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达达创始人蒯佳祺:超速成长的秘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达达的创始人兼CEO蒯佳祺说自己是一个“揉面团”的人,需求和供给就是面粉和水,二者不断揉成面团,面团越大,引力就越大。
半年前还很少有人知道达达,如今圈子里的人提到达达,很多人都会说的一句话是,它的数据增长太快了。
达达所做的事情,是用移动和众包的方式解决配送,目前开通了40多个城市,拥有50万名配送员。他们中有闲散时间的快递员、保洁、保安等,并且每天以几千人的速度增长。达达与超过15万家商户建立了合作,包括美团、饿了么、百度、京东等大平台,日单量达到90万单。创办一年半时间,达达完成了C轮1亿美金融资,领投方为DST、红杉资本和景林跟投。俄罗斯人尤里・米尔纳(YuriMilner)创办的DST基金所投的都是Facebook、Twitter、Airbnb、阿里巴巴、小米、京东这样的独角兽,让它出手并不容易。
被市场需求的运气
蒯佳祺说,达达今天的成绩脱不开运气。
虽然蒯佳祺在做达达的时候,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移动互联网中最大的机会是O2O,而O2O中最大的痛点是物流,但O2O的物流是离散的,必须用众包的方式解决。蒯佳祺一开始也并没有想到从外卖切入,而是选择了鲜花配送。但很快他就发现鲜花的需求量并不大,随之他又想到了外卖。
正巧,那个时候达达碰上了热火朝天的“外卖大战”。如今已成规模的几家外卖平台在去年开始发力,随着这些平台的推广,商家的外卖订单量陡增,由商家配送显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传统快递又无法解决即时配送的问题,外卖平台也都没有自己的配送队伍,急需接入大量的外部资源。
这也让达达起初在商户端的推广容易很多。蒯佳祺说,他们从办公楼附近的商场开始一家一家聊,从八佰伴聊到陆家嘴再到更远的地方,短短几个月就发现商家的合作欲望越来越强。到后来,再去找商家聊,“那种感觉就好像,终于等来了这样的服务”。
蒯佳祺说,在品类的选择上,一定是高频打低频,高效打低效。所以达达的策略是从高频品类,也就是外卖入手,再延展到生鲜、超市便利店、水果等中频品类。今年年初,达达推出了开放平台,类似于微信的开放平台,商家可以自己通过注册,申请和达达的API对接,每天都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公司申请。
达达早期的种子用户也是以办公楼为圆心聊天聊到的。搬到这里之后,除了开发产品,包括蒯佳祺自己,每个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大楼的保安、保洁,以及大街上看上去可能做兼职配送员的人聊天。他们总结出了可能做兼职配送员的人的核心特征,比如有空闲时间、收入不高、有自己的交通工具等。第一批找到了7个人,但蒯佳祺发现,这7个人中,有3个用的是山寨手机或者iPhone,而达达当时只有Android版,所以,第一批真正被招募到的配送员只有4个。蒯佳祺还清楚地记得,一个是家政保洁人员,一个是在附近的麦当劳上夜班的送餐员,一个是退休人员,另一个是保安。
达达也受到过质疑,有人说平台上可能有虚拟数据。听到这句,蒯佳祺苦笑了一下,说结果会证明一切,如果一个平台上有很多的刷单,或者是虚假订单,那一定会死得非常快。
技术迭代
说到达达的产品细节,蒯佳祺随手就拿起记者递给他的名片,在达达商家的App页面上输入了名片上的电话,然后页面上跳出了记者常用的外卖配送地址。蒯佳祺说,达达有云地址功能,只要用过达达,收货地址就会自动记录在云地址库中,下次只要输入电话号码,就可以自动跳出相应地址,减少商家的重复输入。
这是杨骏加入达达后做的诸多改变之一。蒯佳祺在朋友的介绍下,从美国找来了Facebook最早期的华人工程师之一,也就是现在达达的CTO杨骏。杨骏说,在一个公司或者产品很早期的时候,整个公司就相当于一个成长型项目,这时候要做的事情是使产品迅速贴近这个市场。
于是,包括蒯佳祺和杨骏,达达的每个人每个月都需要去做配送员,到线下送单来体会产品。除此以外,客服每周也会汇总一次,把客户的各种吐槽、抱怨反馈给他们,再迅速变成产品需要优化的点。所以,达达前期的主要节奏就是快速迭代,复制成功经验。
蒯佳祺说,最初,如何保证钱、货和人的安全,这些规则的制定都很艰难,但如今已经成了行业规则,如注册成为配送员需要上传身份证进行认证,参加网上培训,并在完成一定的单量之前进行线下培训和考核。在具体的配送环节,配送员取货时需要拍摄小票,遇到货到付款的情况,需要垫付货款给商家,送达后再从用户那里收取。如果是线上支付,达达会在配送员的资金账户里冻结同等金额,确认配送无误后再解冻资金。为了保证配送及时,达达还对每一个订单进行自动定位,记录时间和地点,保证配送员在15分钟内取货,并在60分钟内送达。并且,达达还建立了信用评价体系,如果发现违规操作,会做出相应的惩罚。
产品精细化
但经历过产品初期的快速增长之后,达达面临的是如何将产品精细化,实现变现。
补贴可以使平台迅速聚集供需双方,在短时间内将规模做大,加速市场整合。随着规模越来越高,订单密度越来越大,继而达到一个点,可以降低补贴,而后不再需要补贴,然后开始赢利。
想要到达这个转折点,产品本身的软件和算法又极其重要。
早先,杨骏为线下的销售人员开发了一个专门的App――“BD工具”,用来和商户进行沟通。初期是记录和展示拓展的商家和商家配送员信息,但随着商户和平台数的大量提升,BD工具逐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可以更好地统计商家所处的生命周期,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合并订单和动态定价。这也是除了用户本身对外卖等平台和相配套的物流服务提高所带来的红利以外,另一个能为达达在物流带来盈利的地方。
如今达达在做一些尝试,把顺路的订单合并在一起,让配送员一次可以接一个订单组。订单组的配送费会比普通的略高,一方面提高了配送员的收入,一方面也为达达提供了一定的盈利空间。“对于地形、地况、路况、配送时间,我们需要提前计算,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建议。”蒯佳祺说。为了让合并订单更为顺畅,达达还在原本抢单的基础上试验指派订单,向合适的配送员配送一些顺路订单,提高效率。“如果可以让配送员的送餐箱里永远装满东西,盈利会很可观。”
而这背后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动态定价,这直接决定了供求关系。Uber是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供需关系来调整车费,而达达是根据所在城市、时间段、送货距离、客单价、天气等多个因素来调整配送费用。杨骏说,采用动态定价是为了把控和调节每个场景下的供求关系,而其中的关键就是通过接单的延迟、订单取消率、活跃订单和配送员比例等一系列指标建立一个供求打分模型,监测每个场景下的供求关系。举例来说,当出现恶劣天气如暴雨的时候,外卖订单往往会激增,相比之下,活跃配送员的数量较少,适当提高运费可以保证有更多的配送员来接单。
关于未来,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大部分的电商平台都希望能够自建物流体系,因为物流不仅占据着大量成本,甚至还有被物流平台“卸磨杀驴”的风险。饿了么自建“蜂鸟”、京东组建京东众包都是最好的证据。但在蒯佳祺看来,这似乎更像双方的博弈。电商方面,他们是物流服务的上游,但如果自建物流,就要承受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对于物流方,众包模式如果不能形成订单规模,则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一旦形成,别人就很难撬动,这就是达达可以押注的事情。(编辑/可敬)