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差距偏大的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舆论界关注的焦点,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加速扩大尤为显著。究其原因,长期以来的二元经济结构对其起到了加速促进的作用。因此,调整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之势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加倍扩大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突出特征。在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由于初始条件的不同,城乡经济实际处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而后又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所以在长距离的跑道上,两者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了。

一、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人收入水平从总体上看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看,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如果再加上城镇居民在住房、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享有的国家补贴,实际差距还将更大。

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计算不同指标进行反映和分析。以最常用的基尼系数为例,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只有0.3左右,由此看来,当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并不明显;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基尼系数基本上是逐年扩大,1978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基尼系数为0.3, 1995年增加到0.39,而2000年为0.417,首次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2010年超过0.5,为1987年的1.67倍。从基尼系数的角度来看,我国收入差距问题已相当严重。

二、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早就形成了“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二元经济格局,这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一)税制二元化

计划经济时期,为加速实现工业化,我国政府确立了城乡隔绝的二元税制结构,其在税负上表现的最为明显,那就是农村居民税负重于城市居民。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村人均税费比率为3%,实际比率在5%以上,而城市人口税率仅为0.58%【2】。税费改革后,这种状况并没有多少改观,农民税负依然沉重。

(二)财政投资二元化

从对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的投资情况来看,政府对城市的投资要远远多于对农村的投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和完善,而我国有些农村却交通闭塞、电网老化、通信不畅,基础设施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在医疗、教育方面农村居民所得到的国家财政性经费拨付额也明显低于农村人口比重。

(三)社会保障制度二元化

我国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相对比较完善,而且项目比较齐全,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还有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制度,这些费用也大部分由国家和单位负担。而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农村居民把自己的部分收入拿来保障自己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步步的扩大也不足为奇。

(四)生产要素投入二元化

从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国家对第二、三产业的支持力度远远大于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财政资金的支农力度严重不足,远低于农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比例。社会投融资体制向城市严重倾斜,加速了城市的发展,而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却又通过财政、金融、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途径,转移走了部分农村创造的价值【3】,使原本并不富裕的农村环境进一步恶化。

(五)生产经营二元化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经营都是小规模的,非常分散,这使得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背离,很难形成规模效益,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经营方式的精细化、高科技的运用、规模经济都使城市获得了更多的增值收益。

三、统筹城乡发展

我国突出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与二元经济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就要改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首要任务便是统筹城乡发展。

(一)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农村城镇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表现,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农村城镇化要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行适度集中的农村城镇化模式,能形成新的城市分工。在城镇化进程中,还应全面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条件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注重综合效益,把握好节奏,保持城乡之间协调发展。

(二)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财政支农,不仅是对农业的支持,还包括对农村、农民的支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出对农村地区的倾斜,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管理、技术和信息等多种要素的投入。此外,还要加大对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给农民提供一个增收的良好外部环境。

(三)完善促进公平的财税制度

要促进收入公平分配,必须进行税收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税收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的调节作用。税制改革涉及到整个税制结构的改进,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如提高个税的起征点。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改革农业税收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税制一体化。

(四)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工业化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要实现有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必须健全政策和机制,创造有利环境,如改革城乡户籍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健全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

(五)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发展

财政支出应向农村教育倾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调整经常性支出结构,把农村基础教育列为重点扶持对象,保证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农民的素质;根据农村劳动力的现实情况,推进农村教育,还应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重视对农民职业技术的培训,将职业技能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才会推动农业的发展,真正实现增收致富。

四、结论

城乡二元问题、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认真对待,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寻找对策,支持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践行“包容性增长”,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少新.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度分析.[M].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48-52.

[2] 赵兴罗.分配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M].第一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67.

[3] 赵兴罗.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财政制度研究.[M].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72-173.

作者简介

刘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生产管理与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