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龙文化”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龙文化”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德育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出在德育管理中融入“龙文化”精髓,进一步构建“龙文化”引领下的校本德育模式,充分挖掘“龙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元素。通过学生对文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吸收和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体验,唤醒学生主体道德成长的主观能动性,让文化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获得心灵滋养;以文化引领学生品德成长,达到“文化润德、育人”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龙文化;德育活动;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3-0061-03

德育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的灵魂。《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向学生进行以爱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着重培养和逐步训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目前,一些学校德育目标“标杆过高”,德育内容脱离现实生活,德育途径单一、方法机械、评估不到位,造成青少年缺乏对现实生活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如何加强德育的生活性、针对性、活动性,提高其实效性,值得我们研究。

一、开展“龙文化”主题德育活动的意义

当下,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态失衡,根本原因是“文化缺失”,因此,要基于学校已有的文化传统,建立主题鲜明的学校文化,用文化引领德育,发挥文化的引领、认同、固化及传承作用,实现文化先进性和德育有效性的双重建构。

龙,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深深扎根于每个中国人心中,为此,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芦荻西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将“龙文化”作为核心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龙文化”指龙这个神物的文化,包括龙的起源、发展、衍变、传播、民俗、精神蕴含、现实意义,以及和其他文化的交融互渗。广义的“龙文化”指中华民族文化。我校的“龙文化”以狭义“龙文化”为基础,同时扩展优秀的民族文化,学校德育在其引领下,逐渐探索出自己的途径与特色。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结合学校的育人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我们把优秀的传统美德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并与良好的现代人格教育相结合,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和育人目标。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借鉴与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的精华内容和有效方法,重点放在“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糅合”上,注重生活的体验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构建“龙文化”引领下的校本德育模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秀传统美德和良好现代人格的新一代龙的传人。

二、“龙文化”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内容

1. 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

结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实际,我们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主要内容。

孝――孝敬父母 尊敬长辈 学会感恩

悌――学会尊重 和睦相处 懂得谦让

忠――热爱集体 热爱家庭 有责任感

信――诚实守信 言行一致

礼――谦虚有礼 宽容待人

义――为人正直 公正无私

廉――廉洁自律 勤劳节俭

耻――明辨是非 知错能改

2. 现代人格教育的内容

现代人格教育主要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①善待生命;②正视挫折;③积极学习;④快乐生活;⑤挑战困难;⑥超越自我;⑦团队合作;⑧自立自主。

三、“龙文化”主题式德育活动实施的策略

1. 整体建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

(1)构建立体、互动的德育W络,形成强有力的德育管理体制。在校内建立纵向教育网络,即德育工作小组领导下的3条德育工作线:党支部――分管德育行政――大队部――班主任;分管教学副校长――科组长――任课教师;大队部――班级――学生。由此形成以德育领导小组为核心,任课教师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校内全员德育网络。在校外建立“社区――家长委员会――家长”三位一体的横向德育网络,实现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在德育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党、政、工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共同协作,确保传统美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2)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的课程体系。完善学校现有的《传统美德》校本教材、《龙腾桑梓》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妙剪生花》等精品课程案例。用德育大课表的形式安排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德育工作能够长期有序地开展。利用假期、双休日、课余时间、综合实践课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主题鲜明的校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班队主题活动,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教师节、“六一”儿童节、重阳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等)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3)丰富和完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体系。通过把人文教育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努力从优秀中华传统美德和良好现代人格教育两大方面去丰富和完善德育内容体系。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以丰富多彩、行之有效、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国学基本知识教育、良好现代人格教育,努力做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开启学生的智慧潜能。着力进行两大主题教育活动:一是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孝 、悌、 忠、信、礼、义、廉、耻)教育;二是培育良好现代人格(善待生命、正视挫折、积极学习、快乐生活、挑战困难、超越自我、团队合作、自立自主)教育。

2. 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1)弘扬传统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方法,与现代人格教育中的优秀部分,发挥最佳的教育效果。

(2)探索多样化的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和途径。一是以品德课为主线,渗透各学科的教学,注重德育的情感性,在实施学科德育过程中注入情感,寻找最佳结合点;注重德育的针对性,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注重德育的鲜活性,按照时代的要求促使德育与学科教学达到整合。二是重视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积极引导,讲求德育的活动性,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名曲、名画,开展“龙腾龙狮队”“剪纸艺术兴趣班”“版画兴趣班”等特色活动,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通过访谈、了解、实践等具有显著现代生活特征的“义工”活动,感受现代人平等相待、互助互爱、扶弱济贫等优良品德;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部分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态度和感受,并检测教育效果,逐步构建我校校本德育模式,初步形成学校德育特色。三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知法、守法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结合学校的核心文化,以“龙”文化为主题进行设计,使校园内每一面墙、每一个橱窗、每一个角落都在不知不觉中熏陶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校园内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4)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创设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除了结合日常教育开展常规活动外,还通过每年一次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契机为孩子们创设展示成果、锻炼才干的平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如“心手相牵、奉献大爱”“规范自身、学会做人”“文明礼仪大家谈”“争做好市民”“感恩父母”等,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开展故事会、经典诵读、师生同读书、亲子阅读等读书活动,定期组织阅读之星的评比,表彰积极参与阅读的学生,形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风气。开展唱“龙”歌、跳“龙”舞、画“龙”画、剪“龙”纸、讲“龙”人、树“龙”志等一系列“龙文化”专题教育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展示平台,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5)建立和谐自主的班级文化,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在“龙文化”的引领下,我们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努力建立和谐自主的班级文化,以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熏陶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各班结合实际,确定班级奋斗目标,开展创建班级文化活动,使班级成为“弘扬传统,糅合现代,细节导行”最基础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从而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创新。

(6)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共育网络,提高德育实效性。只有充分开发和整合家庭、社区资源,形成合力,才能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首先,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挖掘社区人力、自然、设施资源,落实社会教育网络。我们每年从校外聘请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让学生从小知法、守法、用法律保护自己。组织学生定期到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缅怀英雄;科技日走进工业园、博物馆、科学馆参观访问,体验高新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活力;成立社区红领巾志愿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和文明创建。在交通安全日让交警为学生进行交通安全讲座;学校和派出所协作,请派出所干警到校进行法制讲座,和区环保局协作,让环保局为学生传授普及环保知识。通过多方协调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增强德育实效。

其次,加强家校联系,形成积极的教育合力。①健全家长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建立并落实家校互访制度,促使家长和教师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表现,确保家校信息畅通;②搭建家校联络平台。学校通过建立校园网、设立“校长信箱”、开通“家校通”等搭建家校联络平台,及时沟通家校信息,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③开办家长学校。每学期选择家长最关心、最想了解的知识开设全校性的专题讲座,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教育水平;④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主动邀请家长支持和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从中加深对学校教育的了解,更好地配合教育,使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互信”关系,更加有助于学校、家庭、社区互动育人活动的开展。

3. “龙文化”主题式德育活动效果的检测与评价

建立督察机制,坚持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家长参评等多种形式检测教育效果。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行政随机抽查等形式进行督查,保障活动有效地开展。引导学生注重参与,注重过程,由“师要求”变为“我需求”。

评价依据《中小学教育规程》,充分利用《中小学生素质评价册》,按照相关要求,分解责任目标,注重养成过程,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定期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及时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及时矫正不良习惯,通过多种方法强化行为,使其得以健康发展。

具体的方法有:①过程性评价。在孩子参与各项德育活动中的表现,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以鼓励性为主;②评价主体。评价主体不仅是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参与评价过程,使评价更全面、更准确;③评语。让学生在每月的评价中给自己或他人一些建议,也可以是家长、教师的一些鼓励的话语;④评比。每学期根据学生得星情况,以及平时表现,评出“德育小标兵”若干名。

德育具有很强的文化性,成功的德育总是存在于特定的学校文化背景中。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在受教育者内心建立自我教育的道德标准,而学校文化正是最富有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影响,学生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龙文化”主题式德育活动中,在“龙文化”的浸润下不断地得到塑造,拓展了自身的生活视野,获得了心灵的滋养,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了“文化润德育人”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秦永芳.试论在青少年德育中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术论坛,2007,(8):151-153.

[2] 马明辉.现代德育的文化诉求:文化德育模式建构的现实基础[J].教书育人,2010,(1):08-11.

[3] 林智中.浅析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EB/OL].http:///newsInfo.aspx?pkId=143237,2013-6-3/2016-3-1.

[4] T燕清.让德育滋养学生的心灵[J].中小学德育,2011,(6):64-65.

[5] 王广东.中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