎恨,通过此文,悼念刘和珍君,怒斥中国民众的看客心理病态,以及政府镇压手无寸铁的民众。文章中写出: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对刘和珍君之死表达了深深的敬意。文章最后指出: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到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作者通过有志青年的死告诫我们不能再做沉默的看客,而是要爆发,对自由正义的追求,鲁迅笔下中国名族的劣根性是永久存在的,每个时代都有其烙印,在课堂上,我延伸这篇课外的指导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种情况,我们有没有成为笔下的看客,在新时代里,我们有没有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甚至不去理会一些正义的呐喊,我们依旧彷徨,我们对于路边求助的老人不去扶助。我们对人权不去争取,受到压榨欺压时忍气吞声。我们没有意识去维护我们的自由和权利,所以新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便是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再一味的沉默,要知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通过对课本上面的学习,认识到今天的中国还是有看客小市民的心态。用于警醒世人。

3.会赏析语文的画面美

语言是有魅力的,也是有影响力的,情感丰富的投入书中的世界,你会发现很温馨,经历越多的人会更能体会语文的唯美,所以,我喜欢向学生展示课文内容的画面美,带着联想,让自己进入这个多彩的画面。不仅有小桥、流水,还有枯藤、老树昏鸦。一幅幅生动和谐的画面导入,其实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在阅读《边城》一文时,我让学生去想象凤凰古城的苍老和优雅。在这古镇里面有着一对年轻的兄弟同时爱慕一个姑娘,单纯,质朴却让人叹息,里面有爷爷对孙女翠翠的疼惜,也有翠翠对爷爷的依赖和不舍。更让人留恋的是天保、傩送对翠翠的那份爱恋,在那个保守却有纯朴的年代,爱情似乎是奢侈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同时也是让人眷恋的。我们理解《边城》需要的是美的感受,不是为了呆板的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我们要感受作者笔下每个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力,去走进他们当时的世界。去揣摩他们当时在想些什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烦恼。增强情节的故事感,让学生感受语文是有生命力的,有着不一样的世界。每一篇阅读课文都是有丰富的画面感的,需要我们去努力发现,他们笔下的人物是现实存在的,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宝贵的精神,用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生活。我经常建议学生去多阅读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素养,把眼光放大,不局限于一书一文,其实很多东西需要积累和沉淀,到了一定的时候,就突然通了,对语文的学习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能看得语文不一样的地方。例如《雨巷》,我们不在是看到像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具体形象,而是看到的对爱情的美好向往,期待纯朴,优雅的爱情。随着不同的年龄和阅历看待这首诗,你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的是内心此时的真实感受。

4.文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我让学生明白,语文不单单是教学任务,更是自己的人文情怀,我们学习语文不是为了单纯的考试,而是为了感受世界和生活的能力。所以,为了掌握这种能力,我不断的让语文课本生活化教学,在生活中去寻找答案,而问题的答案远不止一个,语文是个大世界,需要学生去热爱,怀着对生活的感受之情,对世界美好的憧憬,我们便觉得语文学习是有意义的。它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学生也就自然而言的喜欢上了语文。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好高中语文,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语文教学生活化,一节原本枯燥的语文课便丰富多彩了。

参考文献:

[1] 谢友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纪念刘和珍君》的》[J].语文建设,2007.7

[2] 李漪雯.《论中学语文的现代诗歌教学》[J].华中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