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装备成本监控方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装备成本监控方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成本监控是深化装备改革的内在需要,也是加强装备全寿命费用管理、提高装备采购效益的必然要求。本文归纳了当前我军对装备研制成本监控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加强成本监控的建议。

【关键词】成本 监控

一、加强装备成本监控的重要意义

1.加强成本监控是深化装备改革的内在需要

《关于进一步推进军品价格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军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过程成本监控机制,《装备采购合同履行监督工作管理暂行规定》也将成本监控明确为装备合同履行监督的重要内容,不难看出,装备成本监控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加强装备成本监控,既是深化价格工作改革内在要求,也是积极探索装备采购制度改革方法的重要途径,对于实现在有限经费的情况下提高装备性能和有效控制装备全寿命费用有着重大意义。

2.加强成本监控是提高装备采购效益的现实要求

在目前装备采购体制下,军队对装备实行“供给制”保障,工业部门可能对经费的使用缺乏统筹规划,造成目前装备研制生产过程中的“拖、降、涨”问题突出。因此,必须加强研制方式、发展规模、装备质量、技术开发、降低成本等方面的监控管理和风险控制,力争以最小的成本,研制出更多更好的装备。

二、当前装备成本监控现状及问题分析

1.程序管理分散,法规制度欠缺

现行的装备研制生产过程管理过分强调过程的阶段性,将原本统一的过程人为的“碎片化”,装备的论证、研制及生产之间常处于分离的状态,各部门沟通与协同工作较少,同时,成本监控上缺乏具体、易操作的法规制度,对承制单位缺乏强有力的约束。

2.审价为主的成本监控方式

现行装备价格管理政策是成本加利润模式,在需要确定装备价格时,由承制单位依据装备价格管理法规,在装备成本测算或统计基础上,编制装备定价申请提交军方,由军方组织装备成本审核,双方协商一致的价格方案,经国家或军队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后形成装备价格。这种定价模式的弊端约束了承制单位开展成本监控,实施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也难以及时、准确掌握装备成本开支的实际情况。

3.缺乏统一的成本信息平台

要实现对装备成本准确、及时的收集和整理加工,没有一个系统的、数据共享的信息化平台是很难实现的。目前,装备成本信息大部分还处于单机状态,成本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传递还较多的处于各个职能部门内部,各军兵种之间由于信息无法及时沟通共享,导致成本信息不全。

4.缺乏专门的成本监控队伍

目前,成本监控的职能暂由军事代表实施,还没有一支专职的成本监控队伍,大部分军事代表更偏重于装备进度、质量方面的监督,少部分财务军事代表也更偏重于装备成本审核,开展审价工作,军事代表队伍整体上缺乏成本监控体系培训,对武器装备成本监控的整体专业结构研究较少,有效开展装备成本监控的手段还不足。

三、加强装备成本监控的意见建议

根据对当前成本监控现状及问题分析,为了实现对成本的有效监控,对加强成本监控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实施全寿命管理,建立过程成本监控的新机制

将成本监控纳入装备全寿命周期,在开展研制总要求综合论证时,供需双方统筹考虑技术与成本的关系,协商调整购置目标价格,在此基础上,由承研承制单位制定成本控制计划,根据购置目标价格要求细化成本设计准则和设计指标,在研制全过程开展限费用设计和目标价格分析,实施成本控制。在研制技术方案、工程研制转阶段、研制定型等重大节点,军方组织进行专项的成本评估,形成成本评估报告,作为购置目标价格调整的依据,必要时应在满足武器装备主要战术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优化调整研制技术方案,实现对技术状态和成本的双控制。在装备定型时,组织对装备成本控制情况进行评估考核,装备经济指标要达到目标要求。

2.改革过程成本监控组织结构

将计划与执行职能分开,合理构建装备过程监控管理和实施机构,形成包括计划、过程成本监控管理和审价实施等多部门的装备成本监控管理机构。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能力素质,保证成本监控工作开展规范有序,运行高效。

3.推进装备价格工作改革

积极推进装备价格工作改革,逐步建立购置目标价格生成、激励约束定价等新的装备价格形成机制,推行适应多种装备采购方式的分类定价模式,建立完善装备价格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过程成本监控的效力。

4.建立信息情报网络

完善和建立装备成本数据收集、上报、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特种原材料、军用元器件、重要配套设备等基础价格信息库,收集公共价格等信息资料,为成本监控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